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效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分为复苏成功的观察组和复苏失败的对照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出车后有效电话指导29例(85.3%),多于对照组的14例(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开始平均时间观察组为3.1±2.8min,早于对照组的8.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为13.30%,高于对照组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方法等,应通过缩短呼救反应期,尽早实施心肺复苏,规范急救流程和相关措施,加强公众急救培训,有效提升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慧 《吉林医学》2015,(5):1029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抢救的6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31例,按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枪救)与观察组(31例,优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化护理流程后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流程的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流程,可改善抢救工作的急救效率,提高医院心肺复苏效果,为抢救急诊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57-159+16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8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转运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为(1.01±0.19)min、心电图检查时间为(4.03±0.28)min、急诊抢救时间为(38.69±4.21)min 及转运时间为(57.78±6.72)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6):584-585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3间收治的152例急诊胸痛患者,将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衰、中风、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1%(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6.05%,高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抢救所用的时间、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56.77±2.3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89±3.12)min(P<0.01);急诊从采血到用血时间对照组为(85.3±5.5)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42.2±3.1)min(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与对照组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急诊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抢救程序,观察组4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急救中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急诊就诊期间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诊病人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临床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急诊病人,2017年与2018年全年分别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前后各纳入36例患者,在优化前,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开展急救,另36例患者采取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治疗,对比优化前后急诊抢救用时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在急诊抢救用时方面,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分诊时间(0.54±0.16)min、心电监护时间(6.21±1.54)min、静脉用药时间(4.21±0.37)min以及抢救治疗时间(58.50±7.43)min均明显短于优化前,而且优化后抢救成功率(94.44%)明显高于优化前(80.56%),优化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病人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有助于缩短急诊抢救耗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急诊科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55-157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诊手术中配合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急诊手术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与住院耗时、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性(97.06%)及抢救成功率(100.00%)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抢救耗时与住院耗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多发伤患者传统性急诊手术护理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治疗耗时,提高抢救成功率,且还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林杭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71-1572
目的 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5例急诊科创伤急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9例)使用程序化急救进行救治,对照组(66例)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抢救.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接诊时间(7.57±3.670)min,抢救时间(15.34±3.29)min,抢救成功率为97.47%,患者满意率97.47%;对照组患者平均接诊时间(12.65±3.25)min,抢救时间(17.23±4.25) min,抢救成功率为89.39%,患者满意率78.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将急救程序化管理应用于创伤患者急诊护理可减少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救治的88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常规抢救和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抢救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生命,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抢救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施心肺复苏患者98例,将经科室统计医护人员按照我科制定的抢救路径实施抢救者52例设为试验组,未按照该路径抢救者46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护配合模式,试验组按照设计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际抢救路径。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3-15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和对照组(常规培训模式),每组40例,评价两组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标准化考核情况、急救能力、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培训前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情况无差异(P0.05);培训后两组心肺复苏标准化各指标考核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分析判断、应急配合、急救动手及急救意识评分分别为(90.25±5.41)分、(89.37±7.58)分、(86.74±8.26)和(85.21±10.38)分,各项急救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有利于强化心肺复苏标准化,锻炼护理人员急救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73-175+17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重症颅脑外伤且需行相应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研究组并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住院耗时、病情危重预警评分(MEWS)]、急救成功率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急救成功率(100.00%)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6%)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97.22%)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88.89%)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2%)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亦在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以及MEWS评分等一系列急救相关指标中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不仅能够在有效减少院前与院内急救耗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且还可最小化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从而不断优化急诊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74-1076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及其预后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急诊抢救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5年接诊的呼吸衰竭病人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病人于工作日(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观察组,另42例病人于休息日(非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基本资料、抢救成功率,总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病人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抢救成功47例,失败13例,成功率78.33%,对照组42例,抢救成功31例,失败11例,成功率73.81%,2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102例病人抢救存活78例,死亡24例,存活组病人在血液指标、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死亡组(P<0.01)。以APACHEⅡ评分=20分为界限,在 < 20分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20分时,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APACHEⅡ评分≥ 20分病人于工作日进入急诊抢救室的预后要明显优于非工作日进入者,临床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52-15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87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n=43)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44)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在心肺复苏成功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方面的差异;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比率、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差异。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30.2%)(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干预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16.
急诊心肺复苏7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24例,死亡48例,成功率为33.3%.其中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的19例患者中,成功2例,死亡17例,成功率为10.5%.性别和年龄与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外伤组的复苏成功率比外伤组高(P〈0.05).随着心搏骤停至急诊科开始复苏的时间延长,复苏成功率下降(P〈0.01).抢救人员数≤4人组与≥6人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外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伤患者.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出现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早期复苏和足够的人员参与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51-15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减少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意外事件发生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危急症患者1500例作为对象,根据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n=750)和观察组(n=750)。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完毕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后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于NEWS评分护理后满意度为95.87%,高于对照组的87.20%(P0.05)。结论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51-15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急救的重型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自接诊至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入院时及住院7 d两组患者GCS评分。结果干预组接诊至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抢救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后GCS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卒中急救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接诊至确诊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抢救费,减少住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案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方案,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患者为机控组;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为人工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复苏药物和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方案10 min及30 min后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后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机控组患者动脉血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人工组(P〈0.05);但心肺复苏30 min后,两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为(46.8±5.2)min,机控组为(45.6±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人工组4例有效,而机控组15例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相比,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心肺复苏的方式在循环的支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