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盐酸奥洛他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8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予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5mg,2次/d,治疗组(40例)同时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 L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42%),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14.71%,5/34)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8.46%,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均未影响疗程。结论盐酸奥洛他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5例,对照组6例。结论: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非索非那定口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结果非索非那定口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慢性荨麻疹8周后总有效率达91.67%疗效明显。结论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卡介茵多糖核酸注射液、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加味当归饮子联合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12例采用卡介茵多糖核酸注射液、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加味当归饮子治疗;对照组83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卡介茵多糖核酸注射液;4周为1个疗程.结果 1个疗程后两组基本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疗后12周两组痊愈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卡介茵多糖核酸注射液、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加味当归饮子联合用药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能较好控制复发,可作为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0.5 mg,隔日1次,同时咪唑斯汀片口服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单独口服咪唑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42,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富马酸氯马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富马酸氯马斯汀片1.34mg,2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隔日1次肌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86.67%和61.67%)和复发率(9.52%和4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氯马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以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5mg肌注,隔日1次,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对照组48例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均于治疗的14、30天复诊。结果:14天时,治疗组有效率50.03%,对照组有效率39.58%,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30天时,治疗组有效率82.26%,对照组有效率58.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2次/d,同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0.00%和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60.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荨麻疹120例,随机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组(观察组)60例、单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对照1组)30例和单用地氯雷他定组(对照2组)30例.治疗1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停药1月后进行远期复发评估.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有显著差异P<0.05,停药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67%,非常显著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均为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次序收集病例,随机将2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均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1次/d,饭后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1次/qod。结果试验组2、4周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和80.00%(χ~2=9.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起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检测对患者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及中医科门诊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6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30例) 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试验组予以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VASI),观察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D4+、CD8+及 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两 组患者治疗前的VASI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I明显低于对照组(9.73±0.56比10.79±1.13,t=4.60,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63.33%,X2=4.36,P=0.037)。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CD3+为(69.23±5.27)%,CD4+ 为(44.03±3.94)%,CD4+/CD8+比值为 (2.54±0.99),对照组治疗后CD3+为(66.60±7.56)%,CD4+为(38.13±6.51)%, CD4+/CD8+比值为(1.91±0.87),试验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CD8+为(19.30±5.55)%,低于对照组的(23.20±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不仅能有效促进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肤恢复正常肤色,提高有效率,且能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因此火针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槐香乌蛇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NB-UV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槐香乌蛇颗粒治疗,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40例.分...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分化的T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有家族发病倾向的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体外定向发育的T细胞活性.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家族史阳性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CD34+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构建的微环境下,在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使其在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免疫磁珠法收集CD3+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分别采用MTT法及ELISA法检测自然增殖组及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后T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①经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并扩增的CD3+T细胞中可检测到CD4+CD8-、CD4-CD8+T细胞,且银屑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8-及CD4-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②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定向分化的T细胞自然增殖组及链球菌超抗原刺激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③银屑病患者T细胞自然增殖组培养上清白介素4、白介素8及干扰素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链球菌超抗原刺激后白介素4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白介素8及干扰素γ水平却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 有家族发病倾向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性异常可能与骨髓造血细胞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I3K和Notch信号途径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 T细胞增殖、活化中的影响。方法 采集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CD4+ T细胞。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 μmol/L PI3K阻滞剂组(LY294002组),25 μmol/L Notch阻滞剂组(DAPT组),10 μmol/L LY294002+25 μmol/L DAPT组(LY294002+DAPT组)。均分别用植物血凝素(PHA)10 μg/mL和IL-2 1 000 U/mL刺激增殖6 h,采用FCM检测CD4+ T细胞内的CyclinA、Cyclin D1及P27kipl细胞周期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 A、Cyclin D1及P27kipl mRNA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D4+ T细胞经免疫磁珠法分选后纯度为(90.00±3.90)%,CD4+ T细胞培养存活百分率达(92.50±4.60)%。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Cyclin A、Cyclin D1水平分别为(27.60±3.80)%、(14.70±3.20)%,mRNA水平分别为0.56±0.14、1.37±0.39,与健康对照组(13.50±3.70)%、(7.80±2.00)%和(0.31±0.12)、(0.93±0.35)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2、0.037和0.008、0.04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P27kipl蛋白和mRNA分别为(23.50±3.60)%和(0.17±0.0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6.80±5.60)%和(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7、0.001)。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Cyclin D1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12.30±3.50)%和(1.74±0..39)]比较,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表达均下降,分别为(7.20±3.10)%、(8.20±2.50)%、(4.30±1.50)%和(1.11±0.29)、(1.26±0.28)、(0.63±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P27kipl蛋白[(21.80±3.20)%]比较,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蛋白水平均升高,分别为(30.90±5.10)%、(27.60±5.20)%、(43.9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5、0.006、0.001);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P27kipl mRNA(0.15±0.08)比较,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水平均上升,分别为(0.37±0.07)、(0.62±0.09)、(0.99±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8、0.002、0.003)。空白对照组、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组间CD4+ T细胞Cyclin A蛋白和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PI3K与Notch信号途径可协同增强CD4+ T细胞内正向调节蛋白Cyclin D1水平升高及负向调节蛋白P27kipl水平下降,提示PI3K和Notch信号途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增殖、活化起着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与CD4+、CD8+T淋巴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发病特点,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的分布特点,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特点。方法 观察20例合并口咽部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口腔病损情况,病损部行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计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伊曲康唑治疗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学疗效比较。结果 19例为白念珠菌感染,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20例艾滋病患者可见舌部感染6例,口腔侧壁感染14例。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别在119.40±127.43、652.50±338.57和0.163±0.130范围。伊曲康唑治疗HIV/AIDS组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6.67%、50.00%、61.11%、66.67%。结论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最常见靶部位是舌和口腔侧壁。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抗真菌疗效与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蕈样肉芽肿(MF)是最常见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病程缓慢、迁延。MF肿瘤性T细胞最常见的免疫表型是 α/β T辅助细胞表型 (  βF1+、TCR-γ-、CD3+、 CD4+、CD5+、CD8-、CD45Ro+、TIA-1-),占80%左右。但仍有一部分MF免疫表型很少见,如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的标记(  CD8+, TIA-1+)、表达B细胞的标记(  CD20+)、表达间变大细胞的标记(  CD30+)、等,这些少见的免疫表型很容易与其它侵袭性较高的淋巴瘤相混淆,造成误诊、误治。本文对MF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904例荨麻疹患者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IgE总阳性率74.78%;食物性sIgE阳性率明显低于吸入性(x2=32.50,P<0.01).②不同性别患者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9例活动期SLE患者和7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P<0.05).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以及90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的血清CD4+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肺结核组和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92.21±16.68)个/mm3、(351.22±63.33)个/mm3和(240.41±30.21)个/mm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明显低于肺结核组和艾滋病组(P<0.05),艾滋病组明显低于肺结核组(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病变分类Ⅲ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85.66±17.03)个/mm3,明显低于Ⅰ型、Ⅱ型和Ⅳ型患者(P<0.05);Ⅱ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95.51±13.38)个mm3,明显低于Ⅰ型和Ⅳ型患者(P<0.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与肺结核病变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门市HIV-1抗体阳性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抗体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印迹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2018-2019年江门市新确诊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的HIV抗体、CD4+T淋巴细胞,结合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4例HIV-1抗体阳性者中,男156例(72.90%),女58例(27.10%);平均年龄(44.70±14.00)岁;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的占68.69%。WB带型以次全带为主,缺失条带类型以p55和p17为主。不同性别间的WB带型仅p55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36)。在不同途径感染人群间gp41(χ2=16.31,P<0.01)、p51(χ2=8.75,P=0.013)的抗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免疫水平的人群间WB带型gp41(χ2=9.26,P=0.010)、p24(χ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