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我院给A组患者使用固定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给B组患者使用旋转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世界膝关节学会)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其膝关节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9.68%,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6.45%。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两种假体无明显的优劣之分。临床医生应根据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假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不满意的常见原因,其通常有感染、无菌性松动等因素,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明确病因。近年研究发现术后不明原因疼 痛可能和旋转力线不良相关,作者分析了本院32例初次TKA术后不明原因膝痛患者的旋转力线,并将其和无疼痛患者比较,探讨术后疼痛和旋转力线的关系。发现疼痛组患者胫骨旋转角、股骨旋转角、联合旋转角、胫股失匹配角均较无疼痛组内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假体内旋是初次TKA术后不明原因疼痛的一大因素,应避免假体过度内旋安放,减少术后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淼  李兴波 《当代医学》2021,27(22):102-104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高屈曲假体和普通假体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旋转平台标准假体(RP)组(n=22)和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R PF)组(n=34).比较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 S)...  相似文献   

5.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假体TKA术后都明显的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这两种假体在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结果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移动平台假体组TKA术后的最大屈曲度小于固定平台假体组的最大屈曲度。虽然在实验室研究中移动平台型假体在耐磨损和关节运动学方面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是在临床研究中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技术中不同假体的选择以及手术技术对于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髌骨运动轨迹以及假体旋转位置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相关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珊丹  张菊 《吉林医学》2009,30(8):736-737
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有不可忍受的疼痛。其关节面破坏严重,股骨髁及胫骨髁破坏深度不超过5cm,髌骨能活动,膝内外翻畸形〈30°,侧副韧带基本正常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均可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自2007年7月~2008年5月,为8例患者(10个膝关节)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术,术后疗效显著,体会到严格无菌技术和术中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将其分为A组(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IL-6、CRP均显著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节的假体旋转性。结果髌股关节并发症组的假体(股骨 胫骨)存在过度内旋,其内旋度数和值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轻度假体内旋(和值1°~4°)导致髌骨倾斜和轨迹外移;中度假体内旋(和值3°~8°)导致髌骨半脱位;重度假体内旋(和值7°~17°)导致早期的髌骨脱位和晚期的髌骨置换失败。功能良好组的假体旋转度和值为10°~0°外旋。结论在轴向力线正常时,假体的内旋放置可能是导致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利用 CT扫描图像,行假体旋转度测量可用于术中以指导手术,术后也可以作为是否需要翻修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正常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标志的关系,为新疆哈萨克族临床TK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对80例哈萨克族志愿者160个正常膝关节进行MRI扫描,重建股骨远端模型,测量正常哈萨克族股骨远端轴线,分性别及侧别分组,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合临床探讨各轴线在TKA中的临床应用。结果:股骨后髁角范围0.55°~6.22°,平均(3.31°±1.34°);髁扭转角范围2.06°~7.82°,平均(5.13°±0.67°);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范围1.24°~6.15°,平均(4.61°±0.37°);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范围-1.29°~3.61°,平均(0.75°±0.32°);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范围0.19°~4.72°,平均(2.72°±0.89°)。上述测量参数均不存在侧别差异。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及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存在性别差异,其中股骨后髁角与髁扭转角男性大于女性,而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则为女性大于男性。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解剖参数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侧别差异。在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应当根据新疆哈萨克族人股骨远端形态特征、性别差异正确地选择对线标志,以确保患者在术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贺朋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5):4681-4683
目的 分析单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周口骨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重度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多半径假体TKA,研究组(43例)接受单半径假体TKA,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失血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旋转力线对于患者术后功能和假体使用寿命十分重要。近年来,针对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评估方法和手术技术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的应用,使得关节假体的旋转力线更为精确。本文就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评估、旋转力线对术后功能的影响,以及计算机导航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引起膝关节强直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对4例(7膝)膝关节强直的患者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化脓性关节炎骨性强直,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术前记录关节活动度均为0°,KSS评分平均为42分(11~63分),功能评分平均17分(0~45分).结果 术后随访5~27个月,术后平均活动度83°(60°~110°),KSS评分平均为83分(64~91分)功能评分平均77分(60~90分),感染例数为0.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关节强直近期随访取得满意疗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股骨胫骨的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术后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30膝)。结果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失访;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膝(83.3%),良:4膝(13.3%),可:1膝(3.3%),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胫骨假体在矢状面上的位置对牛津(Oxford)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依据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度(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 将患者分为PTS标准组(PTS≥3°且PTS<8°)及PTS异常组(PTS<3°或PTS≥8°)。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Knee Society Clinical Score,KSS-C)、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al Score,KSS-F)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手术前后PTS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KSS-F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2例患者(82膝),其中PTS标准组51例患者(58膝)、PTS异常组21例患者(24膝),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个月。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KSS-C评分及KS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病例在膝关节活动范围、KSS-C评分及KSS-F评分上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病例在术后KSS-C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标准组(88.76±2.79)vs. PTS异常组(84.42±3.35),P<0.01],但在术后KSS-F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手术前后PTS的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r=-0.034,95%CI:-0.247 ~ 0.186,P=0.759)、KSS-F评分(r=-0.014,95%CI:-0.238 ~ 0.198,P=0.901)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0.045,95%CI:-0.214 ~ 0.302,P=0.686)无相关性。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采用3°~<8°的PTS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术中应避免胫骨假体PTS的过度增大或减小。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李文华  周正新 《安徽医学》2021,42(7):736-739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不同固定方式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假体选择适应证。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9例89髋,同期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2例92髋。对比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患者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假体位置、术后Harris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生物型假体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较生物型假体组在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术后早期Harris髋评分较生物型假体组高,功能恢复较生物型假体组快。结论正确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施行的1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5例(16膝)中,优10膝(62.5%),良5膝(31.3%),可1膝(0.63%),优良率93.8%。结论:人工全膝置换术应用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樊满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11-2613
目的:对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单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疗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可起到重要作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