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阜阳地区已故名老中医沈志庵先生在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中,灵活运用地产中草药丝瓜络,白茅根,马鞭草,败酱草,金钱草等的用药经验,并探讨了沈老治疗肝胆疾病的学术渊源,理论依据及用药特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治疗肝胆疾病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可以改善血液的浓粘度,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针对结石的不同成因机理,以增加胆汁酸为前提,选择高效药物,不但可阻断结石形成的起始,而且可快速溶解胆色素结石(直径2.6cm以下),还可较快地溶解直径2.5cm以下的胆固醇结石。胆石按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内多生胆固醇结石,而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则多生胆色素结石。笔者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治疗胆石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大黄甘草汤治疗新生儿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用以治“食已即吐”的名方。方中大黄性味苦寒,有畅积滞、泻火热、消痈肿、祛瘀血、推陈出新之功;甘草性味甘平,为解诸毒、缓挛急、止咳健脾要药。二者配伍,泻中寓补,通中寓守,相辅相成。笔者近几年来,常用本方加味治疗新生儿疾病,如不吮乳、胎黄...  相似文献   

7.
陈立新  贺春惠  徐斌 《中医研究》2005,18(10):56-57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善攻下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其苦寒降泄,清泄湿热,凡因湿热、瘀血之病机引起的肝病皆可应用.<本经>云:"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素有"将军"之誉.现代医学研究,大黄能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帮助机体消除肝炎病毒而起到病因治疗作用,对重肝并发感染能起到防治作用.它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增加胆汁流量,疏通肝内毛细胆管,对于消除肝内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有重要作用;可使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及毒物和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少吸收,从而有效地预防肝昏迷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抑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少免疫反应,消除免疫复合物,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稳定机体内环境.所以,临床上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淤胆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清利肝胆法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站门诊接受治疗的85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托尼萘酸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清利肝胆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查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清利肝胆法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红 《光明中医》2002,17(3):41-42
胃脘痛又称胃痛 ,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症。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西医学认为它们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胃粘膜炎症浸润 ,或胃粘膜糜烂而形成溃疡。中医学认为胃脘痛大多因病邪犯胃 ,肝气郁结 ,脾胃虚寒所引起 ,又因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和饮食所伤关系密切 ,故临床上极易反复发作 ,以致病程较长 ,日久不愈 ,易造成化火、伤阴或血瘀 ,在临床辨证施治谴方用药中 ,适当地配伍大黄 ,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大黄 ,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味苦性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主下瘀血 ,血闭寒…  相似文献   

11.
大黄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革 《中成药》1998,20(10):25-25
大黄功能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利胆退黄。大黄胶囊对慢性胆囊炎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排泄的功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6岁。45例病人在治疗前均有右上腹钝痛、纳差、恶心、暖气、腹胀,进油腻高脂餐后疼痛加重,腹胀时间延长,背后放射痛,体检可见胆囊区压痛,莫菲氏征“+”或“±”,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其中12例病人白细胞总数略高,7例肝功能ALT轻度增高。1.2治疗方法大黄胶囊每粒含生大黄粉0·3g,每次饭前半小时服1.2—1.5g,日3次,14d为1疗程。在治…  相似文献   

12.
13.
大黄在眼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利尿退黄等功能.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含蒽甙类及游离醌衍生物等,其对细菌和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有较强抑菌作用及抑制病毒作用,同时有一定的利胆止血、降低胆固醇、降压和扩张血管等作用[1].大黄在眼科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病位为肝胆(目),病因为实火之疾患,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欧阳吕基 《四川中医》1996,14(12):23-23
笔者遵循我市名老中医彭鼎三老师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用彭老拟定的“肝胆溶石方”加味治疗胆系结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1990年初至1994年底本院肝胆专科门诊病员。男性114例,女性23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7岁,其中17~29岁34例,30~59岁225例,60岁以上87例:病程最长28年,最短1年。本组病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经B超确诊为胆石症。胆囊结石314例,胆管结石32例。其中胆囊内单个结石66例,多发性结石156例,泥砂样结石124例。辨证属气滞型301例,湿热型45例。  相似文献   

15.
大黄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郭松河,郭金生(魏县大辛庄乡第一卫生院056801)大黄性味苦寒,素有“将军”之称、它具有多功能的治疗作用和实用价值,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祛瘀生新、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而且还可促进溃疡愈合,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十多年来,笔者以...  相似文献   

16.
胆道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湘西地区发病率较高。文献报道多以苦寒清热为主治疗。我们应用大黄附子汤加味,寒湿并用治疗本病3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7例作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32例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7.
大黄在妇科中的临床应用徐相廷(四川省达川市医院635000)关键词大黄,临床应用,妇科疾病,中医药治疗大黄在妇科病中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都有论述,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种杂志上均有报道,但系统的临床应用观察还不多见。古代医家对于大黄在妇科诸证中的应用即已积...  相似文献   

18.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 (胆汁成分改变 )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 ,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胆气滞 ,湿热壅阻 ,影响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而发病 ,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 ,属祖国医学的“胆胀”范畴。为探讨一种疗效好、使用方便的综合治疗途径 ,我院 2 0 0 0年 1月—  相似文献   

19.
大黄味苦、性寒,能“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在泻下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现就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以湿热毒邪郁滞为主的实证,适于使用大黄。据35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分析,发现在病理条件相同的患者中,热重于湿型的黄疸消退人数、平均退黄天数、谷丙转氨酶下降等均以应用大黄治疗组为高。 从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退黄显效率为96.43%,退黄总有效率为98.81%,黄疸指数恢复正常平均12.7天,总有效率95%(显效率81.25%)。  相似文献   

20.
大黄口服配耳穴贴压治疗胆石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平川  王振中 《河南中医》1994,14(4):251-252
我们于1992年5月~1993年10月开展以单味大黄口服为主,配合耳穴电疗、贴压,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现将临床30例观察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5人,女15人。年龄:40~59岁9例,60~69岁19例,70岁以上2例。病程:不足1年者6例,1年以上24例。病例选择:凡有上腹部疼痛,饱胀伴恶心、纳差等临床症状及右上腹压痛、叩击痛等体征,经B超检测探及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石,诊断明确者为治疗对象。其中胆囊结石28例,合并慢性胆囊炎20例,伴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感染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胆总管结石1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排石类药物,饮食及活动照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