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乌鲁木齐县36个村的1652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养老服务需求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养老服务需求差异,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结果 医疗保健服务得分为(2...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了解河北省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空巢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问卷,对河北省1750名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探求该省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空巢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空巢老年人最迫切的养老需求是经济支持需求(2.44±0.48分)和医疗护理需求(2.14±0.54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健康状况对空巢老年人养老需求有直接正向影响(P=0.004),总效应为0.041;人口学特征可通过对健康状况的影响(P≤0.001),间接影响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结论 在河北省空巢老年人养老过程中,在满足该类特殊人群养老需求时,应着重考虑老人经济状况、医疗护理需求、健康状况和人口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保定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问卷,对保定市2个市区11所养老机构367位老年人进行调查.老年人需求状况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标准化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各维度需求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总需求标准化得分48.92%,其中爱与归属需求最高(67.60%);自理能力、患病种数、收费情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户籍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需求.结论 保定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多种因素影响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南昌市随机抽取3个社区,以自行编制的照护需求问卷及相关量表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49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照护需求中社会环境需求占居首位,其次为医疗保健、精神文化和生活照料需求;年龄、户籍所在地、离休前职业、娱乐方式和自理能力是居家养老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加大政府、社区对居家老人经济救助,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提供不同年龄层次的多元化娱乐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影响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关联因素.方法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农村老年人照护现状与需求问卷进行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川农村老年人的子女个数、家庭规模、经济来源以及对养老照护现状的满意度等是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关联因素.结论 四川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需要关注其家庭规模、养老经济来源以及对照护现状的满意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士来  李辉 《广西医学》2020,(22):2997-2999
目的调查居家养老的高龄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0名居家养老的高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自制健康照护服务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总分为(83.17±9.70)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是影响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照护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水平较高,并且受文化程度和患有慢性疾病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深圳市某区抽取共924名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入户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0.991 4∶1,受调查的924名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中,首选家庭养老者76.62%,首选非家庭养老者23.38%。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生活现状满意度、健康状况等。结论深圳市某区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对非家庭养老需求的程度较低,应加强除家庭养老方式外的其他养老体系的建设及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重庆市10所养老机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应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评价老年人的认知状况,应用自制的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老年人抑郁量表(GDS)收集老年人老年痴呆的影响因素.结果 符合条件的415名老年人中,119名被诊断为老年痴呆,患病率为28.67%,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是否吸烟、饮酒、锻炼,不同家务劳动、参加户外活动频率,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抑郁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经济状况,是否食用河鲜、海鲜、鱼油类保健品、肝脏或肥肉、禽蛋,不同亲友邻居交往频率、打麻将或棋牌频率、看电视频率、参加社会活动频率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女性、吸烟、超重或肥胖、患有高血压是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在婚、非独居、每天参加户外活动为重庆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老年痴呆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10所养老机构老年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较高,应重视老年痴呆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养老机构的59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养老机构老年群体对死亡的态度,并分析其死亡态度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对死亡的态度呈自然接受的老年人数量最少,为42例,占比为7.1%,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逃离接受老年人308例,占比为51.9%;死亡恐惧老年人83例,占比为14.0%;死亡逃避老年人81例,占比为13.7%;趋近接受老年人79例,占比为13.3%。患者的死亡态度与患者所患的疾病病种有关,影响死亡态度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因素、文化思想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是生理心理因素,占比为50.9,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思想因素,占比为26.5%;社会环境因素,占比为22.6%。死亡态度中趋近接受维度的分值相对更高,其次依次为死亡恐惧、自然接受、死亡逃避以及逃离接受。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包含家庭内讨论死亡、性别、健康自评状况、年龄、患病种数、经济结构。结论 在养老机构中,大多数老年人对死亡是无法自然接受的,大部分老年群体对死亡的态度是逃离接受,部分群体对死亡的态度是恐惧、逃避;而影响老年群体死亡态度的因素主要是生理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法对合肥市所辖城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预约服务热线(57.1%)、助餐服务(50.3%)、医疗保健服务(43.3%)和紧急救援(34.6%).logistic回归模...  相似文献   

12.
苏娅  黄志萍  陈秀红  梁培日 《海南医学》2016,(14):2388-2389
目的:了解海南省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选择海口周边地区70岁以上的357名机构养老老人及402名居家养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性别、年龄、工作类型、收入、家庭平均收入以及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看法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同时还比较老年人子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与老人的相处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组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养老模式人群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人群的脑力劳动者占57.4%(205/357),明显高于居家养老人群的48.5%(195/402),机构养老人群中有退休金者251名(70.3%),明显高于居家养老人群的164名(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老模式人群中老人退休收入超过3000元群体的居家养老者的子女健康状况较好,老人与子女及孙辈的关系比较融洽。本次调查的759名老人中仅有59名(7.8%)老人表示愿意享受机构养老生活。结论老年人文化程度及工作类型决定了老人的个人收入,子女的健康状况及人均家庭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养老去处,而老人的性格特点及与子女的相处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绝大部分海南老年人群希望居家养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业护理人员介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唐山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需求的现状,探讨养老机构特征性因素对老年人关怀需求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7月~2020年1月对唐山市养老机构66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养老机构特征性因素问卷、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行为评价量表.结果 唐山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关怀需求总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作为调查工具,对乌鲁木齐市12家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质量总分为(102.82±17.76)分,其中生理机能得分为(61.17±27.96)分,影响因素为年龄、民族和慢性病;生理职能得分为(54.50±44.65)分,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慢性病;躯体疼痛得分为(61.55±17.56)分,影响因素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一般健康状况得分为(47.25±17.68)分,影响因素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慢性病;精力得分为(58.35±17.57)分,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社会功能得分为(70.26±23.65)分,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情感职能得分为(60.51±45.94)分,影响因素为民族和经济收入;精神健康得分为(62.42±16.99)分,影响因素为民族、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及经济收入。提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创造高水平生活质量提供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某市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探索可行的、合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对该市社区居民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200名调查者中,生活照料需求的平均得分为(4.82±1.99)(满分为19分),其中低于均数的占72.8%;医疗保健需求的平均得分为(1.99±1.35)(满分为7分),其中低于均数的占75.8%;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均得分为(1.54±O.90)(满分为8分),其中低于均数的占96.2%.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发现企业职工以及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较高,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好、收入高、自理能力低的老人对于医疗保健需求较高,年龄低、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对于精神文化需求较高(P〈0.05).结论该市社区居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总体上较低,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建议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简明键康调查量表(sF-36),在石河子市11家养老机构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SF-36量表测得石河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权总平均分为56.57±19.71。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居住意愿、智力状况、性别、对养老院满意度、退休前职业、健康变化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者所占比重大,机构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个体、机构、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4月,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收集河北省1 500名农村老年人的资料,主要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R)进行现场调查,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现状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得分为(97.12±17.44)分,营养维度条目在6个维度中得分最高,体育运动维度条目的得分最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受年龄、子女数量、文化程度、每月收入、居住情况、是否有卫生机构及患慢性病种类的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应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协助,家庭和老年人共同参与的作用,促使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