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功能、血脂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3例患者按SAS软件生成,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药物干预。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五苓散内服,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腹部CT和B超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肝/脾CT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55,P 0. 05);观察组患者腹部CT疗效优于对照组(Z=2. 002,P 0. 05);观察组患者腹部B超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61,P 0. 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NAFLD患者的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明显增多,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多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能保护NAFLD的肝功能,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临床上治疗NAFLD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洁  李华锋 《新中医》2014,46(10):63-65
目的:比较风热证和湿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免疫平衡在风热证和湿热证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区别。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3年确诊为外感风热证和湿热证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风热组和湿热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表达水平。另设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风热组患者IFN-γ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无差别(P0.05)。湿热组治疗前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于治疗后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风热组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于治疗后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湿热组患者IL-4水平治疗前后无差别(P0.05),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无差别(P0.05)。风热组治疗前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并于治疗后上升,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湿热证患者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并于治疗后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h1/Th2免疫平衡可能参与了外感风热证和湿热证的致病机制,这一机制由IFN-γ、IL-4所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止痒合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IL-2、IL-4、IL-5、IFN-γ水平影响。方法80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止痒合剂一号组(治疗组)、氯雷他定组(对照组),每组40例,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后观察2组疗效及血清IL-2、IL-4、IL-5、IFN-γ水平的变化。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为72.5%;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IL-2、IFN-γ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IL-4、IL-5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2、IFN-γ水平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IL-4、IL-5水平均较各自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前述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痒合剂一号对于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型患者可能通过改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发挥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250 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脂代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FINS、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及血脂代谢,调节其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5.
曾志涛 《新中医》2021,53(15):12-16
目的:观察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的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恩替卡韦片治疗基础上给予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湿热蕴蒸证主症评分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拷贝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大肠杆菌、肠球菌拷贝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调节肠道菌群数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脂必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 7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加服脂必泰胶囊,4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血清内毒素(ET)、降钙素原(PCT)];检测TNF-α、IL-6、AL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ET、DAO、PCT含量,TNF-α、IL-6、HOMA-IR、ALT、AST、TC、TG均明显降低(P0.05),乳酸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脂必泰胶囊治疗NAFL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等变化,探讨免疫指标的变化与CHB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CHB患者180例,辨证为湿热内阻证120例,肝郁脾虚证60例。分别对两证候组的肝功能、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免疫学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湿热内阻组ALT,AST,TBi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P<0.01),肝郁脾虚组ALT,AST明显高于正常范围(P<0.01),两证候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湿热内阻组CD3,CD4,IFN-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P<0.01),CD8,IgG,IL-10明显高于正常范围(P<0.01);肝郁脾虚组CD3,CD4,C3,IFN-γ低于正常范围(P<0.05),IL-10高于正常范围(P<0.05);两证候组比较CD3,CD4,CD8,IgG,C3,IFN-γ,IL-10差异显著(P<0.05)。结论:湿热内阻证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免疫指标差异显著,湿热内阻证较肝郁脾虚证变化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的疗效和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型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52例。对照组给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研究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积分及血清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IFN-γ、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安全性高,可显著缓解中医症状,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0表达及下调TNF-α、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51例(包括湿重于热22例,热重于湿9例,湿热并重20例),另设健康志愿者1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安速Hp血清快速检测法判定Hp感染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41.18%,21/5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各亚型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45%(10/22)、22.22%(2/9)和45.00%(9/20),其中湿重于热、湿热并重亚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IL-12、IL-4及IL-1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IFN-γ和IL-12表达呈增高的趋势,而IL-4表达则呈下降的趋势。脾胃湿热证各亚型组比较,均呈现湿热并重组IFN-γ、IL-12、IL-4表达以及IFN-γ/IL-4、IL-12/IL-4比值较湿重于热组、热重于湿组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改变相关,"湿"和"热"邪可能是介导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细胞亚群(Th1/Th2)在不同证型中的变化规律,为微观辨证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DVT患者66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并设30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不同证型的Thl/Th2细胞因子水平有不同的变化特点。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湿热下注型组的Thl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型,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血瘀湿重型的Th2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明显高于湿热下注型,说明此型患者Th2细胞因子占优势,Th细胞向Th2分化。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在DVT不同证型中存在不同变化规律,为DVT证型客观化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观察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气喘、咳嗽、哮鸣音、憋喘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道菌群、炎症指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干扰素γ(IFN-γ)]、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 78%(44/45),对照组总有效率55. 32%(26/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气喘、咳嗽、哮鸣音、憋喘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肠杆菌均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ECP、IL-4、IL-5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IL-2、IFN-γ均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ECP、IL-4、IL-5均低于对照组(P 0. 05),IL-2、IFN-γ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CD8+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 05),CD8+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有着很好的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彭蕾蕾 《河南中医》2016,(7):1218-1220
目的:观察湿疹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湿疹方,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L-4、IL-10、IFN-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方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可能主要通过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IFN-γ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肛窦炎(anal cryptitis,A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对免疫应答、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湿热内蕴证型A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灌肠治疗,并给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水煎服。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3^+,CD^4^+,CD8^+,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Ig G,Ig M,Ig 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ted alcohol,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并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1.981,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评分及肛窦触痛、充血、水肿等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PCT,IL-2,IL-6,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L-10,IFN-γ,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5.13%,对照组复发率为21.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4.319,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证AC的疗效较好,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调节促炎/抗炎平衡和Th1/Th2平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茵陈四苓散加减调节慢性乙肝患者肠道功能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96例,根据纳入顺序,按照单双号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茵陈四苓散加减,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和比较治疗前(T0)、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T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和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道菌群状况(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两组患者T1时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DAO、D-乳酸水平均较T0时下降(P0.05);T1时,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均较T0升高,大肠杆菌数量有所下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1时,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四苓散加减可以调节慢性乙肝患者肠道功能,重塑肠道菌群,有助于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从而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功能,对抗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祛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瘀肺证患者的疗效及对Th1/Th2失衡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痰热瘀肺证)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清热化痰祛瘀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两组治疗后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IL-4、IFN-γ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清热化痰祛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疗效显著,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肠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以及对患者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清肠解毒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湿热内蕴证中医症状评分,肠镜下黏膜表现评分和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评分,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和IFN-γ/IL-4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湿热内蕴证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表现评分和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解毒汤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肠祛湿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清肠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Baron评分及DAI评分,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IL-4及IL-10的含量,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IL-4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on评分及DA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 05);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 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P0. 05)。结论:清热去湿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加味对结直肠癌(CRC) 湿热蕴结证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及Th1/Th2 型细胞 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6 例CRC 湿热蕴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2 组均 行腹腔镜CRC 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牡丹汤加味治疗。14 d 为1 个化疗周期,2 组均治疗2 个化疗周期。比较2 组肠道菌群指标、免疫功能指标、Th1/Th2 型细胞因子水 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观察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观察组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2 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 降低(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白细胞介 素(IL) -2、干扰素(INF) -γ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IL-2、INF-γ 水平均高于对照 组(P<0.05)。2 组血清IL-10、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0、IL-6 水平均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27.08%(P<0.05)。结论:CRC 湿热蕴结证 术后应用大黄牡丹汤加味治疗,能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调节Th1/Th2 型细胞因子 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栀子对大鼠肠道菌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抗生素对照组和栀子高/中/低剂量组,抗生素对照组和栀子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盐酸林可霉素和不同剂量栀子水提物灌胃,正常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连续14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菌群数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抗生素对照组和栀子中、高剂量组大鼠出现腹泻,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抗生素对照组大鼠肠道内4种菌群数量均发生明显改变(P0.05或P0.01);栀子中、高剂量组大鼠肠杆菌菌群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菌群无明显变化;栀子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栀子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栀子对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但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栀子可下调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湿热下注型DVT中的变化规律,为该型的微观辨证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选取湿热下注型DVT患者37例,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中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湿热下注型DVT中的TNF-α、IFN-γ、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IFN-γ/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该型患者Thl细胞占优势,Th细胞向Th1分化明显。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可以做为DVT中医证型客观化和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