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ovarian mature cystic teratoma, MCT)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灶区伴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鳞状细胞癌变(小细胞癌约占60%, 鳞状细胞癌约占40%)。本例小细胞癌区域CD56、突触素阳性以及Ki-67阳性指数高表达至80%, p40、细胞角蛋白(CK)5/6阴性, 提示神经内分泌癌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变区域p40、CK5/6阳性, CD56、突触素阴性;两种癌变区域p53及p16均阴性。该疾病主要与宫颈或阴道的鳞状细胞癌、胃肠道低分化腺癌、泌尿系统的尿路上皮癌、呼吸道及胃肠道小细胞癌转移、卵巢粒层细胞瘤相鉴别。此病以手术全切除为主, 术后辅以系统性放、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卵巢的成熟囊性畸胎瘤的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几率约为 2 %。如何在手术前诊断出这种恶变十分困难。本研究评价了联合应用两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 (M- CSF)和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能否作为诊断这种恶变的有效手段 ,区分出没有恶变的成熟畸胎瘤。方法 手术前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M- CSF和 SCC的水平 ,一共检测了 16 4份患者手术前血清 ,其中 31位患者有畸胎瘤向鳞状细胞癌的恶变 ,133位没有恶变。结果 有 71% (2 2 / 31)的恶变患者的血清 M- CSF水平超过正常上限 (10 5 6 U/ ml)。该结果明显高于没有恶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MCT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9%(59/72),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织(35.4%,17/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8,P<0.001)。MCT4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χ2=5.389,P=0.020)和淋巴结转移(χ2=4.706,P=0.030)有关,与患者年龄(χ2=1.238,P=0.266)、肿瘤分化程度(χ2=0.530,P=0.467)及浸润深度(χ2=1.300,P=0.254)无关。结论 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2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 826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对其中22例伴有体细胞恶变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2例成熟性畸胎瘤恶变占同期1 826例卵巢畸胎瘤的1.2%。患者年龄31~79岁,平均5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其中恶变位于左侧卵巢13例,右侧8例,双侧同时累及1例。畸胎瘤大体呈囊性19例,囊实性3例,其中双侧发生的1例左侧为实性、右侧为囊性。畸胎瘤最大径5.0~30.0 cm,平均12.4 cm;恶变成分最大径1.0~10.0 cm,平均3.7 cm。恶变成分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4例、类癌4例、腺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肉瘤样癌1例。临床分期:ⅠA期16例,ⅠB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4例。随访6例复发,2例死亡,其余截止随访时均存活。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中伴有体细胞恶变的发生率低,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并表现为盆腔包块,恶变成分组织学上以鳞状细胞癌多见,Ⅰ期患者预后较好。临床与病理医师应重视成熟性畸胎瘤的全面检查及诊断,以防漏诊其中的恶变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子宫内膜及右侧卵巢表面病例, 分析在子宫内膜形成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治疗。本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宫颈、子宫内膜、右侧卵巢表面p16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HCK、p40与p6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2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光镜下可见鳞状细胞癌细胞呈巢、团状分布,侵犯肾间质;其中7例见凝固性坏死;4例见肾门处纤维脂肪组织与淋巴结侵犯。免疫表型:8例HCK、p40与p63均阳性。结论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罕见,临床、影像学及大体标本检查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TF1、CK5/6、p63和napsinA联合检测在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30例肺鳞状细胞癌和30例肺腺癌中TTF1、CK5/6、p63和napsinA的表达.结果 CK5/6、p63、TTF1和napsinA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100%、20%和0,同时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20%、86.7%和90%.单个标志物中,CK5/6阳性和napsinA阴性对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联合标志物检测中,p63和CK5/6共同表达阳性与TTF1和napsinA共同表达阴性在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TTF1、CK5/6、p63和napsinA联合检测可鉴别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p63和CK5/6共同阳性表达与TTF1和napsinA共同阴性表达更加支持肺鳞状细胞癌,而非肺腺癌,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4ARF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 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同时以20 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为41.43% ( P< 0.01) ;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其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其p14AR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口腔癌组织,其表达随T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4ARF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抑癌基因p14AR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4):332-337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O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15例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hMLH1、hMSH2、hMSH6、PMS2在POSCC中的表达, 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OSCC中18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果 15例病例中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 包括高分化3例, 中-低分化12例。肿瘤周围4例可见原位鳞状细胞癌, 4例可见畸胎瘤成分, 1例可见子宫内膜样癌/不典型增生成分, 1例可见子宫内膜异位腺体。5例(5/15)p16表达阳性且原位杂交证实有高危型HPV感染, 其余10例p16阴性病例原位杂交均未检测到高危型HPV感染。所有病例均无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无感染HPV患者相比, 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38)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0.045)较长。结论 POSCC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常为单侧发生, 血清学指标CA125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上升最常见。形态学上肿瘤呈现不同的分化程度, 但目前的数据表明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Emanuel  P  Wang  B  Wu  M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5):535-535
腺样囊性癌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而诊断不明确则容易导致二者的治疗错误。p63作为一个新的上皮干细胞调控蛋白,可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如鳞状上皮、尿路上皮、乳腺和涎腺的肌上皮细胞等表达,也可表达于涎腺多形性腺瘤和癌中。为了探讨p63免疫组化染色在腺样囊性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的表达,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结果在随访2年以上的喉鳞状细胞癌中14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组),71例未复发(未复发组)。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切缘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6.5%;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8.8%和21.2%;Cdk1/p34cd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6%和29.4%。喉鳞状细胞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切缘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9.6%( P=0.003),切缘组织中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5.5%(P=0.004),切缘组织中 Cdk1/p34cdc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1%和23.9%(P=0.013)。癌旁切缘组织中p53与p21及Cdk1/p34cdc2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53、p21和Cdk1/p34cdc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癌旁切缘组织中p53、p21和Cdk1/p34cdc2过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扩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HPV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外口见一隆起型肿块,肿块大小3.0 cm×2.5 cm×1.7 cm,向上累及宫颈管内口;子宫宫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子宫内膜菲薄且较光滑;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肿块。镜检:子宫颈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浸润性病灶周围可见原位癌区域,癌组织浸润至子宫颈管壁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并见脉管内癌栓形成及神经侵犯现象,肿瘤向下侵犯阴道壁上1/3;子宫内膜经全部取材制片,镜下见宫角处局灶子宫内膜表面黏膜上皮呈原位鳞状细胞癌改变,周围子宫内膜呈萎缩性改变,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相连续;双侧输卵管伞部黏膜上皮均见局灶原位鳞状细胞癌成分,周围输卵管黏膜上皮及间质均未见癌组织,未见脉管内癌栓。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表型: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肿瘤p16均阳性,输卵管肿瘤WT-1阴性,肿瘤CK5/6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HPV-DNA检测子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均显示HPV16型感染阳性。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相关病例较为罕见,其发生机制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p6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结或肺内转移性肿瘤标本组织中p63基因的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63基因表达与其定位在3q 27-q2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同时检测72例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和肺癌肺内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内的p63基因mRNA水平.另外,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50例原发性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70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了3号染色体长臂改变的分析.结果p63mRNA转录因子在肺鳞状细胞癌标本表达明显增强,与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相比增多10倍以上.肺癌转移灶内p6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原发性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94.64%;腺癌是1.79%;4例大细胞肺癌中2例为阳性染色;但所有小细胞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pT1分期肺癌的p6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2分期肺癌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发现肺鳞状细胞癌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有显著的扩增,腺癌表现为缺失.鳞状细胞癌p6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3q27-q29区域的显著扩增有明显正相关性(P<0.000 1),说明定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的p63基因的拷贝有明显的扩增.结论p63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较其他肿瘤表达显著增高,转移灶高于原发灶;肺鳞癌p63表达增强与3号染色体长臂3q27-q29区域的扩增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近全层,盆腔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表型:腺样囊性癌成分p63、CK7、S-100均(+);HHF-35、34βE12、CK17、ER、PR均(-),鳞状细胞癌成分34βE12、p63(+);CK17、S-100、CK7、HHF-35、ER、PR均(-)。结论发生于宫颈的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该肿瘤术前诊断易出现漏诊,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6):762-767,768
AApr-3基因细胞凋亡相关新基因Apr-3转录剪接体的克隆、测序及亚细胞定位(3):344癌,非小细胞非小细胞肺癌中HIF-1α、GLUT1与COX-2表达的关系(2):191人非小细胞肺癌中KGF mRNA的表达及意义(3):332癌,肝细胞bax过表达对乙醇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5):604肝细胞癌中p504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5):575癌,鳞状细胞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临床病理特征(5):531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NF-κB p65/p50蛋白的表达(5):560口腔鳞癌中S100A4蛋白和E-cad的表达及意义(6):696癌,鳞状移行细胞子宫颈鳞状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6):649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21 Ras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5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实验组)及1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组织中p21 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21 Ras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分别为40.0%和72.0%,P0.05),且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EGFR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20.0%和76.0%,P0.05),且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p21 Ras表达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 p21 Ras和EGFR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阳性率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预测指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提示二者在喉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通过表面扩散累及子宫内膜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通过表面扩散累及子宫内膜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见隆起型肿物,子宫内膜局部见一菜花样肿物,余内膜均粗糙。镜检:子宫颈浸润性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沿表面扩散至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伴肉瘤样化生及子宫腺肌症。免疫表型:子宫颈肿物:p16、CK8/18、CK19和PTEN均(+),CD138表面癌细胞及原位癌细胞着色强,深部癌细胞着色弱或阴性。子宫内膜肿物:p16、CK19和PTEN均(+),CK8/18(局灶+),CD138表面癌细胞及原位癌细胞着色强,深部癌细胞着色弱或阴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CKpan、CK17和p63均(+),EMA(部分+),p53(散在+),CK7、ER和PR均(-),Ki-67增殖指数约70%;子宫内膜肉瘤样化生区:vimentin、CK17、p63均(+),CKpan(部分+),CD10、desmin、SMA、MyoD1和Myogenin均(-)。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通过表面扩散累及子宫内膜较罕见,其扩散机制可能与基因改变和(或) CD13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Id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9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Id2的表达情况。结果 12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Id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53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Id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p0.05),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正相关(p0.05)。结论 P53、Id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表达可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对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53~67岁,平均61.5岁,4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镜下见癌组织由形态单一、分化良好的基底样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小巢状或条索状。癌巢周边见栅栏状排列的细胞核,部分癌巢中央形成囊性腔隙,也可见腺样或鳞状分化。4例患者均伴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5/6、CK8/18、CK19、p16、p40、p53、BCL-2和p63均阳性,ER、CK7、CEA、CD117和S-100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HPV16/18阳性。4例患者随访19~6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属于罕见但预后较好的肿瘤,因预后不同,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及腺鳞癌鉴别。治疗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锥切术,不推荐放、化疗。  相似文献   

20.
皮肤低分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低分化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pSCC)与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atypical fibroxanthoma, AFX)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前研究认为 p63能够有效区别 AFX 与 SpSCC,但有文献报道在一些 AFX 中p63亦呈广泛表达,因而限制了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近来研究发现 p40免疫组化对鉴别具有鳞状分化的癌较p63更为有效,为此作者选择一组AFX 和SpSCC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