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作用途径并观察rTMS和加兰他敏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 :43例AD病人随机分成加兰他敏组(21例)和加兰他敏+rTMS组(22例).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MMSE、ADL、CD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MMSE评分均较均线值增加(P<0.01),ADL、CDR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6个月后,加兰他敏组MMSE评分低于加兰他敏+rTMS组(P<0.01),ADL、CDR评分均高于加兰他敏+rTMS组(P<0.01).双侧高频及左侧高频+右侧低频组其治疗前N1、N2、P3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1、N2潜伏期和P3波幅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P3潜伏期在治疗后缩短(P<0.01).与左侧高频+右侧低频组比较,双侧高频组P3潜伏期在治疗后缩短(P<0.01).结论 :rTMS+加兰他敏与单用加兰他敏治疗AD均有较高的总有效率,通过MMSE、ADL、CDR评分显示,rTMS+加兰他敏治疗对AD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加兰他敏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 相似文献
4.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干预技术,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rTMS治疗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可能与其刺激频率、模式、部位、维持时间、强度、聚焦能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高频rTMS的疗效优于低频;间接θ爆发刺激与常规rTMS疗效相当,但每次治疗时间短,患者依从性增加;刺激AD患者受损脑区或关联网络可增加疗效;短期强化治疗与长期维持治疗结合可维持疗效;结合认知损害程度动态调整刺激强度可增加疗效;利用磁共振功能连接方法等技术可解决rTMS的聚焦能力。本综述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为今后rTMS治疗AD的临床方案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逐渐丧失.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作者就应用rTMS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其潜在的机制作简单综述,以期为rTMS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诊治的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予多感官刺激疗法,联用组(n=36)加TMS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指标和精神行为症状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oCA评分明显上升,BEHAVE-AD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用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联用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7.78%(χ2=4.180,P=0.041)。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TMS治疗AD患者的疗效确切,不仅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而且可减轻精神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曲克芦丁注射液运用于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2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经颅磁刺激+曲克芦丁注射液,对照组采取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症状积分、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统计不良反应(皮疹、嗜睡、头晕),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治疗前,两组NIHSS、FMA、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认知功能下降包括患者言语、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定向力等各个高级皮层活动下降,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智力障碍、额颞叶智力障碍及帕金森性智力障碍等疾病中普遍存在,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由于存在患者高龄、疗效欠佳、不良反应、价格昂贵及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等因素,临床效果不理想。目前一种新型的电生理治疗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已广泛应用于智力障碍、抑郁、中风、耳鸣及精神疾患中。本文重点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认知损害的作用机制及其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49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合认知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及认知能力评价。结果治疗2个月后ADL评分及MoC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用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治疗加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19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康医学》2016,(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的93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r TMS组和CBT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r TMS合并认知行为治疗;r TMS组患者单纯给予r TMS治疗;CBT组患者单纯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在基线、2周末、24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完成24周治疗后,研究组、r TMS组和CBT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7.1%、48.4%、38.7%,3组患者的疗效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26.082,P<0.05)。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92,P<0.05)。治疗后第24周末,3组患者的PSQI总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2周后,CBT组患者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干预24周后,治疗组患者得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任一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14.
探析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运动障碍的影响。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共同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认知能力和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80.00% vs 92.00%)显著增高;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障碍功能的效果较单纯奥拉西坦治疗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采用15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于江西康宁医院老年医学科接受治疗的60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单一组给予多奈哌齐口服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理自理能力、血清TNF-α、IL-6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12、24周,联合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治疗12、24周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联合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单一组,ADL评分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治疗组(使用TMS治疗)和对照组(未使用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和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的提高分率总有效率(80%)较对照组(43.33%)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 P300潜伏期[(312.78±4.53)ms]与治疗前[(356.24±23.12)ms]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P300波幅[(10.65±0.87)μV]与治疗前[(10.58±1.21)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367.83±23.38)ms]和波幅[(10.61±0.74)μV]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360.18±22.17)ms]和波幅[(10.53±0.83)μ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经颅磁刺激具有疗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新的抑郁症无创治疗方法,可以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去极化或者超极化.通过在接近头皮的位置使用有规律震荡的磁场在诱导出通过大脑电流.其本质是通过电流产生的快速改变的电磁场,在脑内产生电刺激.一台经颅磁刺激设施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5~3 Tesla,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暂,为毫秒级.在技术的早期阶段,经颅磁刺激装置只能释放出单脉冲,而现在的装置可以释放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因而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传统的经颅磁刺激线圈产生的一个磁脉冲只能达到装置所在一面的大脑皮层,脉冲也只能够传人装置下脑皮层2~3 cm[1].然而目前的经颅磁刺激装置,可以将脉冲磁刺激释放到脑皮层更深的部位.这种装置已经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并且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2]. 相似文献
20.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神经刺激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和阴性症状、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和情感障碍、卒中后失语症及抑郁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