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动脉硬化指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丽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309-309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增加,诊断、治疗和预防DM的水平不断提高,DM患者寿命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亦相应增加。DM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逐步增多。其症状隐匿,年龄在40岁以上,病程超过5年的2型DM患者中,90%的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其中43%合并重度血管病变,严重者可导致下肢截肢和增加5年内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病危险等不良预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l~Ⅲ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96例,予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及实验室指标(血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肢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肢动脉的直径、峰值流速及逆向平均流速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 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韩星  吴杰  魏崴  纪伟  杨德新 《吉林医学》2010,31(28):4854-485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中,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表现者,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螺旋CT血管显像(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DSA)以明确诊断。结果:28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在0.00~0.65范围,平均0.33。全组患者均作了SCTA,MRA或DSA检查,ABI无一例假阳性,最后确定28例中3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6例为股腘动脉段闭塞;7例为股腘动脉伴腘动脉1~2分支闭塞;12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2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和)药物治疗。结论: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SCTA,MRA或DSA可以准确诊断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全面的依据。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踝肱指数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在144名患者的184侧肢体检测踝肱指数并与常规及超声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按常规及超声血管造影两项检查一致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正常、狭窄及闭塞三组。正常组踝肱指数为1.0±0.09(n=16);狭窄组为0.7±0.17(n=87)及闭塞组为0.43±0.14(n=81)。各组间踝肱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01),U检验)。踝肱指数<0.95时,其诊断血管病变(狭窄与闭塞)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期值为97%;阴性预期值为60%;准确性为93%。将踝肱指数<0.95作为血管临界狭窄,<0.5作为血管闭塞的判断标准,对临床上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效药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250ml(盐酸丁咯地尔0.1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踝肱指数变化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楠  张鸿坤 《浙江医学》2004,26(7):533-535
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且周围动脉硬化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ASO患者的40倍.且糖尿病ASO患者在愈后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方面均较非糖尿病ASO患者差.近年来随着糖乔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ASO患者也明显增多.笔者通过对比分析35例糖尿病ASO与55例非糖尿病ASO的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AS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鸿坤  张楠  李鸣  潘松龄  金炜 《浙江医学》2002,24(6):378-379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该病最终因疼痛或肢体坏疽而需外科治疗 ,尤其是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快 ,程度重 ,一旦发生 ,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40倍 [1]。我院自1990~1999年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79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18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 ,其中男11例 ,女7例 ;年龄44~76岁 ,平均60岁 ;1型糖尿病7例 ,2型糖尿病11例 ;糖尿病史2~15年 ,平均8年。病变累及单侧下肢13例 ,双下肢5例 ,共有患肢23条。所有患者均有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1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及髂动脉闭塞率、股动脉闭塞率.结果: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ASO)的住院病人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予PGE1100μg,加入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脉滴注 ,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下肢血管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PGE1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下肢血流、疏通微循环的作用 ,从而改善下肢缺血症状 ,并促进溃疡愈合。结论 :PGE1 对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4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住院病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予PGE1 100ug,加入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脉滴注,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下肢血管多普勒及血流流变学的变化,结果:PGE1具有扩张血管,改善下肢血流,通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下肢缺血症状,并促进溃疡愈合,结论:PGE1对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受等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ASOⅡ期(间歇跛行期)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0例,A组单纯予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双下肢具有治疗痿痹功效的穴位每次选10~12个,交替敷贴,每日换药1次,连续应用40 d为1疗程;B组穴位贴敷同A组,同时予前列地尔(靶向制剂)注射液10μg加生理盐水10 mL静注,每日1次,连用15 d休息10 d,再用前列地尔15 d,治疗40 d为1疗程;C组单纯予前列地尔静注,用量、用法、疗程同B组.治疗1疗程后统计各组治疗结果 .结果A组总有效率78.33%,B组总有效率93.33%,C组总有效率80.00%,B、A组,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ASO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前列地尔(靶向制剂)静注治疗ASO疗效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解毒通脉颗粒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为开发院内制剂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及门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计7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在西药口服的同时,研究组加服解毒通脉颗粒,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ASO患者共22例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共获取动脉硬化标本27个。其中2型糖尿病者组取得髂股段动脉硬化标本13例,腘动脉及以远动脉段标本5例,无糖尿病者组取得髂股段动脉硬化标本9例。对ASO患者行手术治疗者留取动脉内膜斑块,分别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PDGFR α和 PDGFR β在动脉硬化标本中的表达。并行RT PCR法检测PDGF A、B链mRNA的检测。结果 无糖尿病的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苏木精 伊红染色可见少量脂质浸润,免疫组化见PDGFR α、β少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苏木精 伊红染色大量脂质浸润,PDGFR α、β均大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髂、股动脉段动脉硬化标本中PDGF B链mRNA的表达远远高于在无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PDGF B链在腘动脉段的表达较髂、股动脉段明显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伴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标本中存在PDGFR α、β的高度表达,腘动脉标本中PDGF B链数量增多,提示该因子在此类患者中的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FontaineⅡ、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下肢动脉血流。结果该组无一例死亡,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踝肱指数(ABI)术前为0.12~0.53,平均0.35,术后ABI为0.45~0.90。2例术后发生腹股沟切口淋巴漏,经换药愈合,随访2~36个月,1例股-腘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1年后狭窄,经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内膜增生,再次行血管重建好转。结论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定期全程修复防治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成本效用,论证下肢动脉全程修复治疗方案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通过文献研究和上海市浦东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咨询,进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状态分类、转移概率、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等相关数据采集,建立糖尿病合并ASO马尔科夫模型,生成常规治疗和下肢动脉定期全程修复治疗下的队列数据,并结合治疗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产出进行成本效用比较。结果 模拟样本为1 000例,常规治疗下,有18.5%(185例)的患者会在末期发生溃疡,截肢率为50.3%(503例),死亡率为36.7%(367例);下肢动脉定期全程修复治疗下,末期溃疡发生率在10%以下,截肢率为1.0%~4.9%,死亡率为0.7%~3.3%。定期进行下肢动脉全程修复治疗时,每位糖尿病患者在20年间的平均治疗成本比常规治疗高出397 476.8~706 237.5元,增量成本效用比为129 087.4~213 034.5元/质量调整生命年。结论 下肢动脉定期全程修复的增量成本效用比的最低值低于1倍的上海市2019年人均...  相似文献   

19.
20.
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血管重建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节段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杂交手术32例,外科手术13例,血管腔内治疗11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在多节段病变血管重建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随访36例,随访时间2~10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3个月,随访率64.29%.杂交手术组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组(62.50% vs 30.76% vs 27.27%,ANOVA分析,F=54.17,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6.25%、15.38%、13.64%,ANOVA分析,F=58.46,P<0.05;无效率分别为12.5%、61.54%、54.55%,ANOVA分析,F=54.23,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与腔内治疗组相当(12.5% vs 38.46% vs 18.19%,ANOVA分析,F=52.56,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杂交手术和腔内治疗组均为0%,外科手术组为7.69%.结论 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患者更具优势,不仅能减少和降低麻醉及手术风险,而且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