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敏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3):242-243
《松峰说疫》为清代医家刘奎代表作之一,此书上承《内经》运气学说,下宗吴又可《温疫论》等疫病名著,不仅论温疫,且论杂疫与寒疫。在治法上有其鲜明特色,本文通过对《松峰说疫》中治疗方法的介绍,试探讨其治法渊源及特色。  相似文献   

2.
《温疫论》是中医疫病学的奠基之作.挖掘其治疫思想和防治经验对现今疫病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温疫论》中治疫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具有理论依据和宝贵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余霖治疫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霖,清代浙江常州人,著有《疫疹一得》,创制名方清瘟败毒饮,在防治疫病方面,颇具特色:①明察病因,辨证施治;②大一剂用药,开创先例;③解毒养阴,贯穿始终;④瘟疫斑疹,需加活血。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疫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青霉素被发现和应用之前,中医学在传染病领域的建树一直雄居世界前列,这种建树随着明清时代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完善,达到了高峰.中医学认识传染病病因并不为病原体所困扰,而是着眼于病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后所出现的证候来把握病因--辨证求因,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力地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近现代以来中医防治疫病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往往是在疫情发生之初被忽视,由情势所迫才想到中医中药的参与,足见党和国家的中医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回顾对疫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堪称当代中医诊疗疫病的范例.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中医治疗疫痉的心得体会,同时强调中医治疗疫病的相对优势,希望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疫情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疫病防治体系,而外治法在其中更是独具特色。纳入防治疫病外治方剂75首,有如下特色:①命名特色,多以“避瘟”“杀鬼”等为名,突出其预防疫疠邪气之作用;②剂型特色,剂型多达11种,除常见的丸剂、散剂、汤剂外,还有锭剂、艾条剂、线香剂、饼剂等多种剂型;③用法特色,用法包括熏烧、佩戴、涂敷、粉身、吹鼻、取嚏、药浴、点眼等多种外用方法;④用药特色,涉及用药共176味,其中用药频次≥5的药物共24味,性味以辛、温为主,且以金石类药物和芳香类药物的使用为特色。此外,还有部分稀见特色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傣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傣族聚居地传染病高发,傣医药防治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傣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源流、理论及实践的梳理,总结傣医药防治疫病的经验,以期对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又可《温疫论》论治疫病,提出杂气为致病因素,强调人体正气的重要性,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病治疗中注重扶正,因人而异,妇孺老少,体质强弱,补法各异;因证而补,正邪交争,则攻补兼施、补泻有度,虚实夹杂,则补泻间用。提出补法禁忌,如忌投人参、白术等补益之品;重视疫病后期调补,静养胃气,强调饮食,应用下法后应顾护津液,养阴扶正。吴又可的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所称的"阳毒",具有而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等表现,似与现代医学所称之猩红热相类.其后隋代的《巢氏病源》,宋代的《奇效良方》,明代的《幼科准绳》等书中均有类似该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素问·本病篇》论述的三年化疫理论,有着深厚的中医运气学背景,是中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对三年化疫五行属性成因3种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一是上一年“尤尚治天”的司天之气五行所胜之气五行属性相同之疫;二是有与“尤尚治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的五行之疫;三是与“尤尚治天”之六气五行属性相近之气,所胜之气之五行属性,即为三年化疫所成之疫的五行属性.该总结有助于中医学者更好的理解中医运气学三年化疫的理论,更好地把握三年化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炳(1729 ̄1805),字振声,号西垣,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江苏仪征县人,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治疫经验,著成《辨疫琐言》一书。该书对疫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有独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治的最重要阵地,医生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传染病诊断和治疗的负责人,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疫病层出不穷,人们在与疫病抗争的过程中,饱受磨难,健康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但也在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以中国古代疫情防治为切入点,融合多学科研究理念,探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医防疫思想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疫灾防治过程中民族文化与精神发挥的作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3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了解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②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09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我院2009年共报告33例乙脑病例,0~6岁儿童共发病21例,占63.6%,发病均在6~9月,高峰7、8月,有严格的季节性,有免疫史的占21.2%,无免疫史的占78.8%。④结论乙脑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主要原因是乙脑疫苗的接种率低,建议加强常规免疫的规范化接种,加大对特殊人群的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自1981年被首例报道以来,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由于抗病毒治疗不彻底以及缺乏有效的疫苗,艾滋病的流行难以控制。本文对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免疫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江苏北部黑热病流行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30年代 ,江苏北部黑热病流行区域广 ,涵盖 16县 ,且传染速度快 ,患病人数多达30万 ,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防治、扑灭黑热病的努力 ,并在其主导下 ,各级力量如淮阴黑热病研究队、淮阴区黑热病防治队均开展了较有成效的诊疗及扑灭工作。但由于对黑热病传染途径的不明了 ,经费的缺乏 ,农村经济和公共卫生的落后 ,农民收入的低下 ,以及国民政府防疫机制的缺陷等各方面原因 ,这次防治与扑灭工作总体上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公报》(1912-1949年)与疫情有关的报道、公告、通讯(信)原文作出统计,疫病种类涵盖霍乱、天花、猩红热、脑脊膜炎、痢疾、白喉、伤寒及鼠疫,总结疫病时空分布情况。通过整理发病范围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疫病报道原文,梳理疫病的发生、传播过程,从政府、社会力量及患者的不同角度呈现疫病救疗的概况并总结分析政府的应对措施与影响。结论指出,地方医疗资源的制度建设缺失,医疗机构设置并不充足,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民众公共卫生意识有所增强,较大程度的接受接种并配合公共防疫;中医在防治疫病上的成效,在该阶段得到了民众及官方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汉唐时期约发生了21次传染性较强的牛疫,其中东汉时期6次,两晋时期2次,南北朝时期4次,唐代8次,五代1次,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地区.牛疫种类主要有急性牛疫、牛疥癣病、牛黄热病和牛漏蹄病等.牛疫的发生和流行对汉唐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仅引起耕牛的大量死亡,而且造成畜力短缺,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历代政府、医学家、农学家、星占学家、道家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关注和重视.防治牛疫的措施主要有医学措施和经济措施两方面,尤其是医学本草、方书、农书等类著作中记载的方剂,对于有效控制牛疫的流行发挥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牛疫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耕牛大量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救济职能的完善、农业耕作方式的更新和新式农具的出现,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广东几乎每年都有天花疫情发生.为了应对传染病,广东省建立了卫生行政及传染病防治机构,并自制牛痘疫苗;相关机构按周、月、年对疫情进行统计,并定期上报,以了解疫情进展.同时,还成立了传染病医院收容天花患者.港口检疫则将天花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为了推广牛痘接种,政府与社会合作,组织大规模的“种痘运动”,以儿童、学生和年轻人作为主要接种对象,并借助媒体积极宣传天花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所致。由于2019-nCoV为此前未知种类,疫情早期对其知之甚少,诊疗有一定难度。随着研究的推进,目前涌现大量基于COVID-19临床诊疗和疫情走势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对近期基于COVID-19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归纳,对2019-nCoV致病机制和COVID-19临床特征、CT表现、药物治疗进展及疫情防控的结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