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对于儿童来讲,认识世界需要先天秉性的“神明”情感,如果这种“神明”受外界环境因素阻扰,如恐吓等,使尚不充足之“胆气”决断失职,那么“神明”难以疏泄得当,处于自我保护收摄的状态,就形成了儿童在处于自我的“神明”保护中产生的欺骗行为.儿童有意识说谎是带着恐惧心理和企求获得表扬的心理.胆腑主决断之职失司,使神之所倚不全,使得儿童心神似有所失,导致其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促使儿童用自己本能的方法表现对外界的依赖性过强,也就产生了渴望被肯定的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展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抗线粒体抗体检查的不断普及,其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医学对该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仍无统一认识,对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梳理PBC自然史中各阶段临床特征,运用胆腑理论来分析本病的病位、病机、证型特征等,提示基本治则,以期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特色。 相似文献
3.
胆为六腑之一,功能传化物,实而不能满,藏精汁,然藏中又有泻,属六府之腑而兼有脏,具有不偏不倚的特性,充当着脏与腑两者的功能。古人将胆视为"奇恒之腑"。中医学的胆包括解剖学的胆囊、胆管、胆道有形之器官,还包括胆系机能和与胆相关的胆系藏象、经脉之特性,属肝络胆,内外相连,由内而表现于外,肝胆脏腑参与人体的整体功能。临床中应从"藏象"所载含意,结合胆为贮精汁、助消化、主决断、节制胆汁、胆汁进出有序、秉性刚直果断的胆气之生理内容,直观而广意的理会运用。为学习和提高,笔者结合吾父数十年临证经验,对胆腑病症的治疗叙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胆腑病症包括胆囊炎、胆石症等,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胆汁滞留、细菌感染和代谢障碍有关,其隶属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愚于临证时,屡用仲景方辨治此类病症,颇有效果。1 疏肝利胆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肝经属肝络胆,胆经属胆络肝。肝主疏泄,胆汁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胆以通降为顺,肝气条达,则胆汁分泌和排泄正常,若肝郁气滞,则胆汁壅阻,湿热内生,而成胆病。症见右胁胀痛,嗳气则舒,胸闷纳呆,反复发作,无明显发热和黄疸,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利胆行滞,方用四逆散合… 相似文献
5.
郑朝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8):97
从饮食护理原则、饮食护理指导(肝胆气滞、肝胆湿热、火毒炽盛、蛔虫上窜)论述胆腑疾病的饮食护理。认为饮食调养与用药治疗,两者应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7.
藏医学的“胆腑”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藏医脏象学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包含了藏医“胆”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的全部过程。藏医认为,“胆腑病”归属于赤巴病的范畴,而赤巴病是一切热病的总称,因此,胆腑病性质属热;其发病是由于季节气候的变化、饮食、行为起居、情志、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体内“隆”赤巴“培根”常态下的平衡被打破,尤其是赤巴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火热偏盛而身患胆热症。藏医药在治疗胆腑病的应用广泛,但是藏医临症对胆腑病的治疗,应遵循藏医学“胆腑”理论来施治用药,一般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的诊疗方案,并注重把握恰当的诊疗时机,以此来祛除致病的根本因素,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文献论述入手,参考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确定阳陵泉穴对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有明显的疗效,并借鉴现代科学的机理研究,证实针刺阳陵泉穴对胆腑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内经云"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说明了胆腑在脏腑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胆腑的疾病,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各个脏腑。笔者就《光明中医》近3年(2008~2010年) 相似文献
11.
五脏阴阳失调为高血压发病之由,评述作为与肝脏互为表里的胆腑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旨在建议临证者注意辨析。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自拟清利通腑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清利通腑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结果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淀粉酶(AMY)、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治疗组WBC、hs-CRP、PCT、AMY、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前白蛋白(PA)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治疗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0.56%(P <0.05)。结论运用自拟清利通腑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能够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及黄疸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术语本义、研究现状、理论地位、临床意义诸方面探讨奇恒之腑的学术地位,从而提出诸多设想:首先,"奇恒之腑"不再是中医藏象理论中与五脏、六腑并列的第三类重要内脏,而只是医学史上的曾用名词;其次,脉、骨作为藏象系统中的五体结构即可,不必再另行作为特殊的腑罗列在五脏六腑之后;第三,胆只为六腑,不必再提"又属于奇恒之腑"之语来造成中医概念及结构上的混乱;第四,髓作为一种膏样物质,不合适归入中空之"腑",若隶属于精、血、液的范畴会更恰当;第五,脑、女子胞及精室可以通过构筑心-脑-肾、肾-生殖-肝的整体调节系统来阐释其在脏腑理论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脏热腑寒学说 ,是指以探讨和阐发脏腑寒热病机并指导临床诊疗为中心学术思想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揭示了脏腑阴阳的相对性和热多伤脏、寒多伤腑的发病特点 ,提出了有别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的另一种辨证方法 ,是对《内经》理论切合实际的阐释和丰富。现就脏热腑寒学说的形成及其理论特点作一简略介绍。1 脏热腑寒学说的形成1 1 脏热腑寒学说的提出。据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 ] 、王焘《外台秘要》[2 ] 记载 ,最初由南北朝名医姚僧垣 (公元 499-5 83年 )和同时代之谢士泰 (生卒年月不详 )在其著《集验方》[3] 和《删繁方》(现两书已亡佚 )… 相似文献
16.
通腑排毒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辨证通腑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理论依据、适应证、临床指征及其四种具体方法 ,即 :平肝熄风 ,通腑排毒 ;清热化痰 ,通腑排毒 ;活血化瘀 ,通腑排毒 ;滋阴润燥 ,通腑排毒。 相似文献
17.
阎晓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9-10
胆在人体中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内经》全书直接对胆功能加以论述的条文总计20余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受传统意象思维方法的影响,《内经》对胆功能的认识主要源于对“象”的把握和比类,即对意象和法象的运用,而非具体的解剖形态和结构的运用,因而产生了以主怒、主决断、主胆识等情志活动为主要功能的胆腑理论。而受西医学对胆消化功能认识的影响,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对胆功能的认识强化了其内藏胆汁、消化水谷的六腑功能方面,而 相似文献
18.
活血清热通腑法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长治医学院(046000)原培稼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郭爱则关键词淤胆型肝炎活血清热通腑法近年来,我们采用活血清热通腑法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相似文献
19.
广泛性焦虑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有其特有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目前对于广泛性焦虑的认识主要以肝、心为主,而胆在本病病因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却鲜有论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胆的功能失常在广泛性焦虑的发病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基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从胆与肝、胆与心、胆调五志、胆司勇怯四个角度出发,论述胆与情志的生理关系、胆与广泛性焦虑的病因病机及从胆论治广泛性焦虑的治则治法。通过探究胆与情志调节的生理病理联系,阐述从胆论治广泛性焦虑的理论基础,以期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