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2004版)》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中药复方用药规律与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类似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人工统计两版诊疗方案中的中药复方用药、性味归经、药物功效频次数据,并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将统计结果合并制图,进行对比与归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复方28个,涉及中药133味;COVID-19治疗复方22个,涉及中药103味。治疗SARS以黄芩、甘草、金银花使用频次最高;治疗COVID-19以甘草、广藿香、麻黄使用频次最高。两版治疗方案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归类的统计结果呈现出较高的契合度,后者采用药物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辛、苦、甘频次最高,归经归肺、脾、胃经。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SARS治疗方案中更重视从心、肝二经论治的思路以及对活血化瘀药的灵活使用。结论:针对2种疾病同为"热、毒、湿"的病机,治疗方案均采取以清热解毒、宣肺解表、芳香化湿为主的用药思路。此外,SARS的用药思路对COVID-19后续诊疗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地区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官网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4.1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12个中药处方,含162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4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杏仁、麻黄、藿香。排名前4位的药性分别为寒、温、微寒、平,药味为甘、苦、辛。从归经上看,归肺经、胃经最多。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4位的药物为清热药、解表药、补气药、补阴药。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高的2组药分别为"杏仁→石膏、麻黄(100%)""杏仁→石膏、麻黄、甘草(100%)"。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成8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各地区防治COVID-19中医药处方中以清热补虚,固护脾胃为主,后期以补气药、补阴药居多,总结得出了常用药物使用特点,为临床上防治COVID-19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我国官方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方案治疗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我国官方发布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中的治疗处方,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利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55首处方(包含148味中药),使用频次前九位分别是甘草、杏仁、麻黄、藿香、石膏、茯苓、半夏、陈皮、苍术;药味多为苦、辛、甘味,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物归经前三位分别为肺经、胃经、脾经,并得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0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能对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用药规律探讨,通过分析其组方特点,能进一步给出其优化依据,同时为防治COVID-19的临床遣方用药及新方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客观数据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3月31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所发布的最新COVID-19中医相关诊疗方案,借助Microsoft Excel 2007、SPSS Statistics 20.0、SPSS Modeler 14.1、Cytoscape等统计学软件,运用频次、降维、聚类、关联方法对COVID-19确诊病例的中药治疗处方进行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对210首内服处方分析得出,各地区诊疗方案用药以甘草、杏仁、麻黄、茯苓、半夏、生石膏等为常用,其中温性药物使用最多,寒性药物次之,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胃、脾经为主;简单对应分析将疾病分期与药物分类的关联以散点图形式表现;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10类;常用药对药组为草果-槟榔、藿香-生姜、葶苈子-生石膏、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等。结论:中医认为新冠肺炎易犯肺胃,病性属寒热错杂,治法上强调分期论治,疾病早期予邪气以出路,内化湿浊和中土,从少阳入手“既病防变”;重症期兼顾脏腑表里,清解气分营血热;危重症期之回阳固脱重敛阴;恢复期气阴双补,培土生金防邪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国各地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药方案相关数据,探讨COVID-19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国家卫健委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防治COVID-19中医药方案所涉及的中药处方,时间截至2020年2月8日。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15.0、SPSS Modeler 18计算机软件,利用软件的筛选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功效分类、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全国各地区防治COVID-19中医药方案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59首,分析得出全国各地区防治COVID-19中医药方案用药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主要归肺、脾、胃经;常用药物有甘草、杏仁、麻黄、石膏、藿香、黄芩、黄芪、苍术、金银花、连翘、白术等;常用药对组合有麻黄-杏仁、麻黄-石膏、藿香-厚朴、苍术-草果、金银花-连翘、葶苈子-石膏、草果-麻黄等;并演化出6首防治处方。结论全国各地区防治COVID-19中医药方案以化湿解毒为主,寒者温化,热者泻火,并兼顾宣肺平喘、补气健脾、养阴生津、理气活血等治法以综合调理患者的机体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探讨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医药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中的古代医案进行检索,将符合要求的古典方剂纳入数据库.采取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古典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以及关键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古典方剂574...  相似文献   

7.
郑彩霞  聂伟  汪严  刘洋  于盼  张念志 《新中医》2021,53(10):187-191
"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温疫论》一书提出的当时传染病(疫病)病因,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从湿毒致病的特点探讨COVID-19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湿毒有重浊黏滞缠绵的特点,表现在临床症候群和病程较长等方面;肥人多有阳虚湿盛的体质,感病后易导致疫毒内陷变生诸证而发为重症;防治原则提出应以化湿排毒为主,同时当顾脾胃、护津液;预防上重视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方法,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邪毒侵袭,且要因地、因人、因时、因证制宜,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更要注重"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并指出认识及解决湿毒邪气的问题是COVID-19防治的关键;使中医药在本次防疫治疫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中医药防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各地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分型,探究其用药规律,为更好发挥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优势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针对COVID-19开展的成组病例分析、回顾性病例分析及病例对照等相关研究,应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COVID-19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结果:COVID-19证型中,寒湿郁肺证居首位,占比为10.1%;其次为湿热蕴肺证,占比为8.2%;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和湿阻肺胃证分别占比为8.0%、5.0%和4.6%,治疗的药物多性温、寒、平,味辛、甘、苦,入肺、脾、胃经,组方以苦杏仁-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甘草、半夏-陈皮等配伍为主,以麻杏甘石汤、达原饮、藿朴夏苓汤等为基础方加减以发挥宣肺散寒、清热解毒、燥湿理气等功效。结论:综合COVID-19证型与用药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乃至病程进展规律,为中医药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67-72
目的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布的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1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防治方案,通过文献筛选整理,删除重复过高的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使用药物种类、归经以及选药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不同方案的中医治疗区别,以及各省的中药参与救治率。结果纳入各省27份诊疗方案,198味药物,核心药物“杏仁、石膏、麻黄、甘草、茯苓、黄芩、草果、陈皮、藿香、白术、连翘、厚朴、槟榔、陈皮、半夏、苍术”,最常见功效为清热解毒、清热泻火,归经以肺、胃为主,最佳常用配伍药物为麻黄与杏仁。结论辨证以湿为核心,病位以肺为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为主,药物使用针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证规律,为COVID-19的中医论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医院1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医证候、处方用药,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药物、症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265个处方,涉及中药129味。药物主要功效依次为化湿、健脾、化痰、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等;主要归肺、脾、胃经等;常见的药物-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表明,黄芪-党参等为常用药对,鸡内金+黄芪→党参等为常用三味药物组合,薏苡仁+鸡内金+黄芪→党参等为常用四味药物组合;常见的药物-症状组合规律为:益气-苔腻、健脾-苔腻、化湿-苔腻等。结论:COVID-19患者多肺脾同病,主要病机为疫毒闭肺、湿困中焦、痰湿内蕴,宜从肺脾论治,以化湿、健脾、宣肺平喘、清热等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于疫疠邪气所致"温疫"范畴,病性是湿毒,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前期中医专家组成员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提出了相应的辨证要点与理法方药,随着病机的转化,很多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标准顺利出院。但须看到确有不少大病初愈患者病后体虚、生活质量不高,结合2003年非典患者康复治疗的经验,探讨从中药汤剂、针灸外治、传统功法、心身调理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旨在完善COVID-19患者的全程整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处方,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确定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6首,其中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苦、辛、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脾经;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生石膏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石膏-杏仁,生石膏-甘草,甘草-杏仁等;核心组合有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等;形成新处方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五味子、西洋参等。从药性到高频药物及新处方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整体治则为扶正祛邪,兼顾气阴。  相似文献   

13.
张洁洁  孟伟 《光明中医》2023,(16):3098-310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中华医典》中医古籍中心悸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心悸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治疗心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筛选出心悸有关医案,创建Excel数据库,借助SPSS Statistics 20.0对Excel数据库中的药物组成、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分类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发掘高频药物药对之间的配伍关系,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从67部古籍中纳入531条原文,收录处方519首,涉及药物847味(共6128次),频次居前5位的是茯神、酸枣仁、白芍、茯苓和半夏,性味归经中性温、味甘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于心肺二经的药物最多,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8组,聚类方5组。结论 心悸病因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标,治法主要以养心安神、补虚治劳为主,补泻兼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乌发古方数据库并采用关联规则对其用药模式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与探索。方法:从《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等650部古籍中筛选出乌发方剂52首,涉及中药108味。利用SQL构建数据库,采用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进行提取。结果: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乌发高频用药有铁精、胡粉、地黄、石灰等;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显示:该类中药以甘味、温性为主,主要入肝经、肾经;药物关联度较高的有母丁香-马鬐膏、没食子-黄矾、母丁香-熊脂等。结论:构建乌发古方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物之间的关联,以期为中草药染发剂的研发提供有益线索,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古籍疫病防治的文献挖掘,寻找中医古方治疗相似疫病的组方,总结用药规律,挖掘潜在关联规则及配伍规律,为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归纳病因证型。在中医古籍中寻找能够治疗相关证型的组方,建立组方数据库,使用SPSS Clementine 12. 0、SPSS Statistics 19. 0和Excel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寻找潜在配伍规律。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到甘草、柴胡、黄芩等高频药物22种;高频药物归肺、脾、胃经最多,药性温、寒为主,药味苦辛居多;得到甘草-桔梗、甘草-防风、甘草-羌活等较高关联性药对12个;因子分析提取9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6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得到了一些可能治疗新冠肺炎的药对和可能配伍,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中医古籍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博览医书-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海外中医古籍库、《中华医典》、中国知网古籍数据库中收录录的关于TAO的中医古籍条文,录入Excel,建立文献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等统计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古籍条文31条,收录方剂55首,涉及中药67味。累计频次共计402次。频次≥10次的药物共18味,四气以寒性(36.57%)最多,五味中以苦味(58.71%)最多,归经以肝经(58.96%)居多。(2)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防风(7.71%)、当归(5.47%)、赤芍(5.22%)、黄芩(5.22%)、甘草(4.98%)。(3)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以解表药(22.22%)、清热药(22.22%)为主。(4)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相关性最高的前3组药对分别为当归-赤芍,玄参-茺蔚子,芒硝-茺蔚子。(5)聚类分析:可得到3类组方,分别为泻脑汤类方,风药,酒煎散类方。(6)复杂网络分析:古籍处方数据集核心药物包括甘草、防风、当归、赤芍、黄芩、羌活、荆芥等。(7)治法:记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胸痹心痛病的辨治用方,探讨其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对中药频数和性味归经、分类进行统计,运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频次≥8次)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检索中国知网中已发表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籍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的相关文章,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总共纳入75首处方,共78味中药,总用药频次413次,高频药物(≥8次)共17味,占比23.08%。性味最高频的分别是温性、辛味;归经以脾胃经为主;药物分类排名前三位为温里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出3个药物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6个药对关联组和12个角药关联组。共检索出相关文章5篇,涉及宋、明、清三朝。结论《外台秘要》对于胸痹心痛病的治疗,强调标本兼顾,以辛温散寒温阳、甘温补益气血为主,临证根据病证变化,施以化痰、理气、清热等法,同时顾护脾胃。历代医家研究胸痹心痛病均尊仲景之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 2016软件对《太平圣惠方·三消论》治疗消渴的相关处方进行数据录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图。结果 收集处方148条、中药176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共有18味,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肾经。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对药5组,角药22组,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5个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太平圣惠方》重视火热邪气与气阴两虚在消渴病病机中的重要性,治疗以清热药、滋阴药、补气药为主,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