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咳嗽,可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除咳嗽外,伴有表证;内伤咳嗽多继发于外感咳嗽之后,反复发作,咳久则气阴俱伤,继而出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症状.无论感寒伤于肺,或饮冷伤于脾胃,均可波及于肺.肺为娇脏,小儿尤甚,阿胶为补肺要药,治疗久咳确有效验.金@张元素《珍珠囊药性赋》说“阿胶补肺”.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说:“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  相似文献   

2.
寒饮伏肺证是慢性咳嗽常见证候之一,该证型咳嗽可命名为寒饮咳嗽.寒饮咳嗽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阳虚,寒饮内伏,而为伏邪,复因形寒饮冷,内外合邪,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该病机具有内外合邪、兼夹风邪、脏腑相关、虚实夹杂的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咽痒,遇冷易咳,痰涎清稀色白...  相似文献   

3.
<正>背寒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成因有外邪入侵,如风寒之邪伤人阳气,阳气被遏不得宣发而成外感背寒;有正虚邪实,如内有饮寒为犯成为饮证背寒;或素体阳气虚衰或他病而致阳气虚弱而成阳虚背寒等。试将背寒辨证论治经验介绍如下。1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背部为太阳经主循部位,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背寒。如治张某,女,28岁,自述晨起洗头后,未及时吹干,骑车上班途中感受风寒而出现发热、恶寒,背  相似文献   

4.
咳嗽从脾胃论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中医治疗咳嗽 ,或从外感 ,或从内伤 ,大多从肺论治。然历代医家在治疗中遵从《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及“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等理论指导 ,从脾胃或肺脾同治者并不少见 ,笔者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醇酒厚味太过 ,生冷无度 ,损伤脾胃 ,导致痰湿内生 ,湿热积滞 ,上犯肺系而咳嗽 ,或久咳肺虚及脾者众多 ,应用温胃散寒、清胃消积、降逆和胃、益脾补肺等法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举例如下。1 温胃散寒黄某 ,女 ,3 2岁。反复咳嗽 1月余。入夏吃冰西瓜过量后 ,出现咳嗽 ,痰色白、质清稀 ,初不在意 ,以…  相似文献   

5.
黄文东老师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咳喘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咳喘包括咳嗽、喘证及哮证等.咳嗽日久每可引起喘证,但喘证不一定兼哮,而哮证必兼喘,所以三者是互相联系的.一、咳嗽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咳嗽是由于外邪袭肺,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内伤咳嗽多由其它脏腑有病,传至肺脏而引起.两者都与肺脏有关.肺为娇脏,职司清肃,凡肺气失于清肃而上逆,则为咳嗽,所以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相似文献   

6.
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其治疗总以祛邪利肺或扶正补虚为法,然验之于临床则往往外感之咳浅而易治,内伤之咳其病较深而难取速效。笔者在临床上每遇及辨证为“阴虚痰饮”之内伤咳嗽径直投以麦门冬汤合金水六君煎化...  相似文献   

7.
朱小静 《河南中医》2010,30(12):1157-1158
外感内伤皆可令人咳嗽,临床对外感六淫所致咳嗽的病机及治疗有着系统的理论认识和经验,内伤咳嗽则多指脾、肺、肾的功能失调所致之咳嗽,而对“饮冷”导致咳嗽的论述和治疗则略嫌不足。吕志杰教授运用经方小青龙汤治疗因“饮冷”伤肺引起的咳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咳嗽在临床上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医认为,咳嗽有虚实之分,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多属实,内伤多属虚。咳嗽也有本虚标实或寒热湿浊错综复杂者。而在外感咳嗽中,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湿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肺失宣降而致咳。西医认为,咳嗽为人体的自身保护性防御功能,各种病菌所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外来异物等,均需通过咳嗽排出。咳嗽反复发作则元气耗损、脾肺气虚。西医治疗咳嗽多以应用抗生素及镇咳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9.
颜华 《光明中医》2000,15(5):12-13
咳嗽是临床常见证、多发证。外感六淫、饮食情志内伤、他脏传变均可导致咳嗽。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并按脏腑分类进行辨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了许多治咳方剂 ,并偏于寒饮。后世如《诸病源候论》与《千金要方》谓咳有十种 ,清代沈金鳌更将咳分为 1 6种。自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二证之后 ,咳嗽之辨治已趋于系统和完善。但外感有风、寒、湿、暑、燥、火之别 ,内伤则有五脏六腑之异 ,故而临证时仍感错综难辨。笔者随师门诊多年 ,并于病房临床实践二载 ,临证时将…  相似文献   

10.
肺阳虚与温补肺阳法治疗冷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哮在急性发作期主要病邪为寒痰内饮,而寒痰内饮的形成与肺阳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寒痰内饮属阴邪,生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气的不足,而且寒饮留居肺中,必然耗伤阳气,形成寒痰内饮与肺阳虚并存的病理状态。所以,急性发作期的根本病机特点是以寒痰内饮之邪实为主,肺阳不足之正虚为  相似文献   

11.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5,20(5):15-16
咳嗽一症虽分五脏诸咳,而所以重要者,在“聚于肺关于胃”六字。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输诸脏,只是留在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为痰饮所滞,而输肺之气必不清而为诸咳。肺居诸脏之高位,呼则虚,吸则满。只受得本原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邪气,邪气干之则呛而咳: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至于咳嗽之因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内伤与外感两大类。外感主要由于外界因素所引起,这方面主要强调气候异常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引起的咳嗽。而六淫之中,更特别强调风、寒,因为肺…  相似文献   

12.
<正>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因小儿脾常不足,脾与肺为母子之脏,故小儿内伤咳嗽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治疗时重点在调理脾胃。肺与脾胃的病变往往互为因果。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增多,由于娇养成性,姿意挑食,过食肥甘饮冷易于伤及脾胃,脾胃虚证较为多见。脾胃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外感病邪产生外感咳嗽。小儿一旦感触外邪,脾胃功能常处于低下状态,加之护养失宜,如小儿病后不欲食,其父母唯恐小儿缺乏营养,强制性的矛以高蛋白饮食,致食积生痰。故小儿外感咳嗽易兼内伤食滞或传于里,伤及脾胃而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肺系疾患常见证候之一。不论外感或内伤之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发与肃降,肺气上逆致咳。古代医家曾将无痰有声者称为咳,无声有痰者称为嗽,有痰而又有声者称为咳嗽。验之临床,咳与嗽很难截然分开,故通称为咳嗽。  相似文献   

14.
内伤咳嗽辨治体会310007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党聚兴咳嗽是内科常见病证,临床所见,不外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之咳多由风寒燥热引起,其病较浅而易治;内伤之咳除肺脏虚损外,多由它脏及肺、支气管病变所致,其病较深而缠绵难愈。余治内伤咳嗽,多以益气团卫、培土...  相似文献   

15.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系清代程钟龄创立用于治疗咳嗽的代表方,配伍严禁、精密得当,温润平和、不寒不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程钟龄认为风寒之邪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者,肺寒也""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强调要重视咳嗽初期治疗,毋令失治、误治而变为他证;少阳证、直中证、水气证引起咳嗽均与寒邪有关,少阳证兼咳嗽,肺有寒,小柴胡去参、枣加干姜,温肺散寒;直中证兼咳嗽,寒水上束于肺,温其中而咳自止;水气证兼咳嗽,寒水上射于肺,分表里水气治之:表有水气而发热,小青龙汤发散以行水;里有水气而下利,则用本方去麻黄,加荛花,以攻之;轻则小半夏加茯苓汤,以疏之,俾水饮流通,咳自止矣。咳嗽乃常见症状,急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表现为咳嗽,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黄帝内经》最早记载论述了咳嗽的病名、成因、症状、证候分类、治疗及预后转归,外伤六淫或内邪犯肺为主因,系外感或内伤之邪犯肺,宣降失常,气机上逆。"止嗽散,治诸般咳嗽",止嗽散虽为外感风寒咳嗽之主方,临床多数医家用止嗽散加减配伍,化裁运用,对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各种证型、内伤等咳嗽均可获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饮、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肺脾肾等脏腑虚损,阳气不足,易生寒饮,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饮邪凝聚,瘀阻脉络。逐饮化瘀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韩明向教授从风痰阳虚论治慢性咳嗽的经验。韩教授认为,慢性咳嗽为外感和(或)内伤导致肺系受病,肺气上逆而发;风滞于肺,余邪未清是发病的外因,肺、脾、肾阳虚是发病的内因,为病之本,继发痰饮为病之标;治疗上外感者祛风散邪,内伤者分别予以温肺化饮、温脾消饮、温肾蠲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变在肺和呼吸道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按咳嗽的病变辨证论治,故古人曰:“咳者,肺之本病也”,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华盖,清肃之脏,毫毛必咳等说语,认为咳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的,即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一、病因病理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以风寒、风热、燥热之邪犯肺而发生;内伤咳嗽可因外感久咳不  相似文献   

19.
冷哮的主要病邪为寒痰内饮。寒痰内饮的形成与肺阳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属阴邪,生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气的不足。而且寒饮留居肺中,必然耗伤阳气,形成寒痰内饮与肺阳虚并存的病理状态。其中,急性发作期根本病机特点是以寒痰内饮之邪实为主,肺阳不足之正虚为次,治疗总则当以散寒祛  相似文献   

20.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