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涉及细胞内长寿蛋白和受损伤细胞器的降解,其既是细胞保守的自我防御机制,又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PCD),与机体的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自噬具有独特的形态改变和特有的调控通路,自噬的调控涉及到多种机制、如翻译后修饰等.凋亡是研究最清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凋亡与细胞自噬程序性死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哺乳动物细胞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降解细胞中损伤或多余线粒体的特异性自噬现象,使细胞在应激损伤时能够维持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表型和功能。其分子机制途径较为复杂,主要涉及PINK1/Parkin途径、NIX和BNIP3、FUNDC1等。线粒体自噬的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而调节不同阶段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已被重视。现就近年线粒体自噬在多种器官纤维化病变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细胞适应环境变化、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有自噬活性的改变,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进一步揭示了真核生物自身调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及克服肿瘤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机体重要的代谢过程,参与细胞的多种应激反应如炎性反应。自噬与炎性反应之间具有密切的分子联系。一方面,多种炎性反应介质可调控自噬发生及自噬基因的转录;另一方面,自噬通过多种方式可抑制机体过激的炎性反应。因此,机体的多种炎性反应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可能与自噬缺陷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中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生命现象,其主要作用是清除和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以及多余的生物大分子,并利用降解产物提供能量和重建细胞结构,在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生命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在自噬过程、自噬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制、自噬与细胞生存、凋亡和肿瘤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同时,在维持肿瘤细胞存活及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肝癌的治疗效果。如肝细胞通过自噬维持肝内稳态,自噬引起肝癌细胞产生耐药性,以及自噬抑制剂和天然提取物通过自噬途径发挥抗肝癌作用。对深入探讨自噬在肝癌预防和治疗中的调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细胞自噬的形态学特征和功能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海杰  谭玉珍 《解剖学报》2009,40(5):844-849
目的 自噬是细胞受到刺激后吞噬自身的细胞质或细胞器,最终将吞噬物在溶酶体内降解的过程.按吞噬物进入溶酶体的途径,自噬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类.在巨自噬,自噬前体包裹细胞质或细胞器后形成自噬体,继而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内容物被降解.在微自噬,溶酶体膜凹陷,直接吞噬细胞质、细胞器或细胞核,形成自噬体,然后被溶酶体酶降解.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通过溶酶体膜的受体将细胞质内的蛋白质转运入溶酶体.自噬从酵母至哺乳动物细胞均很保守,对于耐受饥饿和缺血,清除衰老细胞器,清除细菌和异物,维持细胞活性和延长寿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活动受自噬基因的调控,自噬基因缺失或功能障碍时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深入认识自噬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噬体等结构及其功能有助于探讨自噬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作用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自噬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细胞自噬主要通过清除细胞中异常或多余的结构,起到维持饥饿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稳定的功能,而细胞骨架调控涉及膜重排和囊泡转运等多种细胞进程。细胞自噬受到微管和肌动蛋白丝的调控:微管促进自噬体的合成,与自噬体的移动密切相关;肌动蛋白丝支撑自噬泡的扩张,促进自噬体的移动以及与溶酶体的融合;非肌性肌球蛋白ⅡA参与调控自噬体形成初期的膜传递,肌球蛋白Ⅵ和肌球蛋白1C分别影响自噬体的成熟以及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本文综述了细胞骨架系统对细胞自噬的多重调节,重点介绍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对自噬进程的调控,以期为研究自噬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创新的疗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自噬是细胞体内的一种“自我吞噬”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受损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包裹于自噬溶酶体中,从而实现能量供应和物质的循环利用。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其不仅参与肾癌的发生,而且在肾癌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起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有针对性地靶向调节不同阶段肾癌的自噬水平可能是治疗肾癌的新策略。该文对细胞自噬的发生过程及其在肾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噬调节剂(自噬抑制剂/诱导剂)在肾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噬的分子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噬是以细胞质空泡化为特征的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自噬可以降解胞质内受损的结构,并产生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物质以供蛋白质和能量的合成,使细胞能够适应缺氧和饥饿等环境。自噬的过程受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分子的调控,调控机制的失效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等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潘建伟  虞琳 《医学信息》2018,(18):26-28,36
人巨细胞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为促进自身的增殖和感染,HCMV也进化出多种策略利用或抵消自噬的影响。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降解途径,通过回收细胞质、细胞器和蛋白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同时它也可以作为细胞防御机制,直接包裹降解病原体或通过促进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以对抗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HCMV与自噬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噬在细胞分化、肿瘤、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有着重要的相互调控作用.自噬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通过溶酶体直接降解被自噬体包裹的病原体.自噬参与众多固有免疫信号的调控.固有免疫信号也诱导或抑制自噬.自噬在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family,ASPPs)由ASPP1、ASPP2和iASPP (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3个成员组成,该家族可通过与p53家族(p53/p63/p73)结合,调控细胞凋亡。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溶解并回收利用胞内物质,藉此以维持自我稳态的一种方式。目前认为,自噬功能紊乱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总结了近期关于ASPPs对自噬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证明ASPPs能调控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并提示ASPPs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自噬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一种基本生物学特征,具有独特的形态学改变和特有的调控通路.近年来,自噬在关于对肿瘤的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在不同的种类肿瘤中,自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为促进和抑制肿瘤两种作用.自噬异常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其启动及调节与细胞能量代谢、微环境变化、抑癌基因及癌基因家族及复杂...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代谢稳态的机制,与细胞多种内含物降解有着紧密的关系。脂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进程,能够有效地识别并分解脂质。一方面脂噬能够调控脂滴代谢,防止脂质沉积;而另一方面某些病原微生物也能够利用脂噬为自身增殖提供必要条件。本文从自噬与脂质相互作用出发,探讨了脂噬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脂噬之于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真核生物对细胞应激物如错误折叠蛋白、长寿蛋白、受损的细胞器或胞内抗原进行降解的一种代谢途径。自噬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现在发现,自噬与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AUID)也存在较大关联。AUID是一类由遗传异质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偶发性炎症、先天免疫反应失调等均会引起或加剧该类疾病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自噬通过对先天免疫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可以对炎症水平进行控制。AUID相关的遗传变体可以直接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这些变体也可能造成自噬功能损伤,从而间接增加炎症反应水平。AUID中的遗传变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对自噬造成损伤,文章就几种AUID中相关变体对自噬影响的反应途径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自噬作为治疗AUID的靶点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细胞缺血及代谢应激时与缺氧相关联的幸存机制。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缺血(缺氧)微环境会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自噬,适当的自噬能够降解自身受损蛋白等来维持细胞生存,但当自噬过度时,则会损伤细胞,甚至使细胞发生II型程序性死亡。目前,治疗这类心血管疾病的方式主要有药物疗法和干细胞移植法,而白噬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自噬可作为促存活机制,也可作为促死亡机制。因此,如何利用自噬有效改善某些心血管疾病是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元再生能力弱,病理过程复杂。线粒体自噬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自噬,能够降解受损的线粒体,在能量供应、细胞代谢以及神经元存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药物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脊髓损伤,线粒体自噬,自噬,线粒体”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以“Spinal cord injury,Mitophagy,Autophagy,mitochondria”为检索词,检索线粒体自噬与脊髓损伤相关作用及机制的文章。结果与结论:(1)线粒体自噬水平的调节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其调控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PINK1/Parkin、Nix/BNIP3L、FUNDC1、Atg蛋白等,除此之外,还发现GIT1调控途径、下调miRNA-124诱导途径等。(2)在治疗方面,雷帕霉素、乙酰左旋肉碱、红景天苷、桦木酸、麦芽酚等可以通过适当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相反,罗格列酮则是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改善脊髓损伤。这说明激活或抑制线粒体自噬都有可能会改善脊髓...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自噬的重要形式之一,可通过调控生物体内线粒体质量影响肺部疾病发生发展。线粒体自噬在不同的肺部疾病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急性肺损伤中,线粒体自噬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加重病情;而在肺动脉高压中,线粒体自噬水平过高时会产生损害效应。除此之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线粒体自噬可调节细胞坏死以及控制细胞炎性反应。因此,深入了解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对肺部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细胞自噬机制开启疾病治疗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海杰  谭玉珍 《解剖学报》2017,48(1):103-105
自噬是指细胞内细胞器和蛋白质等在溶酶体被降解及其降解产物被重新利用的过程。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发现了15个自噬相关基因并阐述了自噬机制,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为探讨细胞自噬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为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治疗疾病开辟了新途径。自噬是一种普遍性细胞反应,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水平很低,受生理或病理性刺激后自噬水平显著升高。自噬相关基因缺失或自噬功能障碍时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近来,人们试图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自噬预防和治疗自噬障碍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