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泄泻”在《内经》称为泄 ,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难经》有五泄之分 ,汉唐时代称为“下利” ,宋代以后统称“泄泻”。  对于本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在历代医书中都有详细记载。可归纳分为以下几种 :   ( 1 )感受外邪 ,多为寒湿、湿热之邪。《难经》所谓 :“湿多成五泄 ,曰飧 ,曰溏 ,曰鹜 ,曰濡 ,曰滑 ,飧濡之完谷不化 ,湿兼风也 ;溏泄之肠垢污积 ,湿兼热也 ;鹜溏之澄清溺白 ,湿兼寒也 ;濡泄之身重软弱 ,湿自胜也 ;滑泄之久下不能禁固 ,湿胜气脱也。”寒湿泄泻治以解表散寒 ,芳香化湿之法 ,藿香正气散主之 ;…  相似文献   

2.
试论加减正气散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病中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是治疗湿阻中焦的方药,一、二、三加减正气散是治疗湿热之剂;四、五加减正气散是治疗寒湿之剂,五方均由藿香正气散加减化裁而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病门下验案(案某五十、案汪三三、案某十四)是吴鞠通创制一、二、三加减正气散的依据。《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五十八条》“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一加减正气散主之”。本条所述“三焦湿郁,升降失司”,是指湿邪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之候。因湿浊弥漫,可波及上、下焦,故云:“三焦湿  相似文献   

3.
五加减正气散方解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加减正气散方解及临床应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李世增一、来源一至五加减正气散是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治疗湿阻中焦的方药。一至三是治疗湿热之证的;四至五是治疗寒湿之证的。五方均根据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变化而来。吴...  相似文献   

4.
宋乃光 《北京中医》2008,(8):606-608
加减正气散五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虽不及治湿热证的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等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组方用药合理,临床实用性强,仍不失为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优秀方剂。五方在共用药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基础上,各自加味,应用亦同中有异。一加减正气散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为主,二加减正气散治湿热阻滞经络,三加减正气散治湿邪已有化热,四、五加减正气散所治湿热已从阴化寒。对五张方剂和组方和应用进行阐述,间以自身的临床体会,为现代使用者提供古代文献和实践积累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桂香 《中医药导报》2002,8(5):295-295
泄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 ,究其原因主要与湿有关 ,所谓“湿胜则濡泄” ,又《医学心悟·泄泻》云 :“湿多成五泻 ,泻之属湿也。”笔者在临床上以治湿为主采用芳香化湿、清热利湿、温中化湿、健脾燥湿、淡渗利湿五法治疗甚效 ,现举例如下。1 芳香化湿法张× ,女 ,2 9岁 ,1998年 5月 2 8日就诊。因贪凉而致腹泻 2天 ,泄泻清稀 ,腹痛肠鸣 ,脘闷食少 ,稍感恶寒发热 ,肢体疼痛 ,苔白稍腻 ,脉濡。证属外感寒湿脾失健运 ,治宜芳香化湿解表 ,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处方 :藿香 10g 佩兰 10g 白术 10g 茯苓 10g 陈皮 6g 厚朴 10g …  相似文献   

6.
治泻十法     
解表和中法外感风寒,脾阳受遏,运化失司,腹痛肠鸣,便稀多沫,色淡不臭,伴有风寒表证。治宜解表和中。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白芷、苏叶疏风散寒,芳香化湿;陈皮、半夏,茯芩、苍术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厚朴、桔梗除满利咽;生姜温中散寒。全方共凑疏风散寒,健脾除湿,扶正祛邪之效。利湿健脾法环境潮湿或贪食生冷,损伤脾胃,湿从中生,内外湿相合,脾被湿困,健运失司则泄泻。《素问》所言“湿胜则濡泻”即指此而言。证见腹中  相似文献   

7.
藿香正气散之精要在于正气二字,一扶正气,其外证之生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故治疗时,不仅仅祛湿寒之邪,更重视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以白术、茯苓、甘草扶中气、健脾运;二正气机,其内证乃三焦津凝气滞而生,尤以中焦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为主,故调畅中焦气机,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气津得散,局部正气得复,后邪自祛,病自安。三祛邪气,已生之寒湿当化之,寒湿不去,津气难散,甚者湿郁成痰,或从热化,或湿盛而阳微,或变生他病,当使邪有出路,邪祛而正自安。藿香正气散为治湿之方,却没有单纯运用治湿的药物,而是从补益、疏通、祛邪三个方面帮助人体恢复肺、脾功能,使湿得治。  相似文献   

8.
分析秦玉龙教授从脾胃不和、内伤湿热辨治外感高热验案1例,总结其诊治湿温证以脾胃为本,注重除湿清热、调和脾胃、芳香宣化、寒温并用的临证用药经验,在急性高热期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开拓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藿香正气散出自《和剂局方》,原书载为中药煮散,属汤剂的一种,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诸症。目前,主要有丸剂、酊剂和水剂等多种剂型供临床选用。藿香正气丸(水蜜丸)起效慢,不容易吞咽。藿香正气水(酊剂)和藿香正气口服液(水剂)由...  相似文献   

10.
藿香正气袋泡剂的化学分析及其与汤剂的比较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黄家友,杨永华主题词霍香正气散/化学,霍香正气散/生产和制备藿香正气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历代医家常用燥湿和胃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  相似文献   

11.
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2008,27(8):606-608
加减正气散五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虽不及治湿热证的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等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组方用药合理,临床实用性强,仍不失为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优秀方剂.五方在共用药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基础上,各自加味,应用亦同中有异.一加减正气散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为主,二加减正气散治湿热阻滞经络,三加减正气散治湿邪已有化热,四、五加减正气散所治湿热已从阴化寒.对五张方剂和组方和应用进行阐述,间以自身的临床体会,为现代使用者提供古代文献和实践积累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藿香正气散”(以下简称“正气散”)出自宋代《和剂局方》。原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法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二钱,藿香三钱,甘草二两五钱组成。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分服。功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证。后世多用治四时感冒,并化裁,常用于呕吐、泄泻、中恶等证。  相似文献   

13.
藿香正气散治顽症的体会张正熹江苏阜宁县古河乡卫生院(224427)藿香正气散(藿正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剂,主治外感风寒暑湿,更治...  相似文献   

14.
11.为什么说苍术可用治内外表里诸湿证? 答:苍术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辛香发散,苦温燥湿,气香化湿,以治湿为用。善通行而发散,为发散“阳明湿淫”之要药。李杲“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泔浸火炒,能出汗。”刘完素“苍术能除湿发汗”。可见苍术有发散除湿之功,湿邪侵淫者可以用之。如瘴气时疫,霍乱吐泻,可与藿香、厚朴配伍;伤风外感、痹证身痛可与细辛、白芷等同用;湿滞热壅、  相似文献   

15.
余曾为两青年方医者所问,“寒湿泄泻与风寒泄泻治法、方药何以为异?”我答之未完,二人笑而言曰:“答之非也。”然视之以教材及老师所讲的笔记:“风寒泄泻等于寒湿泄泻”。其所治之方唯“藿香正气散”为是。余曾请教于××中医学院讲授内科的老师,皆言“四版、五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都是这样规定,十几年来讲授莫不以此为准”。书本上所写的是否可成作圣训?依愚临证之所见,风寒泄泻与寒湿泄泻在病因,病理方面迥然有别,症状有异。“藿香正气散”用于风寒泄泻则可,用于寒湿泄泻非为所宜。兹略陈个人管见,以梓证之。  相似文献   

16.
藿香正气散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夏季腹泻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藿香正气散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临床常用于口服治疗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效果颇佳.笔者在临证中对年幼不愿口服中药汤剂的患儿,给予藿香正气散汤剂保留灌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藿香正气散化湿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有内外之分,湿之与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早在《内经》即提出:“湿淫于内,治宜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等治湿之原则,总不外苦燥和淡渗。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广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厚朴、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擅治湿,可适用于湿邪为患的多种病证,被历代医家尊为“....  相似文献   

18.
<正>藿香正气水源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原方由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组成,水剂添加乙醇为辅料。具有解表除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笔者临证以来,常用藿香正气水"非常规用法"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健胃的功效。笔者用于四时外感和妊娠诸病,颇有体会和收益,现浅述如下:一、四时外感本方随症化裁,可治四时外感。1.暑湿外感以本方去枣草之甘腻滞  相似文献   

20.
藿香正气散及其现代成药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巧巧 《国医论坛》2005,20(6):55-56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由藿香、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叶、陈皮、厚朴、白术、生姜、大枣等13味组成。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藿香正气散在我国沿用几百年,现代又将藿香正气散制成口服液、丸剂、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是居家百姓常备药。兹将藿香正气散及其现代成药的药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