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经病的发病主要是肾、肝、心、脾的功能失调,以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带脉不固。俞原穴密切地与脏腑、经脉相通,为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能直接通调脏腑、疏经通络,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月经病。  相似文献   

2.
带脉新议     
朱丹烨  刘皓怡  米菲菲 《河南中医》2012,32(11):1431-1432
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在不同于十二正经的同时,与同属的奇经八脉的其他七个经脉亦有不同,其特别之处在于回身一周,横向循行.通过对古文献及现代临床研究的考证,发现横向循行的经脉不仅只有带脉一条,还存在其他与带脉一样的横向循行的经脉,这类经脉在临床中可以拓宽诊疗思路,指导临床取穴.  相似文献   

3.
经络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经络辨证可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运用经络辨证可对复杂的病候执简驭繁,同时使处方用药有的放矢。《黄帝内经》是经络辨证的理论基础,《灵枢·经脉篇》中详细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脏腑络属关系以及经脉是动病、所生病,记载了十二经脉与心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经脉是气血循行的通路,也是各脏腑病理生理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物质基础。诸脏气血不畅、阴阳失调可以通过经脉影响心脏,心脏有疾也可以通过经脉传导表现在其他脏腑。毛以林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与心脏之间的生理或病理联系,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常见经脉病变导致心悸的临床证候群,从病变经络入手选方用药,运用常用方剂进行加减,同时总结出心悸中不同兼证的加减用药,临床中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奇经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奇经不拘于正经,不属络脏腑,无明显表里关系,但它们有各自的循行路线、特定功能和所主病候。奇经八脉对十二正经起到联系、调节、组合和主导作用,它主要是概括了各条奇经统辖的经脉所主病候的某些合并疾病,是十二经脉  相似文献   

5.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干横向皮节过敏带与横向经脉的关系。这些横向循行经脉与传统上下循行的经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网状结构经络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带脉,奇经八脉之一,其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别》载:“足少阴之正……出属带脉”[1].《针灸大成》阐释了带脉命名的由来,即“正名带脉,以其回身一周如带也”[2].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对带脉的循行、穴位、病候、带脉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作出了完整的论述,书中载:“带脉者,起于足厥阴之章门穴,围身一周……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带脉之病,灸章门二穴三壮”[3].带脉作为古籍中明确记载的唯一一条横行经脉,具有约束纵行诸经、调节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临床上可治疗多种疾病.现将近10年带脉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穴位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其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是一种作用状态,可以分成静息态和激活态两种属性。已有研究证实,经穴对脏腑具有病理状态下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经穴-内脏-体表"的相互联系。故在经穴脏腑特异性联系和经穴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脉和疾病的特异性联系,以带脉为研究对象,从带脉与带下相关疾病的中医认识、作用机制等方面加以论析,以此阐述带脉与带下病的特异性关系,为探析"经脉-内脏-疾病"特异性联系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9.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在经络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络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则可渗灌供应,由于奇经八脉具有调节正经脉气之功能,所以笔者临证常以针刺奇经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不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仅就临床治验两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柱穴是小儿推拿主要的特定穴位。脊柱穴为背部督脉所行之处,贯穿整个脊柱,联系胸、腹诸脏腑,但又不同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有固定的属络关系,只是通过上、中、下三焦的布散与阳气的通达作用,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其经穴主治范围广泛。交会于大椎,循行于脊里,统领一身阳气,调节阳经脉气。故有循达于体表则可卫外御邪;通达于内,则可温通经脉,温煦脏腑。因此,脊柱穴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强健身体之功能。推拿治疗脊柱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各腧穴也得到相应的治疗性刺激,可协调脏腑间的功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故推拿治疗小儿脊柱穴具有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行及疏通经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午流注学说是专门研究人体气血流注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脏腑经脉的理论,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对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屈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拇指,中指和环指次之~([1])。循经取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疾病的症状,在其所属或发生联系的经脉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它是临床上最基本、最普遍的取穴方法。根据经络循行规律及其联系脏腑选择特定的经脉与穴位治疗可达到疏导经脉、通利关节、活血止痛的效果。笔者结合中医传统理论体系,应用循经取穴法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验案2则,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13.
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临床上郄穴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笔者在临床中以郄穴为主(即取病证所属脏腑之经脉的郄穴或病证所在经脉的郄穴)治疗各种疼痛病证,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14.
《灵枢》介绍和总结了十二经脉的循行,其中咽喉作为经脉循行的重要关口之一,饮食和呼吸的门户,其功能与全身气血运行密切相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咽喉部位的疾病与经脉的循行和其与全身的联系密切相关。本研究从经过咽喉的经脉循行、咽喉病的分类及治疗选穴几个方面,归纳探讨十二经脉与咽喉及其病症的联系,为针灸在临床上治疗咽喉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程莘农针灸临床归经辨证诊断的经验。根据病在不同经络,表现为不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以及不同经脉所属脏腑的功能障碍,提出循经归经辨证思想,即依据经脉的循行分布及其所联系的脏腑,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判断其为某经或某经所联系脏腑的病证,以经统穴,再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同时内外相应,上下合参,辅以脏腑辨证等方法,正确地归经诊断和处方选穴。  相似文献   

16.
熊济明 《针刺研究》1998,23(3):178-179
按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人体十四经脉大约有三百六十腧穴。腧穴的作用从中医经络学说论述,是人体经脉与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与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是息息相通,密切联系的。因此脏腑有病都会反映干腧穴部位,故有“以痛为腧”之说。腧还有“转输”气血之意。《灵桓》指出腧穴的主治作用及基本功用规律“经脉所至,主治所及。”以十四经脉各经循行分布所至之处,为各经腧穴主治范围。临床各经腧穴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反映出刺激敏感程度,及调节脏腑功能作用。十四经脉中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能…  相似文献   

17.
黄瑞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0-2071
冲脉做为奇经八脉之一,在经络循行上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交汇。妇科病与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尤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的的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经脉所过,疾病所生,冲脉与肝、脾、肾在生理机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笔者发现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冲气上逆可引起多种妇科病,  相似文献   

18.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岭  陈振荣 《针刺研究》2002,27(3):230-237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关经络研究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沈雪勇  刘西娟 《中医杂志》2000,41(6):379-379
十二经脉均左右对称分布,但十二经脉所属的脏腑并不都对称地位于胸腹腔内,这些不对称脏腑所属的经脉如何联系?笔者以为,不同侧的脏腑经脉之间应有联系,其理由及联系途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 两侧经穴对单一脏器均具调治作用。单一脏腑病变可反应于两侧经脉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针灸两侧经穴对其所属脏腑的功能均有影响。单侧取穴时,可以取相应脏腑同侧的经穴,也可以取其对侧的经穴,两侧经穴也可以轮番使用。针灸经穴后疗效的产生,可能是通过整体功能的调节而间接地影响相应脏腑  相似文献   

20.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奇经八脉是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奇经八脉的循行、病证、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证了督脉与脑、肾密切相关,任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冲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跷脉与肾、脑密切相关,维脉、带脉与脏腑的相关性尚不确切。"八脉隶于肝肾"之说及"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为奇经八脉与脏腑之间存在相关性提供了佐证。开展奇经八脉的脏腑相关性研究可弥补现有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不足,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