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接铅作业的职业体检和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分为健康对照组、接铅对照组、高铅血症组、铅中毒组,每组20人。各组人员采集静脉血检测血铅(BP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指标水平,铅中毒组驱铅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随着BPb水平升高,CGRP、SP、VIP水平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组驱铅后BPb及CGRP、SP、VIP水平降低,与驱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铅的消化系统毒性机制中有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对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影响,探讨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方法 87名职业性铅接触者为研究组,同期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健康体检的76人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血液,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其血铅水平,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常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肝功能指标,分析两组人群相关指标.结果 职业性铅接触组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职业性铅接触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可导致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功能四项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该医院门诊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肝功能四项检验,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比较检验结果,同时比较试验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结果 试验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高于A、B级,B级患者的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其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可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与血脂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患者116例,对照组94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AFLD组ALT、AST、GGT及TG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T、AST分别与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0.423、0.324、-0.328、-0.282,P<0.01)。结论:NAFLD患者肝功能损害与脂代谢紊乱尤其是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职业接触砷工人肝功酶谱及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486名职业接触砷工人的尿砷、肝功酶谱及肝功等指标的测定,探讨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各种指标的敏感性。方法 根据尿砷的测定值将486名砷作业工人分为二组,第一组3 3 8名,尿砷小于0 . 1mg/L ,均值为(0 . 0 6±0 . 0 5 )mg/L ;第二组14 8名,尿砷大于0 . 1mg/L ,均值为(0 . 17±0 . 0 6)mg/L ;选取无肝脏毒物接触史的工人10 0名为对照组,尿砷的测得值为(0 . 0 2±0 .0 3 )mg/L。测定各组工人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 砷作业工人无论第一组还是第二组尿砷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一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仍属正常参考值范围;第二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ALT、AST和GGT活性明显高于第一组,ALT、AST活性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他肝功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比较不同工龄砷作业工人肝功酶谱的变化,工龄10~15年的工人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工龄≥15年时,血清ALT、AST、GGT、ALP的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ALT和AST活性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职业接触砷的工人尿砷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7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25例,C级22例)、52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56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ST/ALT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CHE、TBA和AST/ALT水平分别为(2043.7±913.2) U/L、(72.49±25.62)μmol/L和1.62±0.33.肝硬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随着Child-Pugh 分级的增加,CHE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CHE、TBA和AST/ALT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硬化检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作业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武汉市某铅蓄电池企业719名现场铅作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铅及血清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400 μg/L为界,将人群分为血铅水平≥ 400 μg/L的高血铅组和血铅水平 < 400 μg/L的低血铅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719名铅作业人员的血铅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低血铅组与高血铅组的血铅均值分别为(221.71 ±105.15)μg/L和(583.24 ±153.54)μg/L。血清ALT异常56名,异常率为7.79%;血清AST异常20名,异常率为2.78%。低血铅组ALT为(23.68 ±18.47)U/L,高血铅组ALT为(23.07 ±14.48)U/L;低血铅组AST为(21.88 ±10.18)U/L,高血铅组AST为(23.71 ±17.71)U/L;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铅每增加1 μg/L,工人血清AST升高0.004 U/L。
结论 血铅水平与血清AST值存在正相关关系,铅的蓄积可造成对肝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IL-8、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2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5例(NASH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8、TNF-α的水平,并用常规方法检测ALT、AST的水平.结果 NAFLD组、NAFL组、:NASH组血清IL-8、TNF-α、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ASH组IL-8、TNF-α、ALT、AST[分别为(290.1±67.6)ng/L、(2.40±0.33)ng/L、(103.0±47.9)U/L、(60.03±27.34)U/L]明显高于NAFL组[分别为(115.4±44.2)ng/L、(1.48±0.25)ng/L、(37.2±8.3)U/L、(35.85±7.28)U/L](P<0.01).结论 IL-8、TNF-α、ALT、AST水平的变化和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血清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合ALT、AST的检查对NAFL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脏代谢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早发型ICP (发病孕周≤28周)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在该院检查的100例非ICP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肝脏代谢水平,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早发型IC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AST、DBIL、TP及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ALT和T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ALT和TBIL水平、免疫功能失调、高雌激素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孕周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TBIL水平、孕周时间、免疫功能失调、高雌激素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是早发型IC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发型ICP患者ALT、TBIL水平异常,ALT、TBIL水平、孕周时间、免疫功能失调、高雌激素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是早发型IC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筛查高危因素,及早确诊并进行专业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笔者医院腹部B超诊断的86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腹部B超正常的86例对象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血清肝功能及血脂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碱脂酶(CH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胆碱脂酶(CH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有助于诊断脂肪肝。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红包现象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红包的措施必然是综合的、多方面的,而目前治理红包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堵轻疏”,偏重对红色现象的处罚,最近国家卫生部又规定:“收受红包一次,停止执业6个月,两次吊销执业资格,索要红包一次,吊销执业资格”。但笔者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必须标本兼治,重点是加强人力资本管理,采取合理的办法,减少租值消散,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配卫生资源,打破卫生行业的垄断地位,提高医疗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在些基础上完善各种监督、处罚机制,才能最级从根本上解决红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14.
医院总值班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新的工时制和解决好“五一”、“十一”、“春节”休假时间较长的问题 ,我院对总值班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医院总值班是医院在节假日和夜间的临时最高行政指挥 ,负责处理医院 8小时正常上班以外临时发生的一切事情 ,履行院领导职责 ,临时主持协调医院工作 ,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8小时以外期间 ,医院各科室只留有少数值班人员 ,而医院负有重大的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因此 ,在这段医院管理比较薄弱的时间里 ,总值班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实行 5天工作制和新的节假日时间以来 ,做好医院总值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 总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频探测音对某些单一低频耳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如:传导链中断,耳硬化症等)。方法:在原有单一低频SY—IA声阻抗中耳功能分析仪的基础上,重点对多频探测音产生电路、恒压声控系统、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及多频声导抗及相位角检测电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结果:运用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分别在不同频率探测音下对正常耳、鼓膜松弛耳和听骨链中断耳进行声导抗检测和相位角检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RM系统的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为某些单一低频耳声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过度医疗已成为社会热点,涉及医疗领域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过度医疗构成要件及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从完善监管的角度入手,着眼于探讨过度医疗的遏制之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监管以治理过度医疗:一是健全医疗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政府监管机制,主要包括实施正当的监管程序、监管影响评价程序等;三是强化行业自我监督机制;四是实施替代性监管策略,主要是改革医疗付费方式;五是保障公众和舆论对于监管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医生对《条例》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由此对医疗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100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57.9%的医生认为《条例》的鉴定程序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合理;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条例》公布后,工作压力加大,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增加;调查结果与医院等、职称、年龄、学历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正确理解,认真执行《条例》,积极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