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109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按照中医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分组,统计各组证候出现频率及各组在贫血程度、肿瘤病理分期、中医症状评分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常见的复合证候。结果:气虚证87例、血虚证26例、阴虚证47例、阳虚证9例,血瘀证83例、痰湿证44例、湿热证18例、痰热证19例、气滞证16例,各组在肿瘤分期、贫血程度、中医症状评分等方面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复合证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血瘀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病理状态多虚实夹杂,以气虚、阴虚、痰、瘀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中医肝癌证候调查表"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水湿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8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及证候量化积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初步探讨其证候组合规律。结果 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候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证380例、气虚证330例、水湿证264例、气滞证250例、实热证236例、阴虚证136例、血虚证与阳虚证各57例。气滞证在Ⅱ、Ⅲ期中分布较Ⅰ期明显减少,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则在Ⅲ期的分布较Ⅰ、Ⅱ期明显增高(P0.01);血瘀证、气虚证、实热证和血虚证在各期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水湿证、气虚证和阳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在各临床分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实热证、血虚证和阴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和气虚证一类,气滞证、水湿证和实热证一类,阳虚证、阴虚证和血虚证一类。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候以血瘀证和气虚证最常见,随着分期进展,气滞证减少,而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意  贺希 《中医药导报》2010,16(5):39-40
目的:观察慢重肝患者中医证候与病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以黄疸为病名,湿热脾虚血瘀为基本证型,以湿热证、脾虚证、血瘀证各自中医证候及症状量化表为标准,观察31例患者湿热证候积分、脾虚证候积分、血瘀证候积分及三者总证候积分的差异与慢重肝病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相关分析,慢重肝中医湿热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候积分与疾病分期之间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重肝早期患者以湿热证候为主,中晚期患者以血瘀、脾虚证候为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原发性肝癌术后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表,对219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收集,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常见中医症状和辨证分型。结果在51个中医临床症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为倦怠乏力、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在中医证候方面,脾虚证142例、血瘀证126例、气滞证104例、血虚证98例、湿热证92例、阴虚证56例、阳虚证2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复合证候以气滞脾虚血瘀61例、脾虚气滞兼有湿热52例、脾虚血瘀兼有阴虚39例为常见证候。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临床证型复杂,以脾虚、血瘀、气滞为主要基础证候,单证少、复证多,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胰腺癌发病部位、治疗方式、临床分期三个维度探讨中医证候转归情况。方法通过制定胰腺癌症状证候临床研究登记报告表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分期、治疗状况、症状、体征、既往治疗等信息并判定中医证候(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困、气逆、寒凝、内热11个证候),每2个月左右追访1次,共3次。分析不同发病部位、治疗方式、临床分期患者证候转归情况。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完成了3次追访,76例胰头癌患者证候缓解率前三位为气虚、血瘀、阳虚;30例胰体尾癌患者证候缓解率前三位为寒凝、气虚、湿困;25例化疗配合中药治疗患者证候缓解率前三位为湿热证、气滞证、气逆证;65例单纯中医药治疗患者证候缓解率前三位为湿热证、血虚证、内热证;16例II期患者证候缓解率前三位为阳虚证、血瘀证、气虚证;78例IV期患者证候缓解率前三位为寒凝证、气虚证、血虚证。结论胰腺癌患者随肿瘤位置、临床治疗方式、临床分期不同,各证候预后转归存在不同的变化特点。中药对气虚、血虚、内热、湿困、血瘀、阳虚等证候改善较为明显,气滞、气逆、湿热证难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广东中山地区心房颤动患者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防治房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房颤中心数据库房颤患者2 100例为房颤组,记录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合并病、中医证型;另收集房颤中心数据库筛查出的800例非房颤人员为非房颤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对比两组中医辨证证型。结果:非房颤组中医证候以实火证和湿阻证比较多,其次为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阳虚证,最少为血瘀证。房颤组占比最高为湿阻证,其次为实火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而阳虚证、血虚证较少。结论:岭南地区房颤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临床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对2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Ⅰ期以血瘀、脾气虚两种基本证候出现率较高,Ⅱ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4种证候出现率较高,Ⅲ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湿阻、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候出现率较高。结论: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这6种证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研究尿石症患者行输尿管镜取石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布的演变规律。方法:174例尿石症患者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分析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中医证候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术后2周中医证候以阴虚、虚热为主,湿热、血瘀、肾虚等证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石症患者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前及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主要为实证,以湿热、血瘀为主;术后后期主要为本虚标实证,以肾阴虚、虚热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780例大肠癌患者,设计临床病例观察表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门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分析不同中医证候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80例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热毒证、气滞证、阳虚证、血瘀证.对48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阴虚证患者生存期短于非阴虚证患者(P<0.05);单纯气虚证患者生存期长于非单纯气虚证患者(P<0.05);单纯脾虚证患者生存期与非单纯脾虚病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阴虚证的患者预后差,单纯气虚证的病例预后相对较好,阴虚证、单纯气虚证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并探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方法将126例肺癌术前的病人根据临床常见证候分为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对肺癌手术切除后的肿瘤组织的颜色进行判读后分类,并收集术后病理报告结果,最后进行统计。结果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手术切除后肿瘤组织颜色、病理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 126例病例中腺癌以肺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为主,鳞癌以肺阴虚证为主,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类型具有相关性。在126例病例中肺脾气虚、肺阴虚、气滞血瘀患者其肿瘤组织颜色分别以白色、赤色、青色为主,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癌患者各肿瘤组织颜色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中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证候分布的规律。结果证候病例频次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阴虚风动证;依证候频次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证素的病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火证、阳亢证、血虚证、阳虚证;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阳亢证、火证、阳虚证、血虚证。结论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证素以瘀证、气虚证、痰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岭南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候分类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乳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中医辨证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手术切除,并且在术后运用中医扶正解毒散结汤进行治疗,对比各类型患者的比例情况及各分期人数,总结中医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医证候分类方面,实热证组人数占比最大;且与气虚、湿热证、血瘀证等其他组人数比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肿瘤分期方面,II期患者人数占比最大,且与I期、Ⅲ期、IV期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选择中医扶正解毒散结汤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乳腺癌中医证候分类主要是实热证,肿瘤分期II期居多,治疗应当遵循以上基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3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自拟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津亏证、精亏证,实证包括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寒证、血热证、痰凝证、湿阻证、水停证、饮停证、实寒证、实热证。同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焦虑子表(HADS-A)进行焦虑状态判定。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伴发焦虑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并分析中医证候与伴发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3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有137例伴有焦虑状态,发病率为43.5%,焦虑的发生与年龄相关(P0.01)。伴发焦虑状态患者中医证型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气逆证、气滞证、气虚证、痰凝证和血瘀证。气滞证和血瘀证与是否伴发焦虑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伴发焦虑的中医证型以气逆证、气滞证、气虚证、痰凝证和血瘀证为主,年轻、气滞证和血瘀证为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80例患者分期分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单证的发生率:气虚证60.0%、阴虚证56.3%、血瘀证63.8%、痰湿证75.0%和火热证86.3%;证候组合形式以三证最多,证候组合形态最常见的为痰热瘀证;活动期血瘀证高于稳定期,而气虚证和阴虚证则低于稳定期;重型组阴虚证明显高于轻型组。.结论本病基本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且与病情分期分型有一定相关性,辨证时多为复合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并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患者125例,自拟调查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分析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单一证候5例占4%;复合证候115例占92%;无症状5例占4%。2个单一证候相兼的病例为15例占12.0%,3个及3个以上单一证候相兼并存的病例有100例占80.0%。不同组织病理类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痰凝、血瘀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中医证候;Ⅰ、Ⅱ期NSCLC患者以实证居多,Ⅲ、Ⅳ期患者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中医证候与组织病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相关性临床分布规律.方法 记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2年共183例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耐药情况,比较ICU和普通病房的耐药情况,对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判断其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其证候相关性.结果 我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患者均具有危险因素,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其他细菌、真菌感染,死亡率高.3年来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差异.而在ICU,耐药率总体高于普通病房,中医证候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虚实夹杂证、单纯实证、单纯虚证.虚证的基本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实证的基本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痰证、血瘀证、火热证、水饮证、气滞证.结论 我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特点为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伴有其他细菌、真菌感染多,病死率高.3年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差异.ICU耐药率总体高于普通病房.中医证候分布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气虚证、阴虚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进行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统计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和中医证候分布,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阴虚热盛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为主;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是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