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祥 《吉林医学》2010,31(20):3272-327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内科住院15d以上,年龄40~60岁之间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入院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计划和适时的心理干预、功能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状态。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生活、生命质量,有效且快速恢复上下肢功能,值得临床护理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两组,每组79例。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可改善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强化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协同护理干预,3个月为一个疗程.干预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后调查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MA、FAC和SS-QOL评分分别为(61.52±23.46)分、(8.25±1.47)分、(144.02±18.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4±19.06)分、(6.31±1.38)分、(134.27±13.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选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s spasticity scale,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别评估偏瘫患者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在干预14 d后,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及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流利性、复述、听辨认、反应命和执行指令评分,上、下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较观察组低(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婉仪 《广州医药》2005,36(5):58-59
目的 探讨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刺激小脑。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手、腕运动功能积分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治疗前减少20%。结论 常规神经药物治疗加电刺激小脑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综合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分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肌力、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曾丽吟  黄仕青  杨衬  张娟 《吉林医学》2005,26(7):679-68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康复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康复组除一般护理外,予以早期康复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和重视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肢体功能恢复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偏瘫患者的肢体的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4.4074,9.3504,均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FMA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6.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显著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还可改善其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雪  杨宏  孙博 《吉林医学》2015,(5):1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OF评分、FMA评分及BI评分变化。结果:相交治疗前两组患者QOF评分、ESS评分及BI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缺损神经的修复,促进患者康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上肢和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2. 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202-203
<正>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本病症状明确,发病后变化快,而患者预后效果差、再次复发等是导致脑梗死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1-2].本观察选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了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所收治的1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84例.对照组84例中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51~8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采用多种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的状况,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和神经功能疗效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经6个月治疗,观察组从第4周开始,SSS评分和HAMD评分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促进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极大,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上肢、下肢评分及均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