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颅脑常见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颅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并选取病灶对侧正常脑组织作为参照区(54个区域),观察不同肿瘤患者影像表现,不同类型脑肿瘤及参照区代谢物。结果:与参照区域对比,其他各种NAA/Cho、NAA/Cr均出现降低,其他各组Cho/Cr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脑膜瘤在NAA/Cho、NAA/Cr均为所有组间最低,在Cho/Cr中最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部分疑似颅脑肿瘤患者,可采取~1H-MRS诊断,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肿瘤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因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多参数功能成像等优点,逐渐成为运用影像学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随着MRI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多种成像方法如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T2 mapping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现将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磁共振波谱 (MRS)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其可以在体无创地分析病变内代谢物的浓度 ,从分子水平对病变进行评估 ,开拓并丰富了脑肿瘤诊断的思维 ,弥补了常规MRI的不足。本文着重阐述氢质子波谱的成像原理、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1 1H MRS的基本原理及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 (magneticresonancespetroscopy,MRS)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从 5 0年代以来 ,MRS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工具应用于实验室研究 ,80年代后期进入到临床医疗研究 ,目前已成为一种无创地提供活体代谢物信息的方…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存活环境为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生态系统,选择压力则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生境成像(HI)可基于多参数MRI(mpMRI)生成高分辨率生境地图,反映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特性,进而显示肿瘤生长及治疗反应过程,有助于临床评估肿瘤。本文就HI用于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MRI是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无创显示颅内各种信息。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脑梗死后沃勒变性的病理生理过程,但缺乏可视性。联合运用多种MR成像技术研究沃勒变性,可使其病程变化变得可视化。本文从成像原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多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沃勒变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磁共振序列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磁共振结构及功能成像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抑郁症潜在病理学基础及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求.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分子...  相似文献   

8.
MRI技术快速发展已逐渐从形态学成像发展为功能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可为临床提供除形态学以外的分子、代谢等病理生理信息,近年来其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30例为实验组,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波谱成像,比较二者间[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枸橼酸盐(citrate)比,CC/C]的差异,计算出磁共振波谱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实验组CC/C=2.06±0.77,对照组CC/C=0.62±0.20,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10.265,P=0.001),磁共振波谱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0.0%、84.4%、84.4%、90.0%、87.1%.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23Na-MRI)可无创检测生物组织中钠离子的浓度及其分布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直接、定量的生物化学信息,以判断组织的生存能力、细胞的完整性及其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本文主要对23Na-MRI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涎腺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是一种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可从分子水平反映并可量化分析组织中的单纯水分子扩散和灌注相关扩散情况,由此反映组织的病理...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组综合征。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作为一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技术,通过特定脉冲标记动脉血中的氢质子,在不依赖血脑屏障的情况下,能真实反映各个阶段VCI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具有良好时间分辨率,已成为诊断和随访VCI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作者就ASL技术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VC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成像方法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膝关节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MRI表现,探寻前交叉韧带(ACL)最佳MRI成像方法、观测ACL损伤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ACL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方法:选择成人膝关节ACL损伤30例,分别进行膝关节伸直位、微曲位和屈曲位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垂直矢状位和斜矢状位的MR扫描,观察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矢状面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及MRI表现。结果:①ACL损伤的显示:ACL损伤在伸直位垂直、斜矢状面完整显示率分别为46.7%、53.3%;微曲位垂直、斜矢状面上ACL在斜矢状面上完整显示率分别为80.0%、80.0%;屈曲位垂直、斜矢状面上ACL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0.0%、90.0%。②ACL损伤的MRI表现:ACL部分性撕裂韧带中出现的局限性高信号,完全性撕裂韧带显示局限性中断或完全缺损或韧带附着处出现团状高信号影或韧带纤维难于辨认。结论:ACL在MRI上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可作为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手段;ACL的形态、信号的变化对ACL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立坚 《磁共振成像》2016,7(4):277-281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鉴别诊断及其对生存预测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及经l H-MRS检查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36例和肺癌脑转移瘤患者43例,并计算1H-MRS检查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NAA/肌酸(Creatine,Cr)和Cho/Cr的比值。根据回访记录的生存时间,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生存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因素。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肺癌脑转移瘤的瘤周组织的Cho/NAA和Cho/Cr比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肺癌脑转移瘤外周Cho/Cr是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周组织间Cho/NAA和Cho/Cr比值的差异可作为1H-MRS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肺癌脑转移瘤的特征,肺癌脑转移瘤外周Cho/Cr可能对评估患者生存时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兔肝VX2移植瘤不同时期核磁共振扩散成像特征。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12只),实验组于CT导引下行兔肝VX2瘤组织植入。分别于移植后14天、19天、24天进行核磁共振平扫及扩散成像检测。结果兔肝VX2移植瘤灶在14天时平扫,T2WI呈稍高信号;19天时T2WI可见病灶内少量的囊变样高信号;24天时信号明显欠均匀,中间可见囊变样T2WI高信号。不同时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DC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追踪兔肝VX2移植瘤生长过程中,核磁共振扩散成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死亡率及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无法满足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的需要.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通过探测体内游离蛋白质及多肽链中酰胺质子与水中氢质子交换速率从而在分子水平反映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及酸碱度变化,可弥补常规磁共振...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correlate the quantitated tumor vascularity of implanted murine tumors as depicted by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with estimates made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with estimates of the percentage of viable (metabolically active) tumor as depicted by fluorodeoxyglucose autoradiography. METHODS: Implanted tumors in 10 mice were imag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fluorodeoxyglucose autoradiography. Tumor vascularity was estimated with each modality and compar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viable tumor. RESULTS: Quantitated estimates of tumor vascularity with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closely correlated (r = 0.95) with estimates made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viable tumor (r = 0.93) as depicted by fluorodeoxyglucose autoradiography. CONCLUSIONS: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accurately depicts tumor vascularity in these implanted tumors. Tumor vascularit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metabolically active tumor.  相似文献   

18.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垂体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微小垂体瘤。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检出垂体瘤,并可对其性质和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进行评估。不同的磁共振检查方法也会提高垂体瘤诊断率或对垂体瘤不同性质进行更好的评估,比如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方法可以探测肿瘤的软硬度,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肿瘤软硬度一致性具有相关性,磁化转移成像能够鉴别泌乳素瘤与无功能腺瘤,3.0 T较1.5 T磁共振对垂体瘤的检出率更高,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如磁共振弹性成像可以确定垂体瘤软硬度,为手术提供重要的指标。同时,不同的检查技术也可以作为治疗方法效果的预测及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 ADC)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3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常规序列及b值为50、500、1000 s/mm~2的MR扩散加权序列检查,测定不同b值下瘤体、正常肠壁的ADC、e ADC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比较同一分化程度肿瘤不同b值间ADC、e ADC值的差异以及同一b值不同分化程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否阳性的肿瘤间ADC、e 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直肠癌在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上,均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b值为50、500、1000 s/mm~2的瘤体平均ADC值分别为(2.732±0.805)×10~(-3) mm~2/s、(1.226±0.195)×10~(-3) mm~2/s、(1.042±0.228)×10~(-3) mm~2/s,瘤体e ADC值分别为(0.097±0.058)mm~2/s、(0.304±0.055)mm~2/s、(0.363±0.070)mm~2/s,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e ADC值则升高。不同b值条件下,瘤体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e ADC值则相反,b值为500、1000 s/mm~2的序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时,P=0.03,F=4.123;b=1000 s/mm~2时,P=0.001,F=10.797);除b=1000 s/mm~2中神经侵犯阳性组平均ADC值较阴性平均ADC值高外,其余组神经脉管侵犯阳性结果组平均ADC值均较阴性组ADC值低。进行不同b值下瘤区ADC值与其分化程度Spear_son相关性分析,当b值为1000 s/mm~2时,病变ADC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_s=0.742,P0.05),而与e ADC值呈负相关(r_s=-0.630,P0.05);b值为1000 s/mm~2的病灶的ADC值诊断直肠腺癌效能较佳。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及e 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脉管癌栓受侵情况,ADC值可作为早期检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图像伪影的形成机制,熟悉磁共振血管成像中MIP伪影的各种表现,探讨其解决办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4年6月磁共振血管检查患者共90例,其中头部3D TOF-MRA检查47例,颈部2D TOF-MRA检查20例,均同时进行了颈部3D CE-MRA检查;腹部3D CE-MRA检查25例。对各部位出现的MIP伪影进行分类、分析,探讨对不同表现形式的MIP伪影的解决办法。结果:①头部TOF-MRA的整体MIP图像上细小血管分支未显示共40处(后交通动脉32处,前交通动脉8处),通过对原始图像的观察或局部薄层重建使上述两处血管均得到显示。②20例颈部TOF-MRA检查中夸大血管狭窄程度共14处,均出现在血管狭窄程度在50%以上的血管,占病变总数的93.3%(14/15),CE-MRA对TOF-MRA夸大狭窄均做出了准确的矫正。颈部20例TOF-MRA中,颈外动脉锯齿状伪影36处,出现的几率为90%(36/40)。CE-MRA对此种伪影均做出了矫正。④MIP图像上在特定投影方向上血管分支不显示,通过改变投影方向或去掉高信号的背景组织此种伪影均得到解决。结论:磁共振血管检查MIP图像上出现伪影是常见现象,表现具有多样性;MIP图像伪影可造成错误的诊断。MIP图像的伪影可以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方法或改变成像方法解决。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可单凭MIP图像做出最终诊断,需密切结合原始图像和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