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放室间质控品考核是国内外检验室间质评的常用方法 ,其目的是回顾性地了解各血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各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proficiencytesting ,PT)。为此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做好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1] 。浙江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全省 39个采供血机构建立和健全了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室内质量控制 (IQC)、室间质量评价 (EQA)及全面质量保证 (TQA) ,并于 2 0 0 1年度采用发放质控物调查和血液质量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要求各实验室在做好室内质控 ,达到良好精密度[2 ] 的基础上参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各实验室间差异,发现各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1,2],本中心从2002年起,连续3年对全区38家采供血机构(包括中心血库和单采血浆站)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现将室间质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室间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发放质控物与派观察员现场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2,3],前者为每年按季度4次发放质控品,后者则采取不定期不通知的方式派员携带质控品到实验室,制定采用常规方法检测规定的一组标本,进行评价。1.2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的…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血液中心于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3次发放室间质控品,对全省28家采供血机构(其中血液中心2家,中心血站12家,基层血站12家,中心血库2家)进行血液检验能力的室间比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水平,保障输血安全,本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实验室(即本中心质量管理科)于2001年起承担全省39家采供血机构血液免疫学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至今共开展全省性的质评活动7次,对提高全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实验室的检测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质评方式与项目采用寄发质控品和派员到实验室现场调查两种方式;项目有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每项5份盲样,各含不同数量的阳性和阴性质控品。1.2质控品的制备和预期结果的确定H…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血站系统血液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省内血站、血库等单位的血液检验室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五项检测指标进行室间质量评价(EQA),旨在了解各检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各室之间提供评价资料,便于各室找出差距纠正不足.也为主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以便实施管理,为确保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提供保障.笔者统计了1999~2000年的室间质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国血站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暂行)及相关法规、规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血液检测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新阶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血液检测的管理工作负责,须经常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血液检测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445-446
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只有对血液检验工作实施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从而保证输血安全.血液检验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安全,保证血液质量是各采供血机构的共同宗旨。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是采供血机构促进和提高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其成绩也是目前衡量、评价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指标。EQA有通常方式(采用邮政运输提供标本)和现场测试(派调查员到实验室实际调查)的方式,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输血传播艾滋病的危险降到最低限度,有必要提高采供血机构对抗-HIV的检测能力。为此浙江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委托本实验室制备和发放抗-HIV室间质控血清,对本省采供血机构抗-HIV的检测情况进行评估,现将2年来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EQA可以了解实验室的检测或测量的能力,识别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监控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受山东省输血协会委托,对山东省各中心血站、血站、中心血库、单采血浆站的检验室进行输血传染病标志物HBsAg、抗-  相似文献   

11.
全国血站系统梅毒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生殖器官及其所属淋巴结和全身病变的慢性性传染病。近年来 ,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 ,发病呈上升趋势。梅毒可循血源而传播 ,因此加强对血源梅毒感染的筛查是防止梅毒扩散的重要措施。我国梅毒血清学检验已列入献血者血液筛查项目 ,但国内血站实验室由于开展梅毒血清学检验起步较晚 ,发展也较缓慢 ,同时检验方法陈旧 ,检验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全国血站开展梅毒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有着重要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质控样品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制备提供。质控样品制备用试剂盒 :梅毒RPR (…  相似文献   

12.
采供血机构五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中国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委托,上海市血液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合作,从1992年开始在全国血站系统开展检验室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室间质控网络与评价体系。室间质评工作促进了室间质控的开展,促进了检验人员的质控意识,提高了血站检验科的检验水平,为保证血液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就2001~2003共5次质评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血站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 0 0年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部临检中心 )对全国血站共进行了 3次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质评时间分别为 :5、8、11月的 1~ 30日。全国 2 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 35家血站参加了质评 ,其中 ,血液中心 2 1家、中心血站 15 7家、血站 31家、中心血库 2 6家。评价的项目有 :乙型肝炎(乙肝 )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 (丙肝 )病毒 (HCV)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梅毒抗体、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 (Hb) 6项 ,批次为 0 0 5、0 0 6、0 0 7。现汇报总结如下。一、方法1 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实验室设备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实验室,检验设备是检验人员用以完成对献血者血液进行传染病筛查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检验设备性能优劣,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国采供血机构为提高血液安全性,自1990年代开始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血液检验设备,使实验室的血液检验水平和仪器自动化程度有了快速提高。血液检验设备的迅猛发展使得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与落后的实验室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也成为阻碍构建血液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瓶颈之一,而近几年,随着GMP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采供血机构工作质量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站2002~2005年工作量统计表及年度总结作为资料,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建立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计算出相对接近程度并进行排序。结果本站2002~2005年连续4年的工作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TOPSIS法可以客观地综合评价采供血机构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2008年全国血液黏度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简称质评)数据,发现和改进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 2008年开展2次质评,每次分发5个批号质评物,按照仪器测定原理和回报数据的频数分布将参加实验室分为旋转式测定1组、旋转式测定2组和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以各组的加权均值作为靶值,允许范围为靶值±2s,计算各组的变异系数和及格率;比较稳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在1s-1,50s-1和200s-1切变率下,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40%~43.79%,13.90%~26.36%和20.03%~27.90%,及格率分别为88.2%~100%,89.7%~96.8%和86.7%~97.1%;旋转式测定1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58%~36.59%,5.12%~7.34%和4.58%~8.69%,及格率分别为84.5%~91.7%,86.0%~93.2%和87.7%~93.3%;旋转式测定2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9%~8.21%,7.21%~8.43%和6.97%~8.19%,及格率分别为90.2%~95.1%,90.0%~94.2%和91.5%~97.0%.稳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结果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在1s-1时动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在31.26%~61.74%,稳态检测变异系数在8.31%~27.21%.结论 毛细管压力传感式测定组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旋转式测定组,可能与参加的实验室较少和仪器类型较分散有关;各分组检测结果的及格率基本相当;在1s-1时动态检测结果的变异大于稳态检测,建议实验室采用稳态检测,同时开展规范的室内质控和仪器校准,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湖北省对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实施抽样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对1993—2003年抽样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着重讨论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抗-HCV、抗-HIV、RPR五项监测指标出现漏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同时,对湖北省自2000年以来,血液质量抽样监测未发现传染病方面的异常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亦对血站系统血液质量较中心血库、单采血浆站好进行了三个方面(质量意识、管理模式、仪器设备更新及试剂使用)的原因分析,使读者逐步认识到湖北省自1993年起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在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证临床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用血质量,控制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所发挥的作用及今后在这项工作上还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数据中离群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质量评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靶值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正确地设定靶值至关重要。大多数定量测量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是以所有参加实验室的原始数据或分组后的原始数据的算数平均值加/减k倍(k=2、2.5或3)标准差范围外的数据作为离群值。剔除离群值后以剩余数据的算数平均值作为靶值,这种剔除离群值的方法是假设原始数据是正态分布,实际上原始数据经常不是正态分布,若有一个非常极端的离群值,必定导致靶值的偏移,影响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离群值必需从原始数据中剔除。如何剔除离群值依据原始数据的分布特性,本研究将探讨利用传统统计法和稳健统计技术剔除离群值。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几种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免疫学相关检测指标,因此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我省临床免疫学检验水平,切实保证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2005年度,省临床检验中心根据《湖北省临床检验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对192所医院、32所采供血机构组织开展了临床免疫学检验室问质量评价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