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小梅  许贤照  李惠萍  杨天煌 《海南医学》2013,24(24):3729-3730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泉州地区2 060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选出超重和肥胖。结果泉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6%和6.7%。其中男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272和9.785,均P〈0.01)。结论泉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日益增多,对儿童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分年龄、性别、身高百分位血压标准来评价血压状况,包括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单纯性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按照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正常BMI、超重和肥胖(重度肥胖和轻度肥胖)。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评估超重肥胖控制对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14.9%和 9.2%,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者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1%、8.8%和3.0%。血压偏高状况整体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随年龄逐渐增高,随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随BMI 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最高,男女生分别为 44.2%和38.8%,分别是正常组(15.8%和10.6%)的2.8倍和3.7倍。血压偏高与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呈负相关,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血压偏高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危险度为16.2%,控制超重肥胖后,血压偏高的期望检出率为12.5%,且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8.7%和35.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性舒张压偏高为主。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通过控制超重肥胖可显著降低全国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儿童青少年室外夜间人工光(artificial light-at-night, ALAN)暴露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开展的中国八省市5 54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随访数据,根据学校地址确定经纬度,通过最近邻法提取116所学校所在位置的月平均夜光辐亮度,获得各学校的室外ALAN暴露平均值[单位为nW/(cm2·sr)]。超重肥胖结局指标共包含四项:基线超重肥胖、持续性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加重和超重肥胖发病。使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探究ALAN暴露水平(按照五分位数分为Q1~Q5组)和基线超重肥胖、持续性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加重和超重肥胖发病的关联,并使用自然三次样条函数探究ALAN暴露(连续型变量)与结局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基线超重肥胖、持续性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加重患病率及超重肥胖发病率分别为21.6%、16.3%、2.9%、12.8%。与ALAN暴露处于Q1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当ALAN暴露水平达到Q4或Q5时,ALAN暴露与基线超重肥胖关联的OR值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骨龄发育特征,探讨超重与肥胖和骨龄发育延迟或提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评估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21例(男性768例,女性653例)儿童、青少年的手腕部骨龄,依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超重与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男性、女性两组骨龄年龄差(body age difference,BAD)的区别,并对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骨龄提前或延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骨龄提前,女童提前程度大于男童,超重与肥胖男、女童分别提前1.12岁和1.21岁(t分别为15.430、14.604,P均<0.05)。6.00~8.99岁年龄段超重与肥胖儿童骨龄发育提前比例最高。男、女童超重与肥胖与骨龄发育情况均呈正相关(Kendall′s tau-b分别为0.275、0.202,P均<0.01),超重与肥胖男、女童骨龄提前比例(52.8%、59.4%)高于正常儿童(28.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5.489、27.992,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重与肥胖男、女童骨龄提前风险分别增加1.18倍和1.25倍(P<0.05)。结论 超重与肥胖是骨龄发育提前的风险因素,超重与肥胖女童骨龄提前程度大于男童,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尤其是6.00~8.99岁年龄段儿童。骨龄评估能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南通市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利及时对超重、肥胖青少年进行干预和治疗。方法:选取南通市高三、初三学生进行体格检查,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指数(BMI)值分类标准为依据,统计各年龄段男、女青少年超重、肥胖人数,并分析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南通市2008年高中毕业生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0%、8.75%;初中毕业生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4.38%、6.48%。结论:肥胖家族史,夜食习惯,睡眠不足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重青少年可能发展成肥胖的潜在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阴市12~18岁组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超重、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肥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阴市4 946名12~18岁组初、高中生,对其进行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结果江阴市12~18岁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49%和6.21%,其中男生为17.19%和8.36%、女生为9.69%和4.01%。男生的超重率(χ2=59.61,P0.05)、肥胖率(χ2=40.16,P0.05)均明显高于女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χ2=15.78,P0.05)、肥胖检出率(χ2=13.6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区和乡镇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97%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12~18岁组青少年中男生超重的风险是女生的1.77倍(OR=1.77,95%CI:1.15~2.72),父母均肥胖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父母无肥胖的2.23倍(OR=2.23,95%CI:1.26~3.93),饮食习惯中荤菜为主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荤素搭配的1.38倍(OR=1.38,95%CI:1.03~1.85),而12~18岁组青少年年龄每增长1岁超重的风险降低0.21倍(OR=0.79,95%CI:0.63~0.98),每周体育活动量7 h的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比每周体育活动量1 h的降低0.24倍(OR=0.76,95%CI:0.67~0.88)。结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2021,(1):58-60
《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 2020—2030年部分地区 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们长高了,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率下降了.但同时,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小胖墩"明显增加. 近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希望能通过该方案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降低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吕怡  吕吉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05-106
目的探讨太原市12~18岁青少年体质量指数(或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测量太原市5所中学16357名12~18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血压,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1)在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12~18岁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存在相关性,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1=0.358(P0.01)r,2=0.280(P0.01);(2)肥胖组的SBP值最高,超重组次之,而正常体重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6,F2=6.57,P0.01);三组间D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F2=8.75,P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血压患病率(χ12=1099.73,χ22=830.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5.27。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7.93%和31.93%。结论太原市12~18岁青少年的BMI与血压独立存在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中学生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腰围对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上海市市区两所中学2 064名10 ~ 18岁儿童青少年和肥胖病专科初诊7 ~ 18岁47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体重、身高、血压和腰围.结果 2 064名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7%,其中高血压在正常体重学生中检出率为2.5%,超重学生为7.0%,肥胖学生为12.6%.专科初诊470例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39.4%,其中超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10.9%,肥胖儿童为42.5%.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随体质指数增加而明显增高.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病体质指数、腰围与收缩压、舒张压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的生活方式,阐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2 132人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体检调查对象中抽取10~14岁儿童和青少年1 523人,调查饮食习惯。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筛选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8.4%,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8.6%,22.0%)均高于女生(14.7%,14.4%)(P<0.01)。7~13岁男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5或P<0.01),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1)。男生超重检出率在12岁达到高峰,在6~10岁肥胖检出率(23.8%~25.6%)均较高,11~17岁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每周吃烧烤食物≥ 3次(男生OR=1.767,P=0.010,95% CI:1.148~2.719;女生OR=2.205,P=0.002,95% CI:1.327~3.664)和节食减肥(男生OR=2.113,P<0.001,95% CI:1.456~3.065;女生OR=2.128,P<0.001,95% CI:1.430~3.167)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每周吃甜点心≥ 3次(男生OR=0.359,P<0.001,95% CI:0.226~0.573;女生OR=0.324,P<0.001,95% CI:0.186~0.565)和按时吃三餐(男生OR=0.683,P=0.028,95% CI=0.486~0.960;女生OR=0.624,P=0.016,95% CI=0.424~0.916)可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自我评价体型在超重肥胖和每天按时吃三餐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延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和节食减肥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唐山市超重、肥胖儿童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为预防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2019年唐山市学龄儿童体检筛查出的560例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BP),计算体重指数;检测尿酸(U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性别分层,采用偏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UA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男、女生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36.50%、26.26%(P<0.05);(2)随UA水平增高,男生SBP、DBP升高、HDL-C下降,女生SBP、FPG、TC、TG、LDL-C升高、HDL-C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男生UA水平与HDL-C负相关(r=-0.154,P<0.05)、与TG、SBP正相关(r=0.141、0.238,均P<0.05),女生UA水平与HDL-C负相关(r=-0.700,P<0.05)、与LDL-C、TG正相关(r=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小学311名7~13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资料,计算体重指数,利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WGOC标准)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体重指数、超重率和肥胖率进行分析。结果按WGOC标准分析,本次调查的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7.68%,肥胖率为9.32%。男生超重率为21.71%,肥胖率为12.00%;女生超重率为12.50%,肥胖率为5.88%。结论本次调查显示深圳市青少年总体超重和肥胖率较其他地区高,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现象男生比女生严重。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长时间静坐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学校、家长等有关方面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海珠区随机抽取3所小学,对1100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并对调查对象发放有关肥胖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调查肥胖检出率为5.82%,其中男生533人,肥胖检出率为6.57%;女生567人,肥胖检出率为5.11%,男女间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1岁组的肥胖检出率最高;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食速度OR=1.615,家长肥胖OR=1.808。结论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进食速度、家长肥胖是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155名7~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肥胖104例、超重51例,160例7~11岁正常体重儿作为正常对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人工喂养、父亲超重或肥胖、母亲超重或肥胖、食欲好食量大、经常喝饮料或吃甜品、每天运动时间〈2 h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造成,与父母的肥胖程度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承德市6~17岁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和农村10所中小学,对入选的16 811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计算超体质量、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抽取的16 811例儿童中,超体质量率为13.09%,肥胖率为12.1%.其中男孩的超体质量、肥胖率高于女孩;城市、农村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超体质量、肥胖发生率高于青春前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父母超体质量、喜喝含糖饮料、上网看电视时间长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市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饮食、正确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可以部分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掌握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病情况,并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危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对重庆市城区23293名3~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结果(1)总体检出超重12.44%,肥胖为3.72%,其中男孩分别为14.38%、4.99%,女孩为10.37%、2.35%。(2)肥胖组及超重组男女儿童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90百分位及95百分位者均多于正常体重组,χ2值分别为404.535、618.486,115.912、131.641,P值均<0.005。(3)腰-臀围比值肥胖男孩中有10.89%腰-臀围比值>1.0,肥胖女孩中有75.00%腰-臀围比值>0.85。结论重庆市城区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2.44%,肥胖检出率为3.72%。肥胖儿童中的血压升高者明显的多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体重儿童。女孩中心性肥胖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3~18岁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方法  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4盟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15 199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以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为参考标准,计算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  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3~18岁男、女儿童均有2个身高增长高峰段,男童为3~4岁和11岁阶段;女童为4~5岁和10~11岁阶段;随年龄的增长体重增长无明显规律,青春期前后出现增幅单高峰,男、女儿童分别出现在15岁、10岁。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2005中国九市标准(均P<0.001),其中6岁男童、13岁女童身高超过全国标准最明显;7岁男童、10岁女童体重高于全国标准最明显。超重的总检出率为12.31%,肥胖的总检出率为20.27%,其中男、女童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55%、13.10%(P=0.132);男童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分别为22.67%、17.76%(P<0.001)。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3~18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但超重、肥胖检出率高。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儿童的体格发育,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