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2475个病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能改善患者的眼裂[MD=1.29,95%CI(0.95,1.62),Z=7.45,P<0.000 01];瞳孔大小[MD=-0.42,95%CI(-0.57,-0.27),Z=5.42,P<0.000 01];复视评分[MD=-1.10,95%CI(-1.27,-0.93),Z=12.76,P<0.000 01];斜视度[MD=-6.70,95%CI(-8.65,-4.75),Z=6.73,P<0.000 01) ];眼球活动度[MD=0.79,95%CI(0.47,1.10),Z=4.92,P<0.000 01];总有效率[RR=1.32,95%CI(1.26,1.37),Z=13.38,P<0.000 01)];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现有数据可证明,针刺疗法或针刺联合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常规针刺法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间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 各组治疗后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在3项指标及综合疗效组间比较显示,B组较A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6例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醪、肝俞(双)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眼球运动度、眼裂大小和瞳孔大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患眼内直肌和下直肌的运动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裂大小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辨证分型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确切,且适用于各种辨证分型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药物治疗)58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74例,两组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5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气聪明汤加减联合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肝肾亏虚型中风后复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复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1常规治疗+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联合组常规治疗+益气聪明汤加减+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三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眼部功能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治疗后,三组复视、眼斜、头晕、恶心、代偿头位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治疗后,三组复视像距离、瞳孔直径小于治疗前,眼裂宽度大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复视像距离、瞳孔直径小于对照组1、对照组2,眼裂宽度大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聪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眼球功能,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颈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所有颞部疼痛或闷胀不适患者给予耳颞神经阻滞治疗,所有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患者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经过4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颈性疼痛总有效率为86.67豫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豫,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短期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学敏教授以"气海"理论为指导的高血压病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石学敏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学敏教授以"气海"理论为指导的高血压病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调节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嗜睡症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嗜睡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甲酯片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嗜睡量表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后E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ES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嗜睡症疗效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动眼神经麻痹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位置异常和/或瞳孔受损为特征的疾病。 首诊于不同科室的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不尽相同,本研究分析首诊于眼科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病因、病变定位及预 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 至2018 年首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的137 例动眼神经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 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及其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特点、病变定位、预后。结果: 在137 例患者中,动眼神经麻痹的病 因排名前3 位的依次是头部外伤(38.69%)、海绵窦病变(12.40%)、眶内炎症(9.49%),其他病因还包括颅内动脉瘤、颅 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眶内肿瘤、糖尿病、鼻腔术后等。病因中头部外伤多见于20~49 岁的青壮年, 脑血管病变多见于60~69 岁老年人,糖尿病多见于50~69 岁中老年人,其余病因类型年龄分布相对平衡。病变定位情 况:眶尖病变75 例,病因包括外伤、炎症、感染、肿瘤;海绵窦病变40 例,病因包括炎症、肿瘤、血栓;蛛网膜下 腔病变6 例,病因包括动脉瘤、肿瘤、外伤;动眼神经核病变5 例,病因为梗死;未见动眼神经束病变。有11 例因为 病因不明,所以无法定位。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侧矫正视力改善不明显。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造成 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部分或完全恢复比例较高。结论: 动眼神经麻痹是造成眼肌麻痹及复 视的常见病因,首诊于眼科的动眼神经麻痹以头部外伤、海绵窦病变及眶内炎症最为多见。青壮年常见于外伤,而 中老年人则常见于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病变位置以发生在眶尖和海绵窦为主。动眼神 经麻痹侧矫正视力预后较差,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病变及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预 后较好。及时查明病因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谢梦  曾黎华 《当代医学》2021,27(13):100-101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微波治疗配合针灸疗法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微波治疗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面神经麻痹患者行早期微波治疗配合针灸疗法,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气血通畅、气血充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药联合针灸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动眼神经麻痹病例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76.88±8.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67.29±8.30)分;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出现轻微恶心,未影响治疗。结论 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行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SGB组(口服药物治疗同时行SGB治疗)。结果SGB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动眼神经对眼球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等.动眼神经麻痹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瞳孔功能障碍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其病因复杂,常见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梗死或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颅内炎症、颅脑外伤、先天性等.每种病因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均有其相应的临床特征.本文综述了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和相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为临床上快速、准确地寻找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2013,34(21):4212-4213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CRB)及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疼痛科确诊的60例头颈部及上肢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超声引导下SGB联合药物治疗;实验组:超声引导下CRB及SGB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l周、4周、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神经阻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SRSS、SDS评分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VAS、SRSS、SDS评分有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VAS、SRSS、SDS评分较低;治疗前后两组的VAS、SRSS、SD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只有声音嘶哑、轻度头晕的并发症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CRB及SGB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是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荣华  宣井岗  彭亚  王穗暖 《当代医学》2010,16(35):666-667
目的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神经功能恢复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2例。恢复程度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能更快、更有效恢复动眼神经功能,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