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诊断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细胞学诊断为AGC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析病变与患者年龄、高危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AGC的发生率为0.120%(494/412 010),494例AGC中450例有病理诊断结果。450例AGC中良性128例(28.4%),病理结果异常(不典型增生及以上)322例(71.6%):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48例(14.9%)(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0例,鳞癌12例);子宫颈腺上皮病变166例(51.6%)(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6例,子宫颈原位腺癌29例,子宫颈腺癌131例);子宫内膜病变108例(33.5%)(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腺癌104例,肉瘤2例)。年龄35岁组与良性/反应性和子宫颈病变有关;年龄35~50岁组子宫颈腺上皮病变高发,绝大多数的子宫颈原位腺癌(22/29)和大多数的子宫颈腺癌(74/131)在此年龄组中被发现;年龄50岁组子宫内膜病变最常见,且侵袭性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最高(P0.05)。306例AGC行高危HPV-DNA检测,阳性140例(45.8%)。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子宫颈腺上皮病变、子宫内膜病变HPV阳性率分别为82.5%、68.9%、7.7%,高危HPV阳性和细胞学诊断为AGC可以显著增加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P0.001)。结论 AGC的诊断对子宫颈和子宫内膜腺上皮病变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年龄和高危HPV感染的情况对AGC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SMILE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SMILE均为女性,年龄32~49岁。病变组织在镜下均见异型增生的复层上皮细胞,核深染;可见明显的黏液细胞,胞质空泡状;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常见。其中3例伴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例为单纯性SMILE。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p16胞核与胞质阳性,CAM5. 2胞质弥漫阳性,2例IMP3阴性、2例IMP3阳性,4例p63、p40均为部分肿瘤巢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Ki-67增殖指数20%~60%。2例获得细胞学随访,均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 SMILE不同于HSIL或AIS,有其独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需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上皮病变及未成熟鳞状化生等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患者年龄28~33岁,平均29. 5岁。患者3例因体检发现,3例以不规则出血就诊。5例行细胞学检查阳性,6例行HPV检测均提示高危型感染。显微镜下病变与周围间质边界清晰,腺腔内由复层未成熟圆形、卵圆形细胞核与含黏蛋白的空泡大小不等的上皮细胞混合构成。5例伴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伴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均表达p16和CEA,不表达ER和vimentin,其中5例p63散在表达,Ki-67增殖指数高,特殊染色PAS、AB-PAS均阳性。2例行全子宫切除,4例行子宫颈锥切。随访6~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年轻女性的特殊类型子宫颈原位腺癌,与高危型HPV密切相关,常伴其他病变。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酌情采用宫颈锥切,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潮州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潮州农村35~60周岁的妇女进行HR-HPV检测,对HR-HPV阳性妇女进行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HybriMax)和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检查,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结果 潮州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为8.25%(4 080/49 458).发现15种HR-HPV,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52,其次为HPV16、58、68、33和18型.HPV16、HPV59和混合型感染者子宫颈病变较严重,与其他型别感染者子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潮州地区人群感染HR-HPV优势型别为HPV52,HR-HPV不同型别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papill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8例子宫颈PSCC临床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患者年龄30~71岁,平均49岁,镜下活检和手术标本均可见浅表乳头状结构,伴纤维血管轴心,被覆上皮具有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的特征。17例子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均为典型的PSCC,1例子宫颈虽有菜花样肿物,但活检标本未见间质浸润,行子宫颈锥切,锥切标本仍未见间质浸润。13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最后均诊断为子宫颈PSCC,伴间质浸润;4例活检诊断后失访。免疫表型:p16呈弥漫强阳性(块状)染色,p63、CK7阳性,CK20阴性,Ki-67增殖指数>90%,遍布上皮全层。14例行HPV DNA分型检测,其中10例HPV 16阳性(71.4%),2例分别合并HPV 53和HPV 59感染。结论 子宫颈PSCC具有典型的病理形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MGA2蛋白在HPV阳性患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根据HPV阳性病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分诊结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43例子宫颈脱落细胞HMGA2蛋白表达,其中包含细胞学诊断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41例,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2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3例,鳞状细胞癌14例。结果随访24个月发现HMGA2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相关,阳性率及其强度随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1.2%;其对组织学阳性的检验效能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涂片。结论HMGA2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子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女性HPV感染与其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关系,为临床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537例HPV感染阳性患者样本来源于解放军第210医院妇科门诊,分析患者感染HPV基因亚型与数量及患者年龄数据,研究其与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统计学关系.结果 单一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高于单一低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4种具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均高于低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其中ASC-H及LSIL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多重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HPV感染患者ASC-US发病率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在41 ~ 50年龄组最高,65.04%(80/123),与其它各年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基因亚型种类、数量及感染者年龄均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有一定关联,其中高危亚型HPV感染、多重HPV感染与中年妇女三种因素,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首次手术前6个月均行高危型HPV检查。结果:再次手术后有482例患者观察到残存病变或复发情况;218例无病变,占31.14%;247例与锥切病理结果相符,占35.29%;188例降级,占26.86%;47例升级,占6.71%;患者年龄、胎次、锥切方法、腺体是否累及、病变程度等与患者残存病变发生无关(P0.05),而RUL/PC≥500是宫颈锥切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高危型HPV检测是有效地预测宫颈锥切术后残存病变发生或复发的方法,对子宫颈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扩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HPV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外口见一隆起型肿块,肿块大小3.0 cm×2.5 cm×1.7 cm,向上累及宫颈管内口;子宫宫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子宫内膜菲薄且较光滑;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肿块。镜检:子宫颈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浸润性病灶周围可见原位癌区域,癌组织浸润至子宫颈管壁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并见脉管内癌栓形成及神经侵犯现象,肿瘤向下侵犯阴道壁上1/3;子宫内膜经全部取材制片,镜下见宫角处局灶子宫内膜表面黏膜上皮呈原位鳞状细胞癌改变,周围子宫内膜呈萎缩性改变,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相连续;双侧输卵管伞部黏膜上皮均见局灶原位鳞状细胞癌成分,周围输卵管黏膜上皮及间质均未见癌组织,未见脉管内癌栓。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表型: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肿瘤p16均阳性,输卵管肿瘤WT-1阴性,肿瘤CK5/6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HPV-DNA检测子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均显示HPV16型感染阳性。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相关病例较为罕见,其发生机制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子宫颈病变5天入院。1个月前性生活后阴道出血1次。实验室检查:HPV18型阳性,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1.03 ng/mL,子宫颈TCT提示: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阴道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明显积液。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一处见腺上皮异型增生,倾向于原位癌变。妇科检查:子宫颈正常大小,后唇可见一大小2.5 cm×2.0 cm的片状增生,接触性出血明显,子宫旁未触及异常。患者行子宫+左侧附件+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TCT检查2022例中,细胞学阳性95例,占4.70%.其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1例(2.5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1.5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例(0.59%);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阴道图像71例(74.74%).与病理学对照ASCUS(CINI28例、CINII6例、CINIII1例);LSIL(CINI20例、CINII5例、CINIII1例、SCC1例);HSIL(CINII3例、CINIII5例、SCC1例).结论 TCT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L1壳蛋白在HPV阳性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9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因HPV阳性行子宫颈活检患者966例,以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为基础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结果 966例中HPV 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14.8%(143/966),其中慢性子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2%(1/513)、37.9%(121/319)、15.9%(21/132)和0(0/2)。LSIL中HPV L1壳蛋白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HSIL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结论 HPV L1壳蛋白在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性。HPV L1在帮助了解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程度,预测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发展趋势、转归、预后及选择临床处理方案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 DNA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5月间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接受子宫颈病变筛查的597例患者,所有病例均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高危型HPVDNA原位杂交检测,同时进行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做为判定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6.5%、93.9%、93.3%、57.7%、98.7%、0.805;HPV DNA原位杂交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78.8%、85.7%、85.1%、34.5%、97.7%、0.645。联合使用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 DN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0.4%,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1.7%,31.8%,99.6%,0.76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法筛查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超过了85%,降低了筛查的假阴性率,综合评价较好;原位杂交HPV DNA检测灵敏度较低,但其特异度相对较高。并联使用液基细胞学及HPV DNA检测灵敏度提高,但特异度下降。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子宫颈病变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女性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选择于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妇产科就诊行阴道镜并取活检的患者,按照宫颈活体病理结果分为无宫颈病变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对其宫颈细胞学、HPV感染和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2634例患者,无病变组752例,LSIL组1348例,HSIL组497例,宫颈癌组37例。宫颈病变患者共1882例,占71.5%。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的高发年龄为30-44岁。HSIL组、LSIL组和宫颈癌组最常见的感染型别均为HPV16型,LSIL组第二三位感染型别依次为HPV 52、HPV58,HSIL组第二三位感染型别依次为HPV 58、HPV52。第四位均为HPV18型;在宫颈癌组中HPV18感染居第二位,HPV52、HPV58、HPV33、HPV68并列位于第四位。结论符合入组条件者发生宫颈病变几率高,应及早行阴道镜检查,重视30-44岁女性的筛查。TCT的阳性结果比阴性结果更有意义,建议TCT与HPV联合筛查减少漏诊率(尤其是30-44岁女性)。除HPV16、18外,建议HPV52、58的感染及时转诊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7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下行多点活检,并最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分析HPV分型检查在宫颈癌筛查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715例CIN患者HPV检出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HPV16、58、52、33、31;CIN2+(包括CIN2/CIN3/原位腺癌/宫颈癌,以下简称CIN2+)患者中前五位依次是HPVI6、58、33、52、31;其中CIN2+中细胞学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患者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33和18型阳性致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031(P=0.000)、2.375 (P=0.000)和1.598(P =0.027).宫颈脱落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伴随HPV16、58型阳性,发生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139(P=0.000)和2.096(P=0.025).宫颈脱落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伴随HPV16、33、52型CIN2+风险性较大,回归系数OR分别为5.774(P =0.000)、3.368(P =0.000)和1.747(P=0.034).结论 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指导细胞学阴性、ASCUS和LSIL患者临床处理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当HPV16型阳性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 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发现HPV16型阳性。大体上,于子宫颈处见一暗褐色菜花样新生物,大小2.0 cm×2.0 cm,似侵犯肌层。镜下肿瘤细胞类似于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MILE),肿瘤排列呈巢团状,在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可见促纤维增生性反应及炎细胞浸润。肿瘤周边可见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成分。肿瘤表面可见SMILE成分,局部可见SMILE累及腺体成分。PAS及AB染色阳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p16及CEA弥漫强阳性,CK5/6及p63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结论 ISMC是近年来提出的组织学形态类似于SMILE的浸润性肿瘤,尚未收入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病理学实体肿瘤,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和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前病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低度病变包括HPV感染和C IN1,高度病变包括C IN2~3。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HPV感染、宫颈病变本身及其治疗对妊娠的影响倍受关注。HPV感染在妊娠期间可能增加,经阴道分娩者新生儿暴露于HPV的机会增多,尚不能下结论对所有HPV感染者均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妊娠期间发现C IN1,可以观察并产后随访。如果为C IN2~3,妊娠可能不会加重病变程度,但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或高度怀疑浸润癌者应在孕期明确诊断,可于妊娠中期行宫颈锥切术。妊娠中期行宫颈锥切术可能使剖宫产率增加。C IN保守治疗对于患者受孕能力无显著的影响;宫颈冷刀锥切及LEEP锥切可能增加早产率,早产率的增加可能和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宫颈细胞学筛查分析非典型腺细胞(AGC)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及组织学特征, 探讨AGC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处理方法。方法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AGC的140位患者的宫颈组织学、子宫内膜组织学及HR-HPV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宫颈锥切、分段诊断刮宫和子宫切除标本等几种途径, 我们获得了组织学标本, 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龄组患有鳞状上皮病变与腺上皮病变患者的HPV检出率。结果 AGC的检出率为0.05%(140/268 614)。在140位AGC患者中有99例获得有效随访, 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1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宫颈腺癌19例、子宫内膜癌22例、转移癌2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在99例患者中, 年龄>40岁患者为89例, 其HSIL阳性检出率为(19.1%), 低于年龄≤40岁患者(40.0%)的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其HSIL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此外, 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