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肺泡巨噬细胞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4)基因和蛋白的影响,为探讨骨髓MSCs移植对早期炎症介质的影响及炎症级联反应的调控机制做铺垫。 方法 巨噬细胞分为PBS对照组、骨髓MSCs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照组和LPS+骨髓MSCs处理组,各组均取1,3,6,12 h时相点。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面标记阳性细胞率和巨噬细胞TLR2/4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相点巨噬细胞TLR2/4 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相点上清液中TNF-α浓度变化。 结果 与PBS对照组、骨髓MSCs对照组比较,LPS对照组巨噬细胞TLR2/4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1h时开始增高,12h时达到峰值;同时TNF-α浓度也明显增高(P<0.01),6h时TNF-α浓度达到峰值。与LPS对照组比较,LPS+ MSCs组巨噬细胞TLR2/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TNF-α浓度也降低(P<0.01)。 结论 LPS刺激后巨噬细胞TLR2/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TNF-α浓度也升高,后者峰值时间出现略早,说明TLR2/4表达与TNF-α之间存在一个正反馈环;骨髓MSCs可以明显降低LPS刺激后巨噬细胞TLR2/4 mRNA和蛋白表达及TNF-α浓度,说明骨髓MSCs打破了上述正反馈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B(PMB)拮抗内毒素(LPS)生物学活性的机制。方法 观察PMB(1mg/kg)对LPS(20mg/kg)攻击的脓毒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PMB与LPS和活性中心类脂A(lipid A)的亲和力,动态浊度法鲎试验观察PMB对LPS(2ng/ml)的中和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PMB对LPS(100ng/ml)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Ф)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抑制作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PMB对LPS(100ng/m)刺激的小鼠PMФ的Toll样受体4(TLR4)、TNF-α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PMB处理小鼠3d存活率为65%,显著高于LPS组的15%(P〈0.01);PMB与LPS和Lipid A具有高亲和力,其与二者的解离常数分别为18、9nmol/L和11.1nmol/L,对LPS具有显著的中和作用,并在蛋白和核酸水平均显著抑制LPS诱导PMФ的TNF-α、IL-6和TLR4的释放和表达。结论 PMB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实现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MB与Lipid A结合后中和LP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大鼠TNF-α、IL-1β、IL-1ra mRNA的表达及药物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mRNA的动态表达及白介素-10(IL-10)、地塞米松(Dex)对TNF-α、IL-1β、IL-1ra的干预作用。方法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建立大鼠ALI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LPS加IL-10组、LPS加Dex组,每组18只(2、6、24h各6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及IL-1ra mRNA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损伤组肺组织TN-α mRNA表达2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βmRNA表达2h显著升高,6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1ra mRNA表达6h开始升高,且为峰值,24h仍高于对照组。IL-10及Dex可明显抑制肺组织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但对IL-1ra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肺组织病理检查见IL-10组、Dex组的肺损伤较损伤组明显减轻。结论急性肺损伤时,TNF-α及IL-1βmRNA表达明显早于IL-1ra mRNA,提示ALI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失衡。IL-10、Dex可明显抑制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但不影响IL-1ra mRNA的表达,这有利于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平衡的重建,减轻大鼠AL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粘菌素B(PMB)对内毒素(LPS)刺激的巨噬细胞Toll4、TNF-α、IL-6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鲎试剂法测定PMB对LPS的中和作用,运用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培养,并加入PMB与LPS培养3h,RT-PCR检测Toll4、TNF-α、IL-6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PMB具有较强的中和LPS能力,其IC50约为4.35±0.91μmol·L-1;PMB1.75mg·ml-1能够显著抑制1μg的LPS刺激的鼠腹腔巨噬细胞Toll4、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PMB可能通过对LPS的中和作用,进而抑制LPS刺激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丙泊酚(异丙酚)对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IL-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巯基乙酸盐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7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PS)10n/ml孵育细胞;C组:单用丙泊酚组,500μg/ml孵育细胞;D,E,F,G组:丙泊酚 LPS组,不同浓度丙泊酚(0.5,5,50,500μg/ml)孵育2h后加入LPS 10ng/nl继续孵育1~4h。用RT-PCR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6,IL-8 mRNA的水平。结果:在内毒素诱导下,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IL-8 mRNA的水平均显著增高;丙泊酚对LPS刺激后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但对LPS刺激下IL-8 mRNA表达水平增高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能在转录水平抑制内毒素刺激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后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TLR)2/4基因表达及受体反应性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严重创伤(右侧胸部撞击伤复合双侧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分别于创伤后2、6、12、24小时取腹腔巨噬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测定TLR2/4的mRNA表达,以脂多糖(LPS)、Pam3CSK4刺激后取细胞上清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创伤后2小时腹腔巨噬细胞TLR2、TLR4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直至创伤后24小时.行不同浓度LPS、PandCSK4刺激后细胞上清液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 严重创伤后腹腔巨噬细胞TLR2/4基因表达降低,受体反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LBP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LPS)以不同比例、不同方式刺激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探讨LBP在LPS转运和活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受LPS活化后其炎性和负炎性因子分泌的平衡情况.方法 将THP-1细胞进行增殖和传代后,经PMA刺激,转化为巨噬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LPS组(用不同浓度LPS单独刺激)、LBP组(用不同浓度LBP单独刺激)、LBP/LPS预孵育组(LBP和LPS以不同浓度比例混合,37℃孵育15min)、LBP/LPS不孵育组(先加一定浓度LPS,再以不同浓度比例加入LBP).分别培养4、12、24h后,吸出上清液,发光法检测TNF-α,IL-10和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P-1细胞为悬浮生长,用PMA诱导转化后变为巨噬细胞,变为贴壁生长.分别用1、10、100、1000ng/ml LPS单独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1ng/ml和其他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LBP刺激巨噬细胞,LBP浓度为1000ng/ml时,TNF-α和IL-6分泌达到最高.LBP/LPS不孵育组中,TNF-α和IL-6分泌曲线在LBP/LPS为10出现最高峰.LBP/LPS预孵育组的TNF-α和IL-6分泌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分泌高峰.LPS浓度为1000ng/ml时IL-10为8±0pg/ml,其余组IL-10均小于5pg/ml.经析因分析,LPS和LBP之间有交互关系(F=3.425,P<0.01),两者是否预孵育和培养时间有交互作用(F=4.240,P=0.026),LBP浓度和是否预孵育之间有交互作用(F=4.896,P<0.01).LPS浓度和是否预孵育,LPS浓度和培养时间,LBP浓度和培养时间均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 LPS是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物质,LPS在高浓度时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饱和现象.LBP本身在高浓度时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活性,低浓度的LBP能增强LPS对巨噬细胞的活化,高浓度LBP则起到负性调节作用.体外单核细胞经PMA分化成巨噬细胞后,再用LPS刺激,IL-10无明显分泌,引起炎性和负炎性因子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后疼痛大鼠切口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的变化.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4只,体重200~250 g,建立大鼠术后疼痛模型.于术前1d、术后0.5,1,2,6,12h及1,2,3,5,7d测定术侧与非术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T);于术前1d、术后2,8h、1,2,3,5,7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肤切口组织TLR4、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术前比较,大鼠术侧术后0.5 h~5 dPMWT降低,术后2h术侧切口组织TLR4mRNA表达下调,之后逐渐升高,IL-1β、IL-6和TNF-αmRNA于术后2,8h、1,2,3,5d表达上调(P<0.05),非术侧P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PMWT术后6h最低,之后逐渐升高,术侧切口组织TLR4mRNA术后2d表达水平最高,IL-1β、IL-6和TNF-α mRNA分别于术后2h、1d、3d表达水平最高(P<0.05).TLR4、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与术侧PMWT呈负相关(r=-0.501,-0.743,-0.893,-0.657,P<0.05),IL-1β、IL-6和TNF-αmRNA与TLR4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764,0.283,0.667,P<0.05). 结论 术后疼痛大鼠切口组织TLR4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 mRNA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术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1.
细菌内毒素对枯否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LPS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失控的信号转导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PS刺激对枯否细胞ERK、JNK、p38MAP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LPS刺激后,枯否细胞内ERK、JNK、p38MAP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其磷酸化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刺激后5min即明显升高,并分别于30、45、20min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以p38MAPK变化最快且变化幅度最大。LPS浓度在10pg/ml-100ng/ml范围内时,ERK、JNK、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与LPS刺激浓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提示ERK、JNK、p38MAPK均是LPS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其中p38MAPK在LPS所介导的枯否细胞早期反应中可能较ERK和JNK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克隆内皮细胞内毒素刺激后相关基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内毒素刺激6h后的mRNA并合成cDNA,与对照组进行抑制消减杂交,经菌落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并采用Northern杂交验证新的cDNA序列,共获得25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与编码炎症介质、胞内信号传导、细胞骨架、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其中3条为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有效地克隆了内皮细胞内毒素刺激后相关基因,有助于阐明内毒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并为临床防治内毒素损害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3.
以脂多糖(LPS)处理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此细胞正常组以及LPS2h、6h、12h组IL-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LPS刺激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均明显增强,8h组两种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均最强,16h组的活性均减弱,24h组的活性低于2h组;两种细胞单独培养组的活性明显强于复合培养组;LPS刺激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L-6mRNA表达水平升高,8h达最高,16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单独培养组的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合培养组。说明LPS可促进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IL-6活性升高,增强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L-6基因的表达,复合培养可使IL-6活性和基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将煮沸致死的R_(595)菌体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在PEG介导下与SP_(2/0)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2个阳性孔2D_6、3H_4。将2D_6、3H_4阳性孔细胞克隆,传代最终获得8株能稳定分泌抗R_(595)内毒素单抗的杂交瘤株。经鉴定,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90余条,抗体效价(EL1SA法)10~4~10~5,2D_6B_1,2D_6E_7单抗的Ig类型为IgG_1,3H_42F_7、3H_42H_3单抗Ig类型为IgG2_b,轻链均为K链。类脂A抑制试验显示,单抗识别的表位为类脂A或KDO,表明抗体识别内毒素保守区域。间接EL1SA试验表明,抗体能与多种GNB交叉反应,提示抗体具广谱交叉反应性。玻片凝集试验显示,抗体仅能凝集R_(595)菌,不能凝集其它GNB菌。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复合金葡菌攻击致脓毒症模型,探讨内毒素及其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在G+菌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关系。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烫伤对照组(10只)和烫伤脓毒症组(50只),检测动物心,肝,肺,肾等组织中LBP,CD14和TNF-α mRNA表达的改变,同时测定组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的活性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烫伤合并金葡菌感染后动物小肠组织DAO活性显著降低,并且至感染后24h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于金葡菌攻击后2h达峰值(P<0.05),6h则迅速恢复至正常范围,心,肝,肺,肾等组织中LBP,CD14和TNF-α,mRNA表达广泛上调,至24h仍维持于较高水平,肝脏LBP mRNA与肝组织TNF-α基因表达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和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表达广泛上调,后者作为金葡菌致病因子和内毒素的共同受体对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与LPS/Lipid A的亲合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测定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模拟肽BNEP与LPS/LipidA结合的亲合力,以探索BNEP中和LPS/Lipid A的作用机制,应用光学生物传感顺技术测定BNEP与LPS/Lipid A结合的亲合力,采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BNEP体外中和LPS的能力,结果发现,BNEP与LPS和Lipid A均具有高亲合力结合的能力,与LPS结合的Kd值为25.8-48.8nmol/L,与LipidA者为11.8-21.8nmol/L,体外中和LPS的结果显示,8ug/ml的BNEP可完全中和2ng/ml的LPS,说明BNEP与LPS和Lipid A均具有高亲合力的结合,结合位点为LPS的活性中心Lipid A亲水和二糖母核骨架,BNEP对LPS的结合作用与其发挥对LPS的中和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介导体外肝细胞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弄清NO在LPS所致肝损害中的作用。采用LPS扩体外肝细胞,Kupffer细胞单独及联合培养,观察NO产生情况及培养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显示:LPS刺激后各组培养上清NO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尤其Kuppffer细胞单独培养及肝细胞/Kupffer细胞联合培养升高更加显著,分别约为对照组10倍和8倍,并且联合培养组中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改变,巾壁肝细胞变小,变圆,核内染色质致密,结块,部分染色质边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脂多糖 (LP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β 受体 (β AR)及 β AR激酶的影响 ,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的基础上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LPS作用后RPMVECβ AR的变化 ,并用Westernblot检测了LPS作用后 β AR激酶GRK2和GRK3的改变。结果发现 ,β AR最大结合容量BmaxLPS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 ,LPS+山莨菪碱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LPS组与LPS+山莨菪碱组间GRK2表达无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RPMVEC无GRK3表达。提示LPS作用后引起的RPMVECβ AR下调可能与GRK2表达增加促进了β AR内化有关 ,而与GRK3无关 ;山莨菪碱不是通过抑制GRK2表达而是通过其他机制抑制LPS引起的β AR下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观察兔抗大鼠LBP多抗对LPS诱导的肺组织NF-кB活化的影响,并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发现抗LBP抗体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肺组织NF-кB的活化,并显著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但这一作用只有在早期应用时才会有显著效果,在LPS作用的后期应用抗体的效果不明显.抗LBP抗体对NF-кB活化以及对TNF-α和IL-6生成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可能对急性肺损伤具有潜在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脂多糖介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IL-13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多脂多糖(LPS)介导的大鼠发生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浆中IL-13含量的变化,探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抗炎因子变化的意义。由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梯级剂量LPS(2mg/kg、4mg/kg、6mg/kg、8mg/kg),复制ALI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13含量。结果发现,梯级剂量LPS可以引发大鼠程度不同的ALI,当LPS≥6mg/kg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LPS可以导致大鼠血浆IL-13含量升高,当LPS≥6mg/kg时,血浆IL-13含量峰值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尾静脉注射LPS可以复制大鼠ALI模型,LPS≥6mg/kg是大鼠发生ARDS的临界剂量;LPS所介导的大鼠血浆IL-13含量升高,与ARDS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