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国家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意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文章通过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将天津地域性特色“卫药文化”与药剂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建立《药剂学》课程思政体系,深度挖掘《药剂学》课程中“卫药文化”的教学资源、文化资源与德育资源,创新建设教学团队,深化校院企合作育人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培养创新精神、职业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挖掘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元素,对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依据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凝练了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政教育素材的应用、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的切入、教学方法与举措的创新、思政教育的拓展与实践等方面优化了教学设计,构建了中药鉴定学课程“四维一体”大思政育人模式,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教学改革可对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为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聚焦专业育人本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确立新时代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方法]通过对高等院校及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等不同层面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对专业育人功能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和保障机制的探索,提出专业思政与课程融合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并列举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予以佐证。[结果]课程思政教育现状面临着与专业教学尚未有效结合及顶层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的问题,新模式推行了组建基于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科学编制“专业思政”核心内容和加强示范核心课程群建设等举措,实施“课程思政”教改专项工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课程思政”团队合作等保障机制。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赢得的社会赞誉充分验证了“课程思政”新模式对提升医德教育的效果。[结论]高校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完成专业育人使命,就必须建立起以专业为依托、以“专业团队引领、课程协同实施”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经过上述“课程思政”新模式的实践,有效破解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难以有效融合及顶层设计机制欠缺等难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作为范式并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  相似文献   

5.
从探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联系出发,分析高校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通过校院相关政策落地、课程目标修订、课程思政资源挖掘、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教师思政基本功培养以及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来推进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形成“人人育人、门门课程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2021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要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专业思政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升级。法医学专业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学科属性,在全面依法治国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社会功能。依据法医学专业及主干课程特点,以法医思政素养、时代精神、人文及生命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科学素养为主要思政内涵,以“法治精神、健康意识”为特色,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三早教育”、校园思政文化建设等践行“三全育人”,建立法医学专业思政实施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从而构建法医学专业思政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法医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把思政工作贯穿其中,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当前,一些高校在党建工作建设过程中仍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将研究生的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有效融合。通过中药炮制与制剂研究生党支部的案例,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构建“共建式”研究生党建引领模式,通过“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学生”“学科交叉”“校企合作”四大环节共建,探索研究生支部有效共建联动机制,旨在打开研究生党支部多元共建、优势互补、共融共促的“共建式”引领党建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为拓展高校课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界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尝试结合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寻找其与思想政治元素的契合点,使学生的“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以期为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进步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校立足行业需求,依托校院合作,开发、创新了“五真一实”的教学模式,强调行业资源向专业教学的全面融入,突出了课程实施过程中临床实践及医院文化育人功能,极大提高了专业发展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从解剖、生理、病症等角度对中西医学有关“心”的认识进行比较,认为:藏象学说中的心具有一定解剖学基础;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心虽与现代医学心脏在生理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又超越了现代医学有关认识,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代谢功能等有关。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中医的“心”,其藏象外延的拓展决非随心所欲的杜撰,而是维系着大量翔实的经验事实;西医心脏器概念存在着某些不足,局部脏器的形态界限并非其功能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轻医学”的发展是国际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必然结果,是国内医疗市场供大于求的必然选择;提倡和发展“轻医学”对缓和医患矛盾、重建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合作式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被引入中国并传播推广已有20余年, 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该文通过对循证中医药学内涵的分析, 简要梳理了循证中医药研究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 总结了目前循证中医药学发展面临着的“四多”“四少”现象。该文结合对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包括方法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重新认识, 提出基于循证实践的中医临床相关研究实施建议, 以期促进中医药从“经验”到“证据”的转化, 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 助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人体肝、脾的解剖和功能相关论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对中医"脏腑肝"、"脏腑脾"和西医"解剖肝"、"解剖脾"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是西医"解剖脾"及其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中医"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是西医"解剖肝"及其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并且认为,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针灸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医学除了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有其存在的价值,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针灸医学已被无数的研究证实其客观性,具有很好的科学意义;针灸医学更为促进中华文明、为世界健康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国际意义。针灸医学的“五性”充分说明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18.
"科室把我当自己人了!科里还发给我一箱葡萄!"当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下称"鼓楼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葛卫红在一位临床药师发给她的邮件中读到这一信息时,不禁长舒一口气--药师在临床站住脚了.  相似文献   

19.
L Grouse  T Rockwell 《JAMA》1985,253(17):2558-2559
  相似文献   

20.
"西药中用"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认识西药的中医药属性,再根据辨证原则临床应用西药."西药中用"渊源已久,用中医理论对某一类西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思路,可以使中西医之间更好地相互借鉴、补充.通过论述西药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同一疾病的疗效观察、"西药中用"的临床评价方法、"西药中用"的复方配伍、西药的中药药性、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西药应用思维模式等内容,提出"西药中用"认识能够有效指导中医辨证使用西药,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定位和联合运用中西药,解决经西医诊疗后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扩展西药的应用范围,选择西药适用人群,整体提高临床个体化和精准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