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潜阳封髓丹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潜阳封髓丹的药物组成、功效、适应症的介绍,并列举3个病案来分析潜阳封髓丹临床应用。[结果l游阳封髓丹是备受火神派推崇的重要方剂,具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元之功。[结论]潜阳封髓丹针对火不归元、虚阳上浮一类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吴氏潜阳封髓丹在失眠阳虚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吴氏潜阳封髓丹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失眠且属中医阳虚证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吴氏潜阳封髓丹治疗,统计分析吴氏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阳虚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匹斯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失眠严重程度(ISI)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应用吴氏潜阳封髓丹治疗4 w后达到治疗有效者50例,达到治疗显效者40例,达到治疗痊愈者21例,总有效率可达92.50%。结论:吴氏潜阳封髓丹在失眠阳虚证患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封髓丹始见于元《御药院方》,早期医家多用封髓丹治疗阴虚火旺证,至清代郑钦安始提出封髓丹善治阳虚上浮所致的虚火上冲证,扩充了封髓丹的功用和主治。临床中,阴虚和阳虚均可导致虚阳上浮。封髓丹药性平和,经适当加减能通治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引起的虚火上冲证。阴虚所致虚火上冲证用封髓丹滋阴降火可酌加滋阴药,阳虚所致者用封髓丹纳气伏火可酌加温阳药,阴阳两虚所致者用潜阳封髓丹加减能滋阴助阳、调和水火。并附临床医案以佐证,以期裨益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郑钦安认为阴火的本质是肾中之虚阳向上或向外飞越,寅生极而虚阳外越,致使阴火上逆,表现出潮热、手脚热而欲饮极热者,其治疗以扶阳抑阴为原则。郑钦安自创潜阳封髓丹以治疗阴火之证,目前被应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及失眠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封髓丹出自元代<御药院方>,清代中医大家郑钦安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在临床中运用此方治疗多种阴盛阳虚,虚阳浮越所致的种种"阴火"病症,并随证加减化裁,疗效满意.总结其临床运用关键,乃辨明"阴火"病机是阳虚火浮,而不是阴虚火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潜阳封髓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潜阳封髓丹。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改善率上均明显优于纯西药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潜阳封髓丹治疗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苏省名中医顾锡镇教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相关病案,分析顾锡镇教授对原发性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原发性失眠的辨治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顾锡镇教授认为营卫运行是形成睡眠的最为重要的生理机制,阳不入阴是其病理理论基础,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其致病因素。基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提出治疗当以重镇降逆、引阳入阴为先,结合补益气血阴阳、清热、化湿、理气、活血等方法,并于特定时间服药,临床疗效颇佳。[结论]顾锡镇教授运用重镇潜阳结合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颇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龙雷之火乃古人观察天象而比喻人体肾阴亏虚,相火上燔的抽象概念,其病机大致可分为阴不敛阳、阴盛格阳和虚阳浮越三种,其治法治则为引火归原,导龙入海。常用治疗方剂有镇阴煎、潜阳丹和引火汤等。作者从临床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由龙雷之火上燔导致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然而,龙雷之火包含的深层意义,值得更近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潜阳封髓丹治疗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发热病例分析提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多部位反复感染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得其气血阴阳不断衰退。如长期运用清热泻火、滋阴寒凉的中药或者具有寒性的抗菌药物,耗损阳气,最终伤及脾、肾之阳;若阴寒内盛,致虚阳外越,或夹上焦痰热,形成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以寒为主,热为次;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实为次的病机,即可辨证选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潜阳丹是清代名医郑钦安的独创方剂,封髓丹乃《医宗金鉴》之方,后世医家常将二方合用,云南名医吴佩衡先生称之为"潜阳封髓丹"。该方具有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功,临床上用于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疗效颇佳。笔者运用该方治疗痤疮一证,颇有感触。时下,世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可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