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运用咽部X线动态造影检查探讨食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吞咽障碍后钡剂误吸的关系。方法:3组吞咽障碍患者中食管癌常规放疗组5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组40例,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组72例和正常吞咽对照组299例,分别记录各组受试者吞钡过程中咽通过时间,并评价口、咽功能,记录有无舌肌运动减弱,梨状窝或会厌溪内有无钡剂残留,是否有钡剂误吸入气管。结果:①3组食管癌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时的咽通过时间均较正常吞咽对照组延长,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食管癌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放疗组钡剂误吸发生率最高,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组钡剂误吸发生率较低,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组钡剂误吸发生率最低。结论:①咽部X线动态造影检查可以对吞咽全过程特别是咽时相的病理征象进行更详细地观察,是食管癌常规放疗后吞咽障碍检查的有效方法;②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应选择三维适形放疗,以减少常规放疗后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所致的钡剂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精准化吞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患侧高频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行吞咽造影检查,采用Rosenbek渗漏-误吸等级量表和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osenbek渗漏-误吸等级和MBSImP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上述量表等级或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MS辅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较显著,可以减少其进食中的误吸,提高进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影像学特征予以分析,掌握误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给予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1例吞咽障碍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改进式吞钡造影检查,通过分区法把患者影像生成过程分为I、II、III及IV四区,对误吸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通过造影检查表明,I、II及III区是主要吞咽障碍区,主要表现为舌肌萎陷、舌肌运动力弱等;其次为食团提前后漏、会厌谷残留、咽启动延后及喉渗透等。通过Logisti回归分析,咽启动延后、会厌谷残留及喉渗透是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吞咽障碍的高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表现出病症特点,为临床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制定给予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吞钡造影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误吸评估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X线动态造影录像(videofluoros copy,VF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各期的功能状态的评估效果,康复前后误吸状况的变化。方法:选临床表现以呛咳、反复吸入性肺炎为主要症状的31例患者康复前后均进行VFS,观察VFS口咽期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康复训练4周后,观察VFS康复训练前后的误吸变化情况。结果:康复前VFS口咽期异常征象发生率高低顺序为:误吸(47.5%)、中重度咽部滞留(36.4%)、轻度咽滞留(26.3%)、中重度口腔滞留(22.5%)、轻度口腔滞留(20.0%)、重度渗透(21.3%)、轻度渗透(15.0%),17例发生误吸,其中隐匿性误吸9例。VFS误吸严重程度结果比较康复治疗后误吸包括隐匿性误吸均较康复前减少(P<0.01)。结论:VFS可以观察吞咽障碍各期功能状态,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尤其临床评估不佳的咽期;并且对误咽尤其是隐匿性误吸能做出很准确的评估,对防治吸入性肺炎临床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引起误吸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优化进食环境、强化健康教育、进食体位的摆放和指导、进食时间的选择等护理措施。结果导致误吸的原因包括:留置鼻饲导管、进食姿势不正确、留置气管切开管、心理因素、搬运病人过程中体位、方法不当、意识水平下降、呼吸功能不全、陪护或护理人员方面、合并帕金森氏病。经过上述护理措施,52例恢复自主进食,7例仍停留有鼻胃管,未出现新发的误吸病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发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的各种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预防或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诱导性咳嗽在改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PSD)的患者根据X线电视荧光透视吞(VFSS)和吞咽造影(VFSE)动态检查方法[1]筛查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100例随即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诱导性咳嗽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30天后参考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观察患者情况。结果:治疗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PSD)的患者进行早期诱导性咳嗽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并有效预防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因不能经口进食,常常需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若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及食物反流、误吸甚至窒息而加重病情。据报道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0%~77%,并常在气管切开后72h内发生。为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本文对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在鼻饲的时机、方法、量及速度、体位、鼻饲时间与气道管理、体位等方面进行调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及误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21.05%(8/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继红 《重庆医学》2016,(21):3007-3009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指患者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咽下困难,临床表现为进食时咳嗽、误吸、咀嚼无力,吞咽后食物残留于口腔内或从口角漏出,或吞咽完毕后反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7%左右[1]。卒中早期的吞咽障碍明显影响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及利用,易致营养不良,使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升高,所以脑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前应筛查有无吞咽障碍[2]。并且,早期合理地给予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对预防营养不良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4]。因此,营养支持是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现将营养支持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机理为脑卒中患者因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致使吞咽中枢受损而致[1],,多见于老年人,常 导致营养不良、误吸、误咽、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2],国内 报道急性期发生率为51.0%[3].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政江 《农垦医学》2009,31(4):374-377
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等医学院校办校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论述了当前医学教育的现状、要求以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 对126例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青年人AMI 46例;老年人AMI 80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急诊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青年组男性发病率为93.48%,明显高于女性的6.52%,吸烟率为95.65%,冠心病家族史为19.5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80.0%及6.25%;老年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为65.0%及46.25%,明显高于青年组的45.65%及23.91%;青年组心功能Ⅰ级者占58.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2.5%,而Ⅲ级者青年组占6.52%,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0.0%;青年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54.35%,明显比老年组的12.50%增多,三支病变少于老年组的57.50%;冠脉痉挛青年组为10.87%,高于老年组的1.25%.结论 青年AMI男性高发,有吸烟史、高脂血症史易发生,尤其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单支病变较多,并发症少,预后较老年组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1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I和PAPP—A水平。结果①EMs组中,IGF—I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2.854-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ng/L、(1.93±0.56)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I水平为(126.5±39.1)ns/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I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液中IGF—I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维真  李颖丰  黄鹂  欧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47-1047,1071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与非轮状病毒感染及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革兰阳性杆菌百分率、细菌数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相对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轮状病毒组细菌数、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导致菌群失调,阳性球菌增多,可能是轮状病毒腹泻菌群失调特征,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诱发或加重腹泻。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ZungSAS和ZungSDS对340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1.SAS、SDS评定 ̄x±s分别为33.26±7.81和33.28±8.67.2.女性老人SAS、SDS评分均高于男性(P<0.05及P<0.01)。3.老年组和老年前组SAS、SDS均值无差异。4.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女性老人,收入少,疾病、健康自评差者焦虑得分增多。  相似文献   

16.
探讨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下丘脑、子宫ER、PR的影响.以游泳加番泻叶水浸剂造脾气虚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E2、P,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下丘脑及子宫ER、PR,并观察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作用.健脾益气止血方可恢复脾气虚大鼠E2、P的分泌水平,并使子宫、下丘脑ER水平升高,下丘脑PR进一步下降.健脾益气止血方可以改善脾气虚模型大鼠生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于1987年在纹状体内发现一个新区,根据其部位命名为边缘区。十余年来我们对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边缘区的结构跟纹状体其余部位不同,功能主要与学习记忆有关。边缘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确认。对边缘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提高人们的智力、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等智力障碍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为了防止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发生骨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牵引、骨折复位,内固定及带股方肌蒂骨瓣植骨等方法。结果 经过平均2.5年的随访,疗效评定:优3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81%,骨折愈合53例,愈合率91.4%,5例出现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坏死率8.6%。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无移位的基底型骨折,给予牵引制动,骨折愈合后遂渐负重锻炼。Camma Ⅱ型头下骨折及Ⅲ型和Ⅳ型骨折,给予复位后行牢靠的内固定,带有血供的肌蒂骨瓣植骨融合,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