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水区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三水区抽取43个调查点,对≥6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2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8.67%,占所有受检者的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后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是DR的保护性因素(P<0.01);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长(P<0.01)及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P<0.01)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水平是DR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各项生化指标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比较各组糖尿病病程、HbA1c、血糖、血压、血脂及UAER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150例(66.7%),NPDR组63例(28.0%),PDR组12例(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ER、SBP和DBP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HbA1c、BMI、FPG、FINS、TG、TC、LDL-C和Homa-IR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UAER、D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UAER、DBP与DR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3—9月上海市月浦社区老年体检患者245例,根据眼底检查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16例与无视网膜病变(NDR)组12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糖尿病及DR相关化验指标水平。结果 DR组HbAlc、FPG、MA/UCRE均高于NDR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6,t=3.48、3.82,均P<0.01);DR组MA水平高于ND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高水平的HbA1c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9,P<0.05)。结论 DR患者视网膜病变与HbAlc存在相关性,临床应积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HbA1c、FPG、MA、MA/UCRE比值水平,注意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可降低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比较 75例 55岁以上的老年及老年前期 2型糖尿病 (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组与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 (NDR)组的病程、空腹血糖 (FP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清脂蛋白α[Lp(α)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 12个因素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及老年前期DR组与NDR组比较有更长的病程 ,较高的FPG、载脂蛋白B(apoB)、Lp(α)、HbAlc、UAER(P <0 .0 5~P <0 .0 0 1) ;DR发生与病程及FPG等上述指标呈正相关 ,DR组与NDR组比较有较低的载脂蛋白A1(apoA1) ,DR发生与apoA1呈负相关。Logisic多因素回归分析 ,DR发生与糖尿病病程、Lp(α)、UAE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病程、Lp(α)、UAER是老年及老年前期 2型糖尿病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77-8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NDR组、NPDR组与PDR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血脂水平(TG、TC、HDL-C、LDL-C)水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分析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150例患者82例发生DR,发生率54.67%。其中63例为NPDR,占76.83%,19例为PDR,占23.17%。(2)PDR组FBG、2h PG、HbA1c、TC、TG、LDL-C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其次为NPDR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病程最长,其次为NPDR组,NDR组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FBG、2hPG、TC、TG、LDL-C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是保护因素(P0.05)。(4)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88)。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侧常见并发症,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而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以来在内分泌科就诊的433例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期检测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肌酐和尿蛋白含量等21个指标。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组NDR)、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无增殖期组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比较无增殖期DR组(非PDR组)和PDR组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结果:NDR组281例,非PDR组132例,PDR组20例。PDR的患病率为4.62%,占所有DR患者的13.16%。PDR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和尿白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非PDR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P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并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现状及利用人工智能(AI)在DR早期筛查的适用性。方法 收集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8例,利用人工智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系统(AI-DRS)对眼底照相进行判读并由专家进行复核。收集患者一般状况、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治疗方案等基本情况和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数据。分析DR患病状况,视力损害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AI-DRS筛查DR的阳性率、符合率。结果 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为47.3%,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DR。糖尿病患者中至少一眼视力损害占11.3%,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高血压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风险。11.6%DR出现视力损害,均未进行治疗。8.5%DR患者因眼底检查而发现有糖尿病转内分泌科就诊。出现糖尿病神经系统或多系统并发症时更容易出现视力损害。结论 利用人工智能DR筛查的技术以二级医院眼科为筛查基地是目前开展DR早期筛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南市农村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农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基本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组委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诊断标准,对筛查的1 336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如下检查,1问诊:一般情况、既往糖尿病病史等;2临床体格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3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4眼部检查:散瞳检查眼底,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分期标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入院白内障患者1 336例,受检率为100%,检出280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20.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2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32.86%,在所有受检者中的患病率为5.98%,其中男性30例,为男性受检者的3.52%,女性62例,为女性受检者的4.68%,男女性别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患病率在各年龄段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65岁到80岁患病率最高,为该年龄段人群的6.04%。糖尿病病程、血压程度与DR的患病率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济南市入院农村白内障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高血压病都是影响DR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具体的社区及村镇的样本量,填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进行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调查和评价。结果 3 001人中共发现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对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年者1例(7.69%),5~年者4例(30.77%),>10年者8例(61.54%);合并高血压者10例(76.92%),合并高血脂8例(61.54%);76例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81.6%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近93.4%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造成的视力下降经治疗后难以恢复正常视力,86.8%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最终会导致失明,80.3%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治疗方法,86.8%患者缺乏视网膜病变防治的相关知识。结论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糖尿患者人群的定期眼底检查及高危因素的检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糖尿病前期(IGR)及糖尿病(DM)人群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在上海市华阳及曹杨两个社区代谢综合征现况调查中获得的IGR和DM病人(共1300例)进行DR筛查,将完成调查并具有完整数据的642例病人(DM者391例,IGR者251例)纳入本次分析,其中男312例,女330例,平均年龄(65±13)岁.视网膜病变采用Canon CR-DGi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照法,并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诊断.结果 社区DM病人DR患病率为19.9%(78例),其中轻、中、重度及增殖性DR的患病率依次为12.0%、5.1%、2.3%和0.5%;IGR人群的DR患病率为8.0%(20例).Logistic回归结果 见到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DM病人合并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社区高血糖人群DR的患病率较高,IGR人群已有DR发生.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均可增加DM病人发生DR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病史,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DR组157例,NDR组122例;两组的病程、空腹血糖、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OR:1.127)、糖化血红蛋白(OR:1.032)及尿微量白蛋白(OR:1.006)与DR发生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732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DR相关因素,分析不同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DR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及舒张压范围DR、NPDR、PDR患病率差异显著(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DR患病率均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教育程度、吸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HbA1c、血脂异常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显著加剧糖尿病发生DR风险,收缩压、教育程度、吸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HbA1c、血脂异常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2型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特点,分析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05例),背景期DR组(27例),增殖期DR组(21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30例)。记录病程,比较各组人群血糖值、hs-CRP、Hcy,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随着眼底病变的进展,背景期DR组、增殖期DR组FPG、hs-CRP、Hcy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或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5),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背景期DR患者已经出现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在增殖期DR患者中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已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hs-CRP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增殖期DR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异常更为明显,联合检测可更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R患者10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DR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DR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后定期眼科复诊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定期眼科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A1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FPG、2 h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DR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积极进行定期眼科复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章容  戴武  叶军  曹永红  刘燕  汪运生  张苏皖  匡蕾  邹玲玲 《安徽医学》2018,39(12):1462-1465
目的 动态血糖监测(CGM)评估血糖波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8例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108例无DR的患者纳为NDR组,60例DR患者纳为DR组。对受试者进行连续72 h的CGM,计算平均血糖(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有效波动平均幅度(MAGE),同时检测HbAlc、血压、体质指数,评估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R组患者病程(8.33±0.82)年、收缩压(138.20±11.84)mmHg、舒张压(86.53±8.57)mmHg、SDBG(2.73±0.54)、MAGE(3.98±0.70)mmol/L,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MAGE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Al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DR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波动及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血脂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程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科室住院的糖尿病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组别间病人Cys-C、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90例糖尿病,DR1期48例,占53.33%,DR2期14例,占15.56%,DR3期10例,占11.11%,DR4期6例,占6.67%,DR5期12例,占13.33%。随着分期的递增,其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Cys-C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AE)水平依次升高,HDL-C水平呈依次降低;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hs-CRP及病程与DR发生相关,是诱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s-C,Hs-CRP及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应早期行眼底检查,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并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以延缓DR的病情,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0年"昌平区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调查",采用从166万昌平区常住自然人群中随机抽样18岁~79岁的8 155例健康受试者,其中3 760例空腹血糖≥5.6 mmol/L者参加本研究,最终2 551例受试者完成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OGTT-2h血糖(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2h plasma glucose,OGTT-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以及眼底检查,所有人选进行散瞳45°彩色眼底照相,以评价DR分级。结果 2 551例受试者中,已知糖尿病患者280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334例,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853例。糖尿病和IGR患者的DR患病率分别为9.9%和1.2%。新诊断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2.7%)明显低于已知糖尿病患者(18.6%)。在糖尿病患者中,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OR=1.49(95%CI:1.38~1.62)]、空腹血糖[OR=1.32(95%CI:1.22~1.43)]、2 hPG[OR=1.18(95%CI:1.12~1.24)]、HbA1c[OR=1.66(95%CI:1.45~1.90)],以及收缩压水平[OR=1.16(95%CI:1.02~1.31)]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DR患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病程、高血糖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