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复  陈力 《当代医学》2007,(23):8-9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变异所致的病变过程[1].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作用的复杂过程,其诱因之一与细胞凋亡机制的异常表达有关.caspase-6、caspase-7是caspase家族中重要成员,是细胞凋亡发生机制中关键的效应分子,在凋亡研究中倍受关注,但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尚少[1].该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胃癌患者的高死亡率主要因为缺乏胃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癌特异性的基因组DNA序列的改变上,如基因易位、反转、缺失、突变等[1],但在相当一部分胃癌患者的癌细胞中,抑癌基因沉默并非基因水平改变所致,而是由于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发展中,DNA甲基化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的DNA甲基化研究对于胃癌的发病机制、细胞免疫和防御、细胞分化和预防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本病男性多于女性,文献报道的比例为5:4~13:1,年龄多在55~60岁[2,5].残胃癌发生与原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残胃癌发生率高达3~4倍[2,4].胃切除术的术式与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各类报道均趋一致.……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各类肿瘤的首位.胃癌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原癌基因的活化及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造成的,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1].研究表明,胞浆蛋白Smads是传导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信号通路关键的信号传导分子[2-3].其中,Smads蛋白家族中的Smad3、Smad7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胃部疾病是多阶段、多因素所致,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尤其是胃癌.自1983年Warren和Masllall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以来[1],其与胃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共收集了132例胃炎及胃癌标本并作病理及HP检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即胃手术后胃癌,于1922年由Balfour首次提出.其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残胃的范围是指胃因各种良性病变行切除术后抑或还包括因恶性疾病(主要是胃癌)而行根治术后所保留下来的部分胃及其发生时间应定在术后3年、5年、10年还是15年[1].可分为狭义残胃癌和广义残胃癌.前者是指良性病变,因胃病变行胃空肠吻合术或胃切除术后10或15年残胃内发生的癌.必须排除第一次手术胃癌的遗漏和误诊等.广义的残胃癌指凡行过胃切除术若干年后,无论胃良性、恶性,残胃又发生的癌[2].  相似文献   

8.
目前胃癌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列前五位[1]。东亚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世界上胃癌最高发的国家[1]。按Lauren分类法[2],胃癌在病理学上可分为弥漫型及肠型。两型胃癌在发生学上及分子病理学上均有明显不同[3-4]。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5]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胃癌的分型关系不确定。肠型胃癌往往有比较明确的癌前病变,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有关[4]。相对于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缺乏明确的癌前病变,其进展期癌细胞多呈单个或小群分散在间质中,收集困难,因而对其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胃癌的病因尚未阐明 ,其发生是与环境因素和机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 ,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Hp感染后胃癌发生率增加 4~ 9倍 ,且 60 %的胃癌患者有Hp感染[1] ,故认为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近年认为致癌过程是多阶段的 ,包括多个连续的“独立”事件 ,是多个遗传物质 ,即基因积累性改变的结果。与癌肿有关的基因有3种 :第 1种是抑癌基因 ,如P5 3、R6等 ;第 2种是癌基因 ,如myc、ras等 ;第 3种是程序死亡基因 ,如bcl-2等。第 1种基因的失活和…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卢启明 《甘肃医药》2013,(12):902-906
胃癌是临床常见且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众所周知,胃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序贯发生的过程,宿主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均对胃癌的形成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基因理论、幽门螺杆菌本身的特性也与胃癌发生的病理过程有关.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了最近的关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资料,有力的证实了其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提示积极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胃癌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董敏  郑桂丽  仲晨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10):778-780,后插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早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不明显且不易发现,因此90%的胃癌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局部进展或发生转移,且患者的预后较差[1].进展期胃癌治疗困难,也成为胃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2-3].目前,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是基于铂类药物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化疗,曲妥珠单抗已获批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靶向药物ramucirumab也已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无效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虽然胃癌有多种治疗方法,但胃癌的总生存率仅为20%左右[4].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和结局.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宿主本身胃癌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多态性被认为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H.pylori感染及IL-4、PTPN-1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率与抗氧化营养素摄入量或血清含量呈负相关,说明DNA氧化损伤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8-羟-2-脱氧鸟苷(oh8dG)是DNA氧化损伤重要的生物标记物[1]。笔者检测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oh8dG的表达,并分析艾迪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区三县一市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胃癌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缓葬、不成熟防御机制因素为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EPQ 纬度E分、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制品为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体脂含量与胃癌发生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利用2 631例胃癌病例和4 373例对照的基因型数据,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报道的10个体脂含量相关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构建遗传评分,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体脂含量相关遗传变异及其遗传评分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体脂含量相关遗传变异位点rs9906944(OR=1.265,95%CI:1.075~1.494,P=0.005)、rs543874(OR=1.108,95%CI:1.018~1.206,P=0.017)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体脂含量遗传评分高的人群发生胃癌的风险较高,每增加一个升高体脂含量的等位基因,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4.1%(0.9%~7.4%,P=0.012)。[结论]体脂含量相关遗传变异及其遗传评分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提示高体脂含量与胃癌发生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发疾病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于信阳市肛肠医院和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6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患者发生术后腹部并发症,59例患者存在术前伴发疾病。分析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腹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术前伴发疾病种类患者微创手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伴发疾病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影响微创手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伴发疾病数目、术中出血量是影响微创手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并发症的独立因素(P<0.05)。术前伴发高血压或贫血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术前伴发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伴发疾病是影响胃癌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并发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1-2] ,其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3]显示错配修复受损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是胃癌发病的一种机制,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微卫星不稳定即基因组中一段称之为微卫星的区域发生基因突变,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胃癌称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相关回顾性研究和有限的前瞻性试验报道了微卫星稳定型胃癌和不稳定型胃癌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微环境和对治疗的反应[4-7].由于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行为,与微卫星稳定型胃癌不同,因此明确胃癌患者的微卫星状态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微卫星不稳定相关概念、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最多发的肿瘤。由胃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1]。由于胃癌早期症状多较轻,也无体征,故常常因不容易被发现而被忽略。通常发现胃癌时,大多已属中晚期,错过根治的时机。所谓晚期胃癌即指不能手术、根治术后复发或姑息切除改道探查的患者及有远处转移的Ⅳ期患者[2]。由于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也难以预防和控制胃癌转移复发,一般手术后1~3年复发率极高,多发生远处脏器或腹腔淋巴结转移,甚至产生癌性腹水或者全身广泛转移,所以目前临床更倾向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3]。现就近十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从 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胃癌形成、发展及转移等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的关系是近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有着密切的联系,参与了胃癌增殖分化、凋亡等的调控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结论]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关系的不断揭示对胃癌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通路可能成为今后胃癌诊治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对以STAT3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该通路的复杂性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多因素调控性,我们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迪  何晶  牛海文 《新疆医学》2021,(4):464-467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指起源于胃壁最表层黏膜上皮细胞的肿瘤,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递进过程,涉及环境饮食、HP感染、遗传、癌前状态等因素.早期症状不典型,有些仅表现为进食哽噎或呃逆,当症状明显恶化时,病变已进展到晚期,超过90%的住院患者初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1].2018年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