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参加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在治与脱失的现状,分析治疗脱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子模块中海南省2005—2022年启动ART治疗的HIV感染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 28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 28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 718例(86.7%),性别比为6.55∶1;未婚者占58.4%;年龄为(39.68±13.17)岁;同性性传播占49.8%;WHO临床分期Ⅰ期占84.3%;治疗方案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方案占71.7%。共随访19 677.44人年,总体脱失率为0.80/100人年,开始抗病毒治疗第1年内脱失率为21.10/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时间为2016—2022年(AHR=2.40,95%CI:1.40~4.10...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艾滋病患者对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接受度不高的原因,为制订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辖区内33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参加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资料显示,觉得没有必要吃药、害怕过早吃药产生抗药性和无法承担检测费用是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沟通,使患者明白药物的利弊。加大对目标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力度,对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人群给予经济支持,持续地对患者提供咨询和关怀支持服务,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实现云南省"3个90%"艾滋病防治目标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选取320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提醒服药的方法(OR=1.24,P<0.05),信任医生(OR=1.10,P<0.05),与父母一起居住(OR=12.52,P<0.05)和有社会支持(OR=1.11,P<0.05)等4个变量是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正性因素,而药物的不良反应(OR=0.001,P<0.05)则是负性影响因素。结论规范治疗管理,降低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加强患者治疗监测和效果评估,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22年1月发布于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制一般信息调查表、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442份,抗病毒治疗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3.39%,情感耗竭检出率为15.61%,人格解体检出率为21.04%,成就感降低检出率为38.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班频率高(OR=2.793,95%CI:1.844~4.213)、报酬公平性低(OR=0.676,95%CI:0.496~0.921)的医护人员更易发生情感耗竭;报酬公平性低(OR=0.705,95%CI:0.547~0.908)的医护人员更易出现人格解体;加班频率低(OR=0.749,95%CI:0.572~0.981)、工作在乡镇治疗点(省、州市级OR=0.377,95%CI:0.161~0.883;县级OR=0.438,95%CI:0.242~0.794)更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结论 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呈现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降低较严重。建议优化抗病毒治疗工作流程,合理规划奖励机制,重视乡镇一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缓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县2003年—2014年底累计治疗的69例艾滋病病例中存活满1年以上的51例进行调查,按治疗效果分为2组,其中治疗失败12例为观察组,治疗有效39例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心理因素、家庭支持、漏服次数、药物毒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存在漏服次数多、情绪低落,家庭不支持、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等现象.结论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争取家庭支持、提醒患者服药、及时妥善处理毒副反应引起的痛苦,是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湖北省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存及死亡信息,利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 322例研究对象,观察期内在治的有83.70%,死亡9.96%,停药3.67%。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占47.65%;所有艾滋病患者第1、2、3、4、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7%、95.51%、94.73%、94.24%、9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患者的3.644倍(95%CI:2.376~5.587)、2.58倍(95%CI:1.641~4.064);职业是家政及服务业的艾滋病患者死亡风险是农民患者的1.414倍(95%CI:1.184~1.690);机会性感染数量1~2种、3种及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未患机会性感染患者的0.392倍(95%CI:0.303~0.507)、0.794倍(95%CI:0.620~1.017);WH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艾滋病患者,死亡风险是Ⅰ~Ⅱ期的0.520倍(95%CI:0.443~0.61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1~500个/μL、 201~350个/μL、≤20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1.356倍(95%CI:0.493~3.733)、3.419倍(95%CI:1.392~8.396)、11.936倍(95%CI:4.922~28.945);确证—开始治疗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高;开始治疗时年龄越低,死亡风险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替诺福韦的比不含的死亡风险低。结论 湖北省2008—2018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状况较其他省好;文化程度越高、WHO临床分期越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低、初始治疗方案不含替诺福韦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8例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对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5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有4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治疗前所有患者出现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表现,CD4细胞最小值为4个/μl,最大值为263个/μl,平均为36.4个/μl。接受治疗时间最短1d,最长2年半,其中39例的治疗时间小于3个月。死于艾滋病相关性疾病42例,其中9例系统治疗无效死亡,1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机会性感染,放弃治疗在家中死亡;22例在停药后0.5~8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自杀4例,死亡原因不明2例。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疾病,依从性困难是患者死亡的另一个原因,经济困难、歧视和药物副作用与病人死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765份,被调查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检出率8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固定工作(OR=5.004,95%CI=1.867~13.410,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1~3年(OR=2.613,95%CI=1.354~5.044,P=0.004)、不按时服药(OR=31.277,95%CI=4.143~236.092,P=0.001)是艾滋病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已婚(OR=0.320,95%CI=0.187~0.550,P<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0.267,95%CI=0.127~0.563,P=0.001)、确诊时间长(OR=0.115,95%C...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开封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开封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 365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存活患者2 607例,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患者758例。研究对象1a~11a的累积生存率从94.22%下降到71.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男性(HR=1.308,95CI:1.128~1.517)、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越大(HR=1.270,95CI:1.126~1.433)、初始治疗采用含DDI的方案(HR=2.342,95CI:1.848~2.969);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是教育程度越高(HR=0.602,95CI:0.509~0.71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HR=0.543,95CI:0.499~0.591)。结论开封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率较高,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等延长开封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宝鸡市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来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为我市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0年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信息,分析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自2008年开始,宝鸡市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底,累计治疗39例,死亡7例,在治29例。在治病例有82.76%在确诊HIV抗体阳性后1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截至2010年底在治病人有55.17%治疗不足1年,20.69%已治疗1~2年。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CD4计数平均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病例治疗后较治疗前CD4值升高100~199个/uL。死亡病例死因均为艾滋病相关疾病,85.71%在治疗后半年内死亡,57.14%在治疗前CD4值低于50个/uL,结核病患病率高。结论加强随访监测,早期诊断和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提高艾滋病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晟  冯宇良  柯云峰  余方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43-1144,1124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治疗是一项综合而且复杂的工作,所有治疗的总目标都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抗病毒治疗是达到该目的的最佳方法。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内容,得益于多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相继问世。抗病毒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钰  罗泽燕  黄琳 《中国热带医学》2014,(6):733-734,737
目的了解惠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监测平台,为取得相关治疗的最大成效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的抗病毒治疗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比较惠州市2006~2012年抗病毒治疗病人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后,106例患者的CD4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378个/uL,平均增加88.74个/uL。同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在不同治疗时间段均逐渐上升,提示患者抵抗力的增强。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有助于治疗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张蓬杰  荀利如  丁通  鲍楠  段斌 《西部医学》2024,36(2):248-25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PD)治疗的生存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我院行HD或PD治疗并长期随访的ESRD患者156例,其中HD 87例(HD组),PD 69例(PD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血压、尿量、原发病、血红蛋白、白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甲状旁腺激素(PTH)、残余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观察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各因素对生存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尿量、原发病、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NT-proBNP、PTH、残余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和PD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0月、42.0月;HD组和PD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80.5%、54%、39.1%、34.5%和86.9%、69.6%、55.1%、29%、24.6%。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周俊霞  陈洁  王娟  王小琴 《吉林医学》2014,(7):1498-1500
目的:探讨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各项因素。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与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出院指导质量、随访管理及社区护理服务缺乏有关。结论: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完善出院准备度相关内容,着力解决患者未被满足的服务需求,合理配置人力,完善乙肝肝硬化患者专人负责机制;拓展社区服务内容,让乙肝肝硬化患者获得良好的家庭和社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彝族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为该地区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防治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艾滋病确诊患者76例,另以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测定尿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对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患者体内维生素B1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B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维生素C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艾滋病患者水溶性维生素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女性患者营养状况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彝族地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易出现水溶性维生素营养不良现象,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针对性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病死率的影响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接受免费HAART的130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运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确诊后至开始抗病毒时间(月)、治疗前机会性感染种数(除外肺结核)、治疗前1年内是否患肺结核、治疗前是否患乙/丙肝、基线HAART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血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 1 309例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5.53个月,5年、9年生存率均为95.81%;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40例,平均病死率0.52/100人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CD4计数、血肌酐、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计数、血红蛋白、感染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计数、血红蛋白升高死亡风险降低,静脉吸毒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及早抗病毒、改善贫血状态和加强吸毒患者抗病毒随访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HIV/AIDS的随访治疗信息,描述其人口学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比例为92.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报告地区类别、确诊时长、感染途径,以及基线CD4不同的患者,其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不治疗风险是男性的0.67倍;年龄≤70岁组不治疗风险是<30岁组的2.11倍;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和大专以上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0.75倍和0.55倍;单身患者不治疗风险是在婚患者的2.14倍;外省和本省其他地市报告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本县区报告者的1.50倍和1.43倍;确诊时长5~<10年、10~<15年、≥15年者不治疗风险分别是确诊时长<5年者的0.71倍、0.51倍和0.32倍;吸毒途径传播和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者不治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