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所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晚期梅毒会对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增加死亡、致残的危险性.由于梅毒的传播途径不仅仅是性传播,还可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及血液传播,近年来全球梅毒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1年11月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梅毒已超过淋病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疫情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孕妇梅毒的比例也不断上升,由于TP可以通过胎盘发生胎传梅毒,并可引起致畸、流产、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缺乏疫苗预防,对易感人群的定期筛查和感染人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控制梅毒疫情的最关键之手段.  相似文献   

2.
儿童获得性梅毒是儿童在出生后感染梅毒螺旋体所致,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值得关注.现就儿童获得性梅毒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临床特点、防控策略等概述. 一、流行病学 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儿童获得性梅毒在国外有较多的报道,之后报道有所减少,但近几十年均有散发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3.
梅毒患者合并HIV、HCV和HSV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梅毒患者HIV、HCV和HSV-2抗体的检测,了解梅毒患者合并上述病毒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吸毒人群梅毒患者187例,性病门诊梅毒患者150例和健康正常人群91例,进行HIV、HCV和HSV-2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梅毒患者HIV感染率3.56%,HCV感染率49.55%,HSV-2感染率63.50%;健康对照者HIV、HCV和HSV-2感染率分别为0.00%、2.18%和26.37%。结论:梅毒患者HIV、HCV和HSV-2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梅毒患者应加强干预,以进一步控制HIV、HCV和HSV-2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黏膜或受伤的皮肤传播,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机体对于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十分复杂,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参与该过程。梅毒螺旋体免疫逃逸机制尚未明确。梅毒螺旋体免疫应答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可为梅毒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梅毒免疫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梅毒是由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可侵犯多器官的慢性性传播疾病.目前梅毒螺旋体尚不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获取较困难,从而阻碍了对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诊疗方案的优化和疫苗的研制.梅毒螺旋体全基因序列的揭示,TprK蛋白、Tp0483蛋白、Tp0155蛋白等一些重要膜蛋白成功表达及对其结构特点、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的深入研究,为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诊疗方案的优化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概述近年来新发现的对梅毒螺旋体具有诊断意义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几种主要膜蛋白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神经梅毒是梅毒最严重的临床类型之一。近年来我国文献报道的神经梅毒病例日益增多,但是其确切发病率不明,在神经梅毒的临床诊疗、发病机制和防控上仍存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本文提出CARE-NS策略,即在神经梅毒的多学科联合综合临床管理(C)、减轻神经系统损伤及预防后遗症的发生(A)、临床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研究(R)、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E)、新的诊断指标和诊断策略(N)、社会影响和成本效益分析(S)6个方面开展研究,为神经梅毒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南苍白螺旋体感染所致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近年来随着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二期梅毒皮疹形态的多样性和少见皮疹的增多,二期梅毒误诊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部分涉及,目前认为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血清抗体仅有部分保护作用,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梅毒早期出现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起重要作用,而在晚期出现的细胞免疫反应则主要引起组织损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原性、感染梅毒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梅毒螺旋体免疫逃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梅毒与HIV共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与HIV感染呈现特定人群聚集和共同增长的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二者的相互影响逐渐受到关注。梅毒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HIV的传播,与HIV的耐药变异及一过性的病毒载量增长可能存在相关性,但并未显著恶化HIV感染的预后。同时,HIV感染也可能改变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试验结果,并导致梅毒的治疗失败和复发,然而,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梅毒与HIV共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开展深入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理解二者的致病机制及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近年来梅毒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院皮肤性病科1996年至1999年80例梅毒的临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0例梅毒均经临床症状及RPR血清试验确诊。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62例(77.5%)有婚外性生活史,均为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未发现晚期梅毒患者。一期梅毒28例、二期梅毒44例,在二期梅毒中,玫瑰诊15例、丘疹鳞屑性梅毒疹6例,掌跖脱屑性斑疹20例、扁平湿疣3例、潜伏梅毒8例。患者按年龄分5个年龄组,其中18—20岁2例,2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