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素花 《河北医药》2011,33(12):1841-184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少数为原因不明的孤立性房颤,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及时将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但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引起心动过缓,故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使用受限。为进一步了解电复律对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心动过缓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因胸闷、心悸、气短2天人院。心电图示P波消失,R—R间期不规整,心率约200次/分,QRS波时间0.10秒。因有休克表现,在急诊室给予补液、静脉点滴多巴胺抗休克治疗。静脉注射心律平70mg3次,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为进一步治疗转入病房。既往体检发现预激综合征,无阵发心悸和晕厥发作史。查体:T35.3℃,R28次/分,脉搏细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药物复律和直接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41例临床资料,根据复律方法分为药物复律组21例和电复律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电复律组复律成功率100%,高于药物复律组的66.67%(P<0.05).电复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药物复律组的28.57%(P<0.05). 结论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电复律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电复律.  相似文献   

4.
和立  沈勤峰 《云南医药》2001,22(6):493-494
我们采用直流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5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男 ,5 6岁 ,患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数年。突然出现晕厥、抽搐 ,急查心电图提示室扑室颤。急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4次 ,放电功率为 15 0~ 2 5 0瓦秒病人转律为窦性心律。例 2 ,女 ,6 5岁 ,患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安装VVI心脏起搏器 5年。因反复出现晕厥、抽搐诊急入院。心电监护提示阵发性室速、室颤 ,经用心律平、利多卡均无效 ,多次发生阿一斯发作 ,经 1小时 6次直流电复律 ,放电功率为 (10 0~ 2 5 0 )瓦秒 ,病人终止发作意识清醒。例 3,女 ,4 9岁 ,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在…  相似文献   

5.
王强 《黑龙江医药》2005,18(4):296-297
急性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能自行转复,如心率不快,血流动稳定,患者能够耐受,观察24小时后仍不能回复,宜尽早尽可能复律。复律有药物和电复律两种方法。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7.
范崇济  李秀英 《天津医药》1991,19(6):340-342
1984年11月以来,26例婴儿及儿童28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了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电击前均经常规治疗无效。年龄9天~13岁,中位年龄4个月。电复律成功率73%。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无 P 波,P-R/R-R≥0.50,P 波在Ⅱ、Ⅲ、aVF 导联倒置且 P-R 小于正常值下限,以及在窦性心律时表现有预激综合征者,电复律效果尤佳,有房室分离者对电复律无效。成功病例,每例电击1~2次,每次电量0.8~1.6J/kg。电击后1例出现房扑,再次电击后恢复窦律,3例出现短阵室速或室早,0.5~2分钟后自然消失。18例有心衰者,13例成功,心衰消失或减轻,其余5例心衰未加重。  相似文献   

8.
邵红  屈百鸣  赵红英 《海峡药学》2005,17(4):136-137
电复律是临床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醉药,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暂,苏醒迅速且平稳,不良反应少。本文探讨小剂量异丙酚与安定分别用于心脏电复律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还将继续增长。患者除了气促、胸痛,严重者还会导致致命性的卒中。 为了降低卒中发病率,房颤患者除了进行抗凝外,还需要给予心率控制药物治疗,比如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房颤和房扑患者,电复律前均对给予其负荷量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未转复者则给予其电复律,转复后给予其维持使用普罗帕酮。结果 100例中共91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其余9例患者无法维持窦性心律,早期治疗有效率为91.0%。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房颤和房扑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 ,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浩  王铁铮  唐玉龙 《黑龙江医药》2014,27(5):1085-1086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4例行心脏电复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和地西泮麻醉,并对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45)。结论: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麻醉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26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患者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术终止房颤发作,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做好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指导。结果除l例患者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其余均顺利转复为窦性心律,提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可以保证复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例1,男,57岁,本院职工,过去从无心血管病史,有长期饮酒史,于1991年6月7日上午,在院外突发胸闷.胸痛,立即送本院急室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给予胸腔外挤压,气管插管的同时,静推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200mg&;#215;2次,均无效,心电显示室颤,即行电除颤(非同步直流电300ws)共2次,每次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1h左右,其间予利多卡因,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维持,  相似文献   

14.
电复律对起搏器起搏功能的影响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入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已越来越普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植入起搏器后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起搏功能。现就我院2例植入永久起搏器后电复律对起搏器起搏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电击复律术要求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对复律过程记忆.近来我们将异丙酚一氯胶酮复合液用于心律失常电台复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058岁,ASAIll~IV级,2例为心肌病并颁发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局麻下安装自动除颤器,术中诱发室颤,以检测除颤器的自动除颤性能,设置除颤动率20);另3例为房颤2:1传导,心室率达!37~148次7分,拟体外同步电复律、功率200).方法:一切准备就绪后,将异丙酚一氧胺回复合液(异丙酚200rug、氯胺酮100mg,共22ml油上肢静…  相似文献   

16.
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各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是继药物和起搏治疗之后的又一个途径。我科从1986年起已给5例病人进行了电复律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ANP水平与持续房颤转律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方法 62例持续房颤患者转律前检测血浆ANP水平,转律成功后随访12±2月分为房颤(AF)组和窦性心律(SR)组。结果 血浆ANP水平>40pg/ml者SR维持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NP水平与AF持续时间是转律后SR维持的独立影响因子。联合血浆ANP水平和AF持续时间预测转律效果有较高的特异性、精确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血浆ANP水平高或AF持续时间短者转律后SR较易维持,反之则SR不易维持。  相似文献   

18.
许学升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30-31,33
目的21例接受电复律的患者使用静脉推注安定和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对麻醉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作一对比研究。方法安定组给予安定10~30mg(0.2~0.5mg/kg)直接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组将异丙酚200mg和氯胺酮100 mg,混合后共约22 m l缓慢静脉注射(4m l/m in),一般用量为6~9m l,其中异丙酚约1.09~1.64 mg/kg,氯胺酮约0.54~0.8 mg/kg。结果安定组入睡时间(260±40)s,清醒时间为(120±45)m in,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组,入睡时间(38±2.6)s,清醒时间为(6.4±2.6)m in(P<0.01)。两组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相近,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可靠。安定组入睡、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组,不利于电复律麻醉观察。结论在心电复律时建议使用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除颤/电复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较难纠正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的转复是当前人们关注和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房颤以及药物复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