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年前设计的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六论"框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完善和调整,重新提出新的"七论"框架.其中"三才整体论"和"形神合一论"的整体观,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基础;"心主神明论"阐明了心身活动一元论的藏象学基础;"心神认知论"和"五脏情志论"是中医心理学对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认识;"阴阳睡梦论"是用阴阳变化阐述睡眠与梦的中医心理学睡梦理论;"人格体质论"是基于"形神合一论"基础上的具有中华本土特色的中医心理学人格学说.  相似文献   

2.
王克勤氏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形神合一论。这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在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的基础。二、心主神明论。它阐述了人体复杂生理活动的整合控制和心理活动的有序进行,突出了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三、心神感知论。它阐述了心主神明主导人体对客观世界感知活动的过程。四、五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探究其本源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时空观是认识阴阳五行本质的关键,尤其是五行的空间观。五行源于五方观念,具有空间属性;阴阳起于日夜交替,具有时间属性。而五行文化根源溯之于河图,阴阳始自洛书。《黄帝内经》中经文关于五行的论述,以及现代一些国医名师的临证经验,也充分体现了五行的空间属性。对中医临床疾病诊治而言,病具有五行空间势态相对稳定的特点,而证具有阴阳随时间变化的属性,因此临证诊疗时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时空并治。明晰五行的空间属性,对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辉  吕学玉  汪卫东 《北京中医》2012,(10):753-755
中医心理TIP技术借鉴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建立在中医学和传统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兼具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的特征。它汲取了传统中医学整体论、系统论和三因制宜的基本观念,在总结中医深层心理学理论、归根意识理论基础之上,并结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发展治疗学等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种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方法。TIP技术理论体系完整,不断被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被不断补充和发展。这一新的中医心理学技术方法正在接受长期的临床检验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的相关论述对发展我国现代医学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形神辩证关系奠定了它的哲学基础.五脏情志论并结合五行生克论构成了它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基础。它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贡献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基本特点再认识与深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中医学是特色医学 ,不但有自己的独特适应范围 ,更重要的是理论本质对现代医学的促进作用。中医学需要发展 ,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本质特点。中医学理论结构 ,是处处阴阳 ,层层五行。但结构并不清晰 ,不系统 ,有序性不够 ,规律性不强。如阴阳相根 ,仍停留在“太极图”的模式之中 ,满足了简单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五行紧贴阴阳 ,但阴阳一分为二 ,再分为四 ,三分为八 ;五行却一分为五 ,这是为何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础 ,以它为基点支撑建立的各理论系统 ,疑点自然是更多了。如关于血的认识 ;心主血 ,脾…  相似文献   

7.
中医心理疗法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心理疗法鸟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孙凤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医院王秀芳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形神论、天人关系、阴阳、五行、七情、精气学说等理论既是祖国医学哲学指导思想,也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就曾指“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把现代医学的功能定位在关乎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这样一种新思维之上。现代医学追求的不单是没有病理改变,还要使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都能达到一种积极的完好状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一种动态平衡。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出现紊乱,以及其他因素而导致的自身阴阳、气血、脏腑的失衡状态。本文尝试从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疗方法学两个层面探讨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完善拓展,使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独特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医现代化就是既继承,又创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才能把握中医的有效性,从根本保证对中医的继承;中医理论的模式特点决定中医现代化需立足于临床,将临床的现象规范化,作为中医的继承向创新过渡;临床与基础紧密相结合,尽量采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创新中医.其中的切入点是对经验事实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唯实论.利用微观分析方法创制水晶箱以克服不可通约论.指出中医除吸收微观分析法,还应不断从基础学科,如生物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等科学的前沿理论发展与完善中医.  相似文献   

10.
中医现代化之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琦 《中医药学刊》2001,19(2):109-110
中医学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医现代就是既继承,又创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才能把握中医的有效性,从根本保证对中医的继承,中医理论的模式特点决定中医现代化需立足于临床,将临床的现象规范化,作为中医的继承向创新过渡,临床与基础紧密相结合,尽量采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创新中。其中的加入点是对经验事实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唯实论。利用微观分析方法创新水晶箱以克服不中能约论,指出中医除吸收微观分析法,还应不断从这科,如生物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等的前沿理论发展与完善中医。  相似文献   

11.
中医人格体质论是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念,源于《黄帝内经》人格、体质相关描述建立起来的心身相关学说,其对中医学及中医心理学关于心身的形成、发展、相互影响的认识及心理、心身疾病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及现代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相关研究,对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做出阐释,以明确该学说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期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从中医心身医学角度来说,其发病机理在于心身动静失衡.外在表现的身体之动静平衡为标,内在心理潜意识之动静平衡为本.其潜意识的改变可以通过其意象去了解、去改善.意象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均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意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成为联通现代心理学与中医学的桥梁,推动中医学、心理学之发展,而且也为心身失衡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仁 《山西中医》2000,16(5):9-11
讨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指出在继承性研究中,要科学地评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既承认精气、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重大影响,又不能把中医学说成是古代哲学的衍生物;纠正偏颇或错误认识,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继承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是明确中医学固有理论和概念的内涵,为中医学理论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应以整体观察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群经见智录>为近代名医恽铁樵为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著.书中通过剖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认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内经>之阴阳,通<易经>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学术为主;维护中医,倡导中西医学沟通.恽铁樵这种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提高中医学,使之与社会、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刀医学30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都是围绕着中医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为指导,探索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应用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手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中医学的有关基础理论进行破译和创新,从而形成了既有中医理论内涵、又具有现代医学科学内容的医学新理论、新方法。这一新理论、新方法是以生物物理学为其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针刀医学30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都是围绕着中医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为指导,探索相关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应用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手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中医学的有关基础理论进行破译和创新,从而形成了既有中医理论内涵、又具有现代医学科学内容的医学新理论、新方法。这一新理论、新方法是以生物物理学为其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本研究以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心理学认识一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应用中医心理治疗理论对突发性耳聋进行临床心理护理,以此阐明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人格是心理学的核心词汇之一,人格理论是各个心理流派的基础理论之一。目前西方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大多从当前时间点进行平面架构,而中医心理学深受中医学思维的影响,恒动发展观、整体观及阴阳辨证思维等为中医心理学人格理论建构提供了方法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动态发展、立体及整体性的人格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格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根源深厚,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下逐渐形成中医情志学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越发以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主,使人们的情志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隐患。中医情志理论融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凸显中医学"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恰好符合了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情志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交织着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萌芽,通过对中国儒学学说的提炼,可把中医情志学说的早期学术观点加以分析,为现代研究心理学思想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历代医家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临床实践有异,亦导致对情志学的理解歧义丛生,近年来又随着西方心理学关于情绪、情感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使中医情志学与西方心理学基础理论观点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就"气一元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和气的层次性,气化及气化论的主要内容,气化的存在形式与运动形式,气化的机制,气化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气一元论"与"气化论"是中医学认识自然、宇宙与人体的具有原创性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髓,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本质区别所在。提出中医药研究工作需要在"气一元论"与"气化论"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