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90例ASA Ⅰ级早孕妇女,随机均分为三组,帕瑞昔布钠+丙泊酚组(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记录三组术中生命体征及体动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清醒后5、10、20 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应用改良的简易疼痛量表(mBPI)评分评估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患者精神、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术中体动明显少于C组(P<0.01);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1);A、B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mBPI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显著,且维持时间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需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ASA Ⅰ或Ⅱ级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先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5 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B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10μg,3 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C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待患者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时间对丙泊酚总量进行调控.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体动反应、丙泊酚总用药量、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术毕清醒后1 min(T0)、5 min(T1)、10 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B两组在术毕清醒后各时点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与镜检前比较,C组镜检中、镜检后各时点的MAP升高、HR增快(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镜检中、镜检后各时点的MAP降低、HR减慢;A组和B组镜检中体动反应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结肠镜检查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时的合适剂量。方法:将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产妇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A-D组,观察各组丙泊酚使用总量,麻醉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唤醒时间及苏醒后15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结果:四组患者术中A组丙泊酚总量、麻醉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唤醒时间、苏醒后15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与其它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比较苏醒后15 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D组比较丙泊酚总量、唤醒时间、宫颈松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苏醒后15mi n宫缩痛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C、D两组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0.75~1.0mg/kg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用于内镜下经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50例ASAⅠ或Ⅱ级拟行ERCP术患者,排除手术时间短于5min和长于60min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A组)、舒芬太尼(B组)、布托啡诺(C组)、氟比洛芬酯(D组)和生理盐水(E组)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术中体动、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均较高;A、B、C、D组患者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剂量均少于E组(P<0.05);A组和B组丙泊酚诱导后即刻及手术开始后2minRR减慢明显(P<0.05);E组术中体动多于A、B、C、D组(P<0.05);D组有呃逆现象,明显多于A、B、C、E组(P<0.05)。结论五组患者术后对麻醉的舒适满意度均较高,上述五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ERCP术静脉全身麻醉。复合使用镇痛药后,丙泊酚诱导和维持剂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减少。其中布托啡诺麻醉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人流术的孕妇分为2组,各50例。A组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随后均静注丙泊酚。记录麻醉开始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术毕苏醒时(T3)、苏醒后10 min(T4)的SBP、Sp O2、HR。记录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清醒后5 min、10 min、20 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结果 T1、T2、T3、T4时点BP、HR较T0低(P0.05)。T1、T2时点SPO2较T0低(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清醒后5 min、10 min、20 min和离院时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对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60例,观察组手法复位前10分钟予氟比洛芬酯50mg缓慢静脉推注,之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对照组手法复位开始前予芬太尼lμg/Kg、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两组根据患者抵抗运动强弱追加丙泊酚0.5~1mg/Kg,至肢体活动消失。记录两组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复位时(T3),术毕时(T4)的HR、MAP、SpO2、RR,以及术毕清醒后l、10、30、60、120分钟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TFS、TFW、体动、丙泊酚总用药量、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唤醒需要时间(TFW)较对照组短,术后1小时、2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轻,术后镇痛时间长,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骨科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负荷量:DF组静注地佐辛0.1mg/kg、托烷司琼5m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托烷司琼5mg。在麻醉清醒后连接持续静脉镇痛泵(2ml/h),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5mg/k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16μg/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对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结论地佐辛0.5mg/kg复合氟比洛芬酯150mg用于骨科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04—06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68例早孕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F组应用芬太尼0.001 mg/kg+丙泊酚2 mg/kg,N组应用纳布啡0.15 mg/kg+丙泊酚2 mg/kg。观察麻醉前(T_1)、意识消失时(T_2)及清醒时(T_3)三个时点早孕者的MAP、HR及SpO_2的变化。记录其苏醒时间及T_3、苏醒后30 min(T_4)、苏醒后90 min(T_5)的疼痛VAS评分。比较2组早孕者的满意度(N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N组T_3时的MAP及SpO_2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少于F组(P0.05),T_4及T_5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对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内分泌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C组)给予等体积注射用脂肪乳剂.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分别在给予氟比洛芬酯(或脂肪乳)前(T0)、气管插管后2 min(T1)、切皮后30 min (T2)、拔除气管插管后2min(T3)、手术结束后1 h(T4)抽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并测定T0和T4时的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术后随访镇痛效果并记录住院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T4时两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显著高于F组(P<0.05);T4时C组IL-6、TNF-α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F组(P<0.05),F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静息VAS评分和累计芬太尼使用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可部分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导致的内分泌及炎症反应,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中长效镇痛药舒芬太尼、曲马多和氟比洛芬酯在抑制瑞芬太尼全麻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全麻择期中耳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曲马多组(T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曲马多2 mg/kg、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C组)术中除瑞芬太尼外不给其它镇痛药物。记录四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泵入量、拔管时间、拔管后清醒时间及拔管后10、30 min、术后4、24 h的VAS评分。结果 S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T组和C组(P<0.05)。拔管后10、30 min VAS评分S组和T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与拔管后10、30 min比较,术后4、24 h S组和T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四组术后4、24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大剂量使用瑞芬太尼可诱发术后4 h内痛觉过敏,手术结束前给予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可抑制痛觉过敏,氟比洛芬酯对痛觉过敏无明显抑制作用,舒芬太尼的应用可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3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 0.6 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D2组术中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mg/kg.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D1、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术后4h,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定向力恢复后10 min~4 h,D1、D2组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且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 D2组明显高于D1组(P<0.05).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时间,D1、D2组均明显晚于C组,且D2组明显晚于D1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优于单独应用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无痛流产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 min后静脉输注丙泊酚2 mg/kg。观察组:给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静脉输注丙泊酚2 mg/kg。2组丙泊酚滴注速度均为100 mg/min。观察组2组患者各指标变化。结果静脉输注麻醉药物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宫缩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HR、SpO2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90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布托啡诺8 mg组(B组)、氟比洛芬酯200 mg组(F组)、布托啡诺4 mg+氟比洛芬酯100 mg组(BF组).记录术后4、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BF组术后4、6、12 h时VAS评分低于B组和F组(P<0.05),其它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Ramsay评分术后6、12 h高于F组和BF组(P<0.05);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本院的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F1组分次静注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和F2组分次静注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PCA),对照组S组只用舒芬太尼(PCA),每组30例。F1组和F2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预注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再次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观察3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48h伤口的引流量。结果 F1组和F2组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S组,术后2 h、6 h、24 h和48 h F1组以及F2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各时点对照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低于F1组同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有5例患者进行了镇痛补救,F1组和F2组没有患者需要镇痛补救。F1组和F2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1组(3/30)和F2组(3/30)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腰椎后路融合术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在提高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镇痛泵内复合氟比洛芬酯持续镇痛的效果较仅术前预注和术毕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盐酸氢吗啡酮0.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缓慢静脉注射)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检查即刻(T1)、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T2)及术毕(T3)的SBP、HR及SpO2,并观察两组丙泊酚用量、副作用、术后疼痛VAS评分、苏醒时间、检查操作时间以及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比较,在T1、T2时点两组HR明显减慢,SBP和SpO2明显降低(P<0.05),其中B组在T1、T2时间点的SBP和HR下降比A组明显(P<0.05);丙泊酚用量A组[(103±14) mg]明显少于B组[(170±22) mg] (P<0.05),术后VAS评分A组[(1.2±0.6)分]低于B组[(3.0±0.6)分](P<0.05),体动反应A组(5例)明显少于B组(18例)(P<0.05).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并减少丙泊酚用量,麻醉平稳、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M组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内镇痛(PCIA)泵(负荷剂量0.03mg/kg,1mg/次,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为0);F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P组,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观察6、12、24、36、48h各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48h吗啡总用量,并采集麻醉诱导前和切皮后6、12、24h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术后6h,P组VAS明显低于M组。术后12h,P组及F组VAS均明显低于M组。此外,M组术后48h吗啡总用量明显多于P组及F组。三组患者术前IL-6、IL-10几乎不可测列,切皮后6h,三组血浆IL-10均达峰值,但M组明显低于P组及F组。切皮后12h三组IL-6达峰值,其中M组明显高于P组及F组,24hM组仍明显高于P组。结论术前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更好的控制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术后的重度疼痛,并明显减少吗啡用量,此外还能明显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6生成,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麻醉诱导前氟比洛芬酯10 mg/kg用10m 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B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注生理盐水10m L,术后均不用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4、8、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4.6±1.2)min、拔管时间为(7.4±2.3)min,B组患者为(4.3±1.3)min、(6.9±2.7)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4、8 h时间点VAS评分低于B组,B组有3例因疼痛肌注曲马多,A组无1例应用曲马多(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开胸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5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手术结束后行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33例)采取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2 h、4 h的VAS评分及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镇静评分和术后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4 h的VAS评分及拔管时、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术后躁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丙泊酚与羟考酮组(A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与安慰剂组(C组).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T1)、扩张官颈时(T2)、苏醒即刻时(T3)的MAP、HR、Sp02,围手术期的副作用,T3、苏醒后30 min(T4)、苏醒后3.5 h(T5)的VAS评分,3组患者应用阿托品与间羟胺的次数与离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丙泊酚用量[(130±22)、(141±27) mg]与苏醒时间[(1.2±0.8)、(1.3±1.1) min]比C组[(164±40) mg和(2.6.±1.6)min]明显减少(P<0.01).A组T2时的MAP与HR[(77±10) mmHg(1 mmHg=0.133 kPa)和(67±8)次/min]比T1时[(88±8) mmHg和(78±12)次nin]明显降低(P<0.01).C组T2时的HR[(80±15)次/min]比T1时[(74±7)次/min]增加(P<0.05).体动发生次数A组、B组比C组明显减少(P<0.01),头晕发生次数A组、B组比C组明显增加(P<0.01),且A组少于B组(P<0.05).A组T3、T4、T5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B组T3、T4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A组T3、T5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尤其T5时更低(P<0.01).3组之间的用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离院时间比A组、B组长(P<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羟考酮比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单用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更少的副作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要求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B组:单纯使用丙泊酚;记录不同时段两组患者的MAP、HR、Sp O2,TFS、TFW、丙泊酚总用药量,术中体动、呼吸抑制(Sp O2<90%)、血压下降、不良反应例数以及术毕清醒后10、30、60、120、180分钟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T2时,两组患者MAP较T1时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3和T4时,B组的MAP、HR升高较A组明显(P<0.05);A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术中体动、术后10、30、60分钟疼痛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术中MAP和HR波动较小、体动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术后镇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