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剖析近年来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针刺原络穴的中枢效应机制,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整体趋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综述文献可知,脑fMRI研究针刺原络穴主要包括激活脑区的分布、分析其针刺作用机理、任务态及静息态研究等方面。原络穴作为具有特殊作用的腧穴,其配伍应用具有特殊疗效;大量试验证实针刺原络配穴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形成复杂协调的功能网络达到治疗效果,而不是针刺两个单穴脑激活区的简单叠加;针刺原络穴在治疗神志、精神、运动等多种病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脑成像技术已经推进了对针刺的研究,对针刺疗效机理产生了新的认识。在此文中,作者对此研究领域的几个关键热点问题作一简要综述,如穴位特异性,针刺与安慰剂治疗关系,和利用f MRI作为针刺治疗中的生物标记或预测指标的潜在价值。脑影像技术如MRI和PET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对针刺的理解。MRI的技术进步,如更高的磁场,更好的成像硬件,新扫描方法,如ASL,DTI,新试验范式,如事件相关,静息态f MRI,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引入,能同时研究脑形态及功能的变化。PET成像技术进步不仅可研究脑代谢,血流变化,和其他非选择性的神经活动标记,而且可以探测特异性受体在全脑的分布。这些进展可以间接评估与安慰剂止痛效应相关的脑神经递质变化,例如,可以检测内啡肽的释放情况。更令人惊喜的是,新技术可以使我们同时采集f MRI及PET数据,对脑活动和神经递质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其他脑成像技术如高分辨EEG,MEG能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功能信息。脑成像针刺研究的文献很多,作者将集中讨论几个关键问题,如穴位特异性,针刺与安慰剂效应的区别,使用成像作为针刺治疗的生物标记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功能成像与针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CT和MRI成像技术仅能提供人体形态学信息,而脑功能成像技术则可用于检测脑功能的变化,这种功能性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针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针刺研究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对此领域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沟穴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普遍,但其针刺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成为研究针刺作用脑神经机制的重要手段.经过查询、整理应用脑fMRI技术研究针刺支沟穴的相关文献得知,针刺支沟穴特异性激活脑区与主管胃肠道疾病相关脑区结构...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病情进展不一,但是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广泛应用于PD的研究中,其在阐明PD的病理生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结合PET的代谢和分子信息与MR影像学的结构、功能信息,有助于从整体水平去理解PD患者大脑网络的异常,进一步拓宽对该病的认识。作者就PET-MRI在P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后溪穴因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针刺效应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目前已成为可视化探讨针刺腧穴中枢效应机制的首选方法。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针刺后溪穴脑fMRI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与特异性两方面。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科研成果与不足,为针刺临床选穴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并对后续针刺研究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脑功能成像已成为目前痛觉中枢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的发展加深了对脑皮层伤害感受区的认识 ,丰富了人们以前用脑磁图、脑电图或诱发电位所获得的电生理资料。痛觉在中枢以一种高度分散的方式传递 ,其中外侧裂附近皮层、扣带前回 (ACC)、第一躯体感觉区 (SI)、基底节区、丘脑、额前叶皮层等分别参与痛觉的感觉、情绪和认知水平的信息处理。另外某一特异性痛觉有其特殊的皮层兴奋区。痛觉中枢研究将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尤其在慢性神经性疼痛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功能磁共振成像了解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所引起的脑激活区状态.方法:纳入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选取右侧太溪穴,采用组块刺激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分为3个组块.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或非捻转,非捻转即手放在针柄,但不进行任何操作.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捻转刺激太溪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的额中回BA46,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后回BA2,BA3,左额叶的额下回BA45和左顶叶的项下小叶BA40;而非捻转刺激则没有激活.结论:捻转刺激太溪穴和非捻转刺激的激活不同,与本经相关的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肝性脑病是各种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目前运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尤其是PET、fMRI来研究肝性脑病脑功能代谢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本文就PET和fMRI在肝性脑病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右侧脑岛各亚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以及电针干预前后,哮喘患者右侧脑岛FC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招募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与哮喘组患者各18名,采集两组受试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哮喘组患者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  相似文献   

11.
头针疗法是针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有关其作用原理研究的文献却不足以完全阐明头针机理,并指导其发展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穴位针刺脑部中枢效应机制研究的首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及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发现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头针疗法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异性脑区激活、针刺作用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康人及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执行左侧上肢运动及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后的激活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特点及针刺阳陵泉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8例健康人及5例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试验1: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进行左侧上肢运动。试验2: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两个试验均采用组块设计模式,运用BOLD-f MRI技术及Brain Voyager软件分析方法显示激活情况。结果:正常组执行运动任务出现右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及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正常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左侧小脑、两侧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激活;偏瘫组执行运动任务,双侧大脑皮质均有明显激活,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1)、运动前区(PMC)和次级运动区(PPC)、双侧丘脑、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右侧岛叶、壳核,以及健侧苍白球;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中脑、左侧大脑皮质的运动前区和次级运动区的激活。结论: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机制在于通过功能区的转移和次级功能区的功能代偿,而针刺阳陵泉穴主要作用于锥体外系,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3.
Modern imaging methods provide unprecedented insights into brain structure, perfusion, metabolism, and neurochemistry, both during and between migraine attacks. Neuroimaging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in recent decades bring us closer to uncovering migraine as a multifaceted, primaril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 Three main categories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chang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review, corresponding to the migrainous aura, ictal headache, and interictal states. These changes greatly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multiple pathophysiologic underpinnings of migraine, from central “migraine generating” loci, to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intimat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ctivation of neuronal pain pathways in vulnerable patients, central sensitization, and chronification. Structural imaging begins to explain the complex connections between migraine and cerebral vascular events, white matter lesions, grey matter density alterations, iron de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al brain damage. Selected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of brain structures, as identified with imaging methods, may represent the foundation of new diagnostic strategies and serve as markers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但鼻咽癌的放疗仍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种功能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ainly affect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brain, which has a high demand for oxygen and glucose for the nerve tissues to perform its nerve functions.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n not only cause stroke, bu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asymptomatic infarction and minimal bleeding that can lead to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hanges. These changes ultimately manifest as vascular dementia 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linical settings,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n be classified as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 progressive stroke, complete stroke, marginal infarction, or lacunar infarction.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as reviewed, with an aim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病情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近年来,神经影像学领域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将MRI的高组织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代谢敏感性相结合的PET/MRI应运而生,PET/MRI在对癫痫患者的致痫灶定位以及改善手术结局中表现出明显优势。笔者对PET/MRI在癫痫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刺(电针与手针)中枢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不同针刺参数及形式的刺激在大脑的响应不同。本文收集了“功能磁共振与针刺”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以针刺“刺激-响应”模式为切入点,对电针刺激量及电针与手针的的中枢响应差异作一初步的论述。结果表明,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测中,不同电针参数存在不同的中枢响应机制,并应将多个参数联合研究;其次,电针与手针在传入途径、作用机制、靶点、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差异,也有着各自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8.
心智游移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个体思维活动从当前的任务活动中转移至自我产生的想法和感受上,其认知神经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在理解心智游移的认知神经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任务态的心智游移fMRI、静息态fMRI与心智游移的相关性角度对心智游移fMRI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空腹及糖负荷状态下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 对36例HCM患者行心脏MRI(CMRI)和空腹+糖负荷状态18F-FDG PET显像,对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进行半定量评分。根据C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延迟强化组(n=24)及无延迟强化组(n=12),比较2组心肌代谢评分的差异。结果 空腹状态下延迟强化组左心室心肌代谢总评分较无延迟强化组明显减低;糖负荷状态下,2组代谢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42个心肌节段在空腹状态下放射性摄取正常或增高,而糖负荷状态下放射性摄取稀疏或缺损,与其他25例比较,其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延迟强化心肌节段数增多,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M患者空腹与糖负荷状态下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表现出不均一性,结合CMRI,有望作为HCM患者危险度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