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程洋  费璇  王秋鹤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8):5237-5239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5例近视青少年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组53例接受角膜塑形镜联合0.1 g·L-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瞳孔直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志辉  曾胜  蔡晶晶  肖键 《当代医学》2022,28(13):35-38
目的 分析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于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的不同近视屈光度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屈光度的不同分为甲组(n=40,<-3.00 D)和乙组(n=40,≥-3.00 D),比较两组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和1年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平K值、陡K值)、角膜内皮细胞、等效球镜屈光度(SER)增长量及眼轴长度(AL)增长量及佩戴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佩戴6个月和1年后,乙组裸眼视力高于甲组,平K值、陡K值均低于甲组(P<0.05)。佩戴6个月和1年后,乙组SER增长量、AL增长量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塑形镜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儿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不会影响角膜功能,但与屈光度<3.00 D儿童比较,屈光度≥3.00 D的儿童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或延缓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191眼),单眼17眼,双眼87眼,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2年进行复查。观察患者戴镜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及配戴前的比较,所有观察病例均以配戴自身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配戴前,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复查膜前表面HK/HV值明显优于戴镜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变化配戴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角膜上皮点染水肿及印痕配戴占7.34%、6.58%及9.09%,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度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中、小学生(8周以上)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但是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儿童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小于12周岁的近视需要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按照角膜塑形镜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软性角膜接触镜组(SCL组)48例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组(RGPCL组)52例,观察两组患儿配戴3个月、6个月前后角膜厚度、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OK镜)与框架镜矫正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154只眼)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76只眼)和观察组(43例,78只眼)。对照组佩戴框架镜矫正,观察组佩戴OK镜矫正,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佩戴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曲率、裸眼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大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小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对照组角膜曲率高于佩戴前,观察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56例(110眼),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半年,56例近视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未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瘢痕等并发症。在远视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常伴重影,视力波动等异常视觉现象,影响视觉效果。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视觉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The Cocharane Library、EMbase、CBM、万方、CNKI等数据库,全面收集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非随机的前瞻性同期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323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塑形镜在控制眼轴增长方面明显优于框架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 -0.25,95%CI(-0.32,-0.19),P<0.00001 ]。角膜塑形镜组玻璃体腔深度延长少于框架镜组(P<0.001)。角膜塑形镜组出现6例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1例角膜浸润,1例结膜充血。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明显控制低度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角膜荧光染色阳性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治对近视儿童的角膜形态及视觉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200例儿童近视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疗效探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分别于治疗1d、1周、1月后测定角膜形态变化并进行客观与主观视觉质量测定。结果 戴镜后1周、1月等效屈光度、平均曲率、角膜顶点厚度、对比敏感度情况(AULCSF)、四阶球差、三阶慧差与治疗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阶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视觉质量中,矫正后1周、1月、3月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下降(P<0.05),客观散射指数(OSI)上升(P<0.05),泪膜质量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对比视力、20%对比视力、100%对比视力稍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主观视觉质量中,矫正后1周、1月、3月从明处到暗处适应、夜间骑车、夜间光圈、视力波动、眩光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电脑屏幕、白天骑车、书籍阅读、日常活动、户外运动、视物变形、总体视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能显著改善近视儿童的角膜形态,在近视儿童的矫正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角膜矫形学治疗-6.0D以下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角膜形学治疗的102例202只眼追踪至6个月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六个月裸眼视力大于等于1.0占75.3%,剩余屈光度小于等于-0.5D占76.7%,治疗后的裸眼视力,剩余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角膜矫形学治疗-6.0D以下近视安全有效,而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OK镜矫正技术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正效果。方法 :采用OK镜矫正技术对 32例、64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进行矫正 ,观察分析了戴镜第 1天至 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以及有无结角膜并发症发生等。结果 :(1)屈光变化 :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少降低 - 1.5 0D ,最多 - 5 .75D ,平均为 - 4.4 6± - 1.37D。在伴有散光患者中 ,散光降低范围为 - 0 .5 0~ - 2 .0 0D ,平均为 - 1.0 8± - 0 .5 9D。近视度数≤ - 3.0 0D以下者 ,13眼于 2个月内均转为正视眼 (10 0 % ) ,- 3.2 5~ - 6.0 0D37眼于 3个月内 2 0眼 (5 4.1% )恢复为正视眼 ,≥ - 6.2 5D的 14眼 3个月内仅有 3眼 (2 1.4 % )恢复为正视眼 ;(2 )角膜曲率 :降低范围在 1.0 0~ 3.0 0D之间 ,降低幅度大者近视度数降低也较大 ;(3)并发症 :戴镜过程中 ,11眼 (17.2 % )引起散光或增加了散光度数 ,4眼 (6.3% )角膜点状损伤 ,适当处理后痊愈。结论 :OK镜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方法 ,但其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儿童近视眼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针对儿童近视眼的临床特点 ,探讨有关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门诊近视眼患儿 74 8例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分析。 结果 :近视眼按病变性质分类 ,以单纯性近视占绝大多数 ;按程度分类 ,以低度近视居多 ,中度近视次之 ;按形式分类 ,以复性近视散光为多。矫正效果以单纯性近视及中、低度近视为佳。 4~ 14岁儿童中以 12岁患病率最高。 结论 :重视儿童小学阶段近视的防治工作 ,对近视眼儿童适时准确地屈光矫正是延缓其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视眼有极高的发病率,文中通过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190只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屈光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变化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屈光度降低(P<0.05)。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所测眼压降低(P<0.05),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act tonometer,DCT)所测眼压与戴镜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NCT测量数值降低,但不会引起眼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97-100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阿托品与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6~12岁中低度近视儿童11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0.05%阿托品、0.01%阿托品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后等效球镜、眼轴、视力、瞳孔直径、调节近点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组、0.05%阿托品组、单独使用0.01%阿托品组等效球镜分别为(-2.38±0.52)D、(-2.43±0.45)D、(-2.52±0.29)D,眼轴长度分别为(24.33±0.28)mm、(24.36±0.37)mm、(24.51±0.15)mm,三组等效球镜度数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69,P=0.011;F=3.315,P=0.039)。0.05%阿托品组明室瞳孔直径(5.75±0.83)mm比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组(5.20±0.61)mm、0.01%阿托品组(5.35±0.91)mm增加明显(P0.001)。调节近点0.05%阿托品组(10.11±0.42)cm比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组(8.74±0.72)cm、0.01%阿托品组(8.55±0.83)cm增加明显(P0.001)。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加强了0.01%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作用,其作用效果相当于0.05%阿托品。同时,需要进一步观察等效球镜及眼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60名(12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2年后眼表并发症、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戴镜前后CCT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8);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点染在戴镜后1 d、1周、1个月、1年、2年的发生率分别为29.17%(35/120)、15.83%(19/120)、5%(6/120)、0.83%(1/120)、2.5%(3/120);角膜压痕3例,占2.5%(3/120),结膜反应性充血4例,占3.33%(4/120),无结膜滤泡、乳头,角膜水肿,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微囊,未发生严重角膜感染及护理液过敏反应。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无严重角膜、结膜并发症,对CCT和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甚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89-192
众所周知,近视可由遗传、外界环境、不良用眼习惯等综合性因素导致,主要预防措施为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并及时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保证一定运动量及营养均衡。若判定为近视,可通过光学镜片、西药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延缓度数增加,若以上方式均无效,还可通过手术方式进行矫正。目前,近视给青少年的健康及成长带来的重大影响已成为公论,故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社会人群而言,了解近视成因,对精准预防与有效控制格外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从近视形成原因、预防、筛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既能取得完善的臂丛神经麻醉效果又不增加局麻药剂量,减少毒性反应的麻醉方法。方法 80例行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低浓度高容量臂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传统容量浓度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10 ml+1%罗哌卡因10 ml+生理盐水至5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2%利多卡因10 ml+1%罗哌卡因10 ml+生理盐水至25 ml,观察并记录臂丛神经支配区域针刺感觉消失时间、持续时间、尺桡侧阻滞不全例数、应用镇痛药物例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浓度高容量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完善的阻滞效果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0.05%阿托品滴眼液与0.25%托品酰胺滴眼液预防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方法:对近视可能者158人(302眼)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组:每晚睡前点用0.05%阿托品滴眼液;托品酰胺组:每晚睡前点用0.25%托品酰胺滴眼液;对照组:每晚睡前点用0.05%呋喃西林滴眼液。定期复查视力、屈光状态、眼轴。结果:①近视眼患病率:两治疗组的患病率均小于对照组,同时阿托品组的患病率较托品酰胺组更少;②用药前后眼轴的变化:阿托品组没有明显的变化,托品酰胺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延长;③畏光症状:用药初期两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用药2月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近视可能者坚持每天应用0.05%阿托品滴眼液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73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期65例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 a的UCV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SE和角膜曲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2、3 a的SE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眼轴亦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角膜感染发生。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度,减缓眼轴的增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