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汹汹,而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更属于高危人群。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响身体免疫应答和状态,其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状态极易增加患病几率,已感染的患者则更易加重感染,进一步继发细胞因子风暴。因此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期间需要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同时做好血糖控制和管理。结合糖尿病合理用药相关研究,对COVID-19现有临床数据特征进行分析,探讨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药学实践模式和用药监护策略,以期对这类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合理的用药方案,改善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27例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资料,根据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和诊治方案等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征。结果 27例患者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64~93岁,平均(71.78±9.21)岁。既往有冠心病9例,恶性肿瘤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发热及胸腔积液,多数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12/27);超声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27);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21/27)、实变影(17/27)、段肺动脉栓塞(23/27)、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10/27)。11例伴右心功能不全,入院30 d内死亡2例,均为高龄患者。结论 当恶性肿瘤和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考虑COVID-19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伴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其中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的变异株也在不断出现,防疫难度攀升。该文以SARS-Co V-2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多器官复杂病变为基础,将COVID-19患者肺、心、脑、肝、肾、胃肠道及胎盘等多个器官的病理变化特征进行阶段性的归纳,以为后续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感染所致的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针对该病毒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仍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直接靶向病毒和靶向宿主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两个策略,目前针对COVID-19治疗药物的研发,在这两个方向也都有相关的研究进展。现就文献报道的潜在抗SARS-CoV-2药物进行综述,旨在从靶向病毒和靶向宿主两个角度,讨论这些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和潜力。同时结合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和展望COVID-19药物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科颌面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诊疗情况与感染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病区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疫情期间共收治了24例恶性肿瘤患者,男13例,女11例,年龄23~77岁。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1例行化疗。患者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诊疗须严格控制入院标准,标准化术前准备,简化术式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粪便病毒感染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检测116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和粪便标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比较两种标本核酸转阴时间。结果粪便标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5.86%,粪便标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种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的患者中,粪便标本核酸转阴时间长于呼吸道标本(P<0.05)。结论消化道症状与粪便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相关性不高,不宜作为检测粪便标本病毒核酸的指标。粪便标本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比呼吸道标本长,需重视粪口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各期肺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且治愈出院的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47例肺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 4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部阴影,多为磨玻璃样密度影,部分合并实变、纤维条索影;入院后经临床治疗,肺部病灶均有明显吸收好转。结论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随病情变化肺部CT影像学表现可分为早期、进展期(部分可短期内进展为重症期)及吸收期,各期均具有一定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梳理总结药师在COVID-19普通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为疫情特殊时期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文献查阅,阐述COVID-19疫情防控时期临床药师为普通型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探索。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诊治医疗活动,展开药物治疗管理,充分做好药物治疗分析,及时识别各类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讨论,提供药物信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论 面对突发疫情事件,临床药师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及时调整药学工作应对策略,发挥药学特长,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COVID-19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COVID-19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优化治疗方案并提供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此例患者在新冠肺炎治疗期间,因病情复杂,合并用药种类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药疹及肝功能异常,临床药师经过药物治疗分析和评价之后,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的调整策略,并实施全程化的药学监护。最终,患者感染等症状控制,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能在COVID-19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协助临床医师不断优化调整方案,为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4日至2月8日确诊COVID-19患者54例,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及死亡组。比较3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验结果、影像资料及用药情况。结果 COVID-19确诊患者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5.5%;普通组、重症组、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49岁、60岁、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率分别为13.0%,80.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在并发症比率分别为4.4%,4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5 d,低于普通组(11 d,P=0.026)和重症组(21 d,P=0.045);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47例(87.0%)、咳嗽41例(75.9%)、乏力29例(53.7%)、肌肉酸痛25例(46.3%);患者入院当天中位淋巴细胞计数为0.7×109·L-1(IQR0.6~1.2),C反应蛋白为46.4 m...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希望临床医生根据COVID-19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针对性选用治疗药物。方法综述COVID-19及SARS的相关文献,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总结出COVID的精准治疗方法。结果发现氧化自由基是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细胞免疫力下降体现在疾病的全过程,而且与疾病严重性成正比,炎性因子广泛增高,但有些是正向作用(如IL-6),而有些是负向作用(如IL-8),可能是机体复杂的调节结果。结论COVID-19病人应常规抗氧化物治疗,常规使用提高细胞免疫力的药物,虽然有“炎性风暴”也不提倡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中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研发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中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以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代表的中药方剂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复阳率的影响。方法 67例COVID-19出院患者根据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阴性的不同次数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连续3次阴性,对照组(39例)连续2次阴性。比较两组核酸检测阳性率、复阳率、采集次数、采集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复阳率低于对照组(0%vs.15.4%)(P<0.05),采集次数高于对照组[(5.21±1.73)次vs.(3.21±0.77)次](P<0.01)。两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采集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采集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加COVID-19出院患者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有助于降低患者复阳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30例昆明地区确诊的COVID-19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例(危重型1例,重型13例)和普通/轻型组16例(普通型13例,轻型3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4±1)和(7±1)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结果危/重型组COVID-19患者急性期的淋巴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少于普通/轻型组(P<0.05),且普通/轻型组患者入院后1、(4±1)和(7±1) d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的趋势优于危/重型组。结论COVID-19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分型,监测NLR、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