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癌症病人irAEs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的irAEs文献记录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与机构、国家、关键词、突现词及时间线等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2 648篇文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652位作者及506个科研机构;发文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 022篇),日本(534篇)、中国(341篇);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排名居第1位的是美国的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4篇);irAEs研究热点涉及“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dverse event”“toxicity”“management”“safety”等多个方面。结论:irAEs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联系密切,该领域已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方向集中于irAEs机制研究、irAEs的预防以及irAEs管理3个方面。构建irAEs早期预...  相似文献   

2.
医疗不良事件,或称医疗不安全事件,是指患者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等原因,而给患者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我国医院协会于2006年10月发布的《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将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作为患者安全的八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防范方法,为全面强化血液透析室管理水平提供支持。方法:对本院血液透析室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调查法等围绕不良事件原因展开讨论并制定干预措施;同时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血液透析室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对照,总结防范措施的可行性。结果:血液透析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较多,主要表现为透析参数设置不合理、管路或者设备凝血、穿刺部位出血、针刺伤等,总发生率为5.0%(15/300);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技术操作不熟练、病情观察不仔细、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缺失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1。比较改进前后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改进后低于改进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原因复杂,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血透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通过强化管理,做好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主动预防相关不安全因素,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院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数据,探讨哨点单位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 2020~2021年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对输血链中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开展监测实践,收集两年监测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对比近两年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在各环节中报告例数及报告率显示,2021年新增输血不良事件9类,减少输血不良事件8类,其中报告率增加以TS-B01(χ2=5.49,P=0.02)、 T S-B 05(χ2=8.46,P <0.01)及TS-F04(χ2=9.81,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率减少以TS-D12(χ2=4.80,P=0.03)及TSI 06(χ2=15.07,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均主要集中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申请T S-B”环节(152例,46.63%)。而其他发生环节的占比在两年间有所变化,其中“实验室检测”比例从17.42%下降到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对本院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减少医学损害或事故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结果 2016—2022年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共315例,其中输血反应占比73.97%(233/315),输血不良事件占比26.03%(82/315)。同期输血人次271 328,输血反应发生率0.858 7‰(233/271 328)。同期输血申请单数129 887,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0.631 3‰(82/129 887)。在82次输血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占比82.93%(68/82),非人为因素占比17.07%(14/8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份是预测输血反应率的显著指标(P<0.05),但年份在预测输血不良事件方面并不显著(P>0.05)。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监控其发生率,并利用管理工具对不同类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质量改进,可降低输血医疗风险,是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医疗不良事件与系统问题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疗不良事件中能够发现的显性失误和内在隐性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系统问题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剖析,改进系统和流程,使医疗风险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针对在2003-2006年期间发生的35起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分析发现,引发医疗不良事件的因素主要是系统错误。结论:绝大多数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因系统和流程隐患造成的,个人因素只是其中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应通过加强医疗事故处理管理和病人安全管理,改进医疗系统和流程,减小和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运用科学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方法,识别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举措,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国外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析选择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提升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事件相关电位应用于认知功能研究的发展构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关于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功能研究中应用的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来源地、作者、机构、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国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詹向红,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关键词以P300、抑郁症等频次较高,研究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主要关注事件相关电位的关联性负变。国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hristian Beste,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关键词以注意力、脑电等频次较高,研究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双向情感障碍等疾病,主要关注P300的θ振荡。结论国内外对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功能中的研究热度保持稳定,可对多种疾病展开认知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免疫相关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免疫治疗后不良事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免疫相关性胰腺炎,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随诊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复发倾向。结论免疫相关性胰腺炎是罕见的免疫治疗不良事件,临床决策需积极评估免疫治疗的获益及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为制订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管理,防范医疗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近5年各科室主动上报的349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34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床、用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压力性损伤、液体外渗;62.75%的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16:00—18:00,10:00—12:00,08:00—10:00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段;男性和高年龄段患者占多数;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是不良事件上报者的高发人群,低年龄段和初级职称护士是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医院除了加强护理个人能力培养,完善相关制度外,还应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及早识别潜在高危人群,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索宫内节育器(IUD)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地区经济水平的关系,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及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乡镇为单位统计居民人均纯收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来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江苏、上海、广东、安徽、四川、重庆6省市IUD上市后的队列研究;经济数据来自上述地区2006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宫内节育器总不良事件、一般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上述6省市236个乡镇共计20?2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宫内节育器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人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s=0.336,P<0.05;rs=0.272,P<0.05);宫内节育器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人均收入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宫内节育器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这些地区妇女的认知率高、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强及耐受性低有关;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人均收入没有这种相关性,提示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且多为客观指标,其报告更依赖相关卫生机构的处理能力、报告意识及管理水平。由于参与计生工作的人员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流脑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以了解流脑疫苗AEFI发生的情况,为AEFI的鉴定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4)、维普数据库(1989~2010.4)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88~2010.4),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合格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2篇文献,合计61例患者。其所发生的流脑疫苗AEFI中,72.13%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紫癜(合并或不合并肾炎)、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局部过敏性反应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虽然流脑疫苗预防接种可能发生AEFI,但其大多为一过性损害,经及时抢救和适当治疗后可恢复或痊愈。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总体上较为安全,但需加强对AEFI的监测及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5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为有效预防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促进输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4年来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64 251例输血病历的调查,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别按医院、反应类型、输血种类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64 251例临床受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49例,整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85%,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类别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占81.95%;不同血液成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1.18%,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占39.34%.结论 随着白细胞滤除技术的应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已经远低于过敏反应发生率;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在输血前的开展非常重要,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进行换血治疗的9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94例换血治疗患儿,均是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其中ABO溶血病28例(29.8%),颅内出血和头皮血肿1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