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跟痛症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年老肝肾虚损,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因损伤累及筋骨,导致气血瘀滞,痰瘀内阻,入侵于骨,导致足跟骨关节活动受损而发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麦粒灸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跟痛症10例,均为老年男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相当于西医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1]。笔者采用针刺"断红"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23例脾肾亏虚型崩漏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A组,50例)和传统艾灸组(B组,50例),A组采用热敏灸治疗:B组采用传统艾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结果:A组治愈率68%(34/50)优于B组的46%(23/50),A组愈显率92.O%(46/50)优于B组的74.0%(37/50,均P〈0.05):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均P〈0.01),A组较B组降低VAS积分更明显(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跟痛症疗效优于传统艾灸,是治疗跟痛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方红  高艳丽 《光明中医》2012,27(6):1173-1174
目的 为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及对照组(n=50).治疗组给予基础保肝加用隔药灸脐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保肝治疗.全部病例连续治疗4周.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灸脐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好,且安全、无创、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简单可行之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20例,均给予隔药灸脐法治疗。结果: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包括跟骨骨刺、跖筋膜炎等 ,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笔者近 5 a来采用长毫针针刺环跳穴的方法治疗本病 ,疗效明显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共 10 8例病人 ,其中 X线片确诊为跟骨骨刺患者 98例 ,单足底痛 6 6例 ,双侧足底痛 32例 ;跖筋膜炎 10例 ,单足底痛6例 ,双足底痛 4例 ;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 2 a;年龄最小者 4 2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年龄 5 9岁。2 治疗方法2 .1 环跳穴的定位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口连线的外 1/3与内 2 /3交界处 ,在臀大肌…  相似文献   

7.
隔药灸脐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昆  郑君  王宁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7):417-417
为了探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新的中医药疗法,我们将51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治疗,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目前相关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生殖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阿片类物质、免疫系统、氧自由基、嘌呤代谢、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综述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为科学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的参考依据。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9.
痔疮是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病理性肥大的表现,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坠胀、便血,甚则脱肛。笔者采用针刺“痔点”、头顶部反应点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痔疮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凌  胡玲香 《四川中医》2005,23(5):88-88
目的:探索更多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乳房纤维瘤.方法:采用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并嘱病人自行按摩的方法治疗乳房纤维瘤.结果:治疗4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病人自述乳房疼痛消失,肿块缩小变软.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是指具有情绪低落、敏感多疑、记忆减退、神疲体倦、失眠多梦等抑郁相关症状但尚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抑郁症之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1]。SD是抑郁症的前驱阶段,与健康人群相比,SD患者发展为抑郁症的概率显著升高[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笔者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SD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跟痛症多发于中年以后的男性患者 ,单侧或双侧发病 ,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灵枢·官针》篇中治骨痹的短刺法治疗跟痛症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针灸门诊就诊的跟痛症病者并作跟骨X线照片检查。临床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1 ] 。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单侧 2 5例 ,双侧 7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3例。对照组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单侧 2 2例 ,双侧 8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0例。患者年龄由 5 5~ 68岁之间。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取足跟部最明显的 2点压痛点 (双侧疼痛取双…  相似文献   

13.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传统中医艾灸法,选用神阙穴,并采用活血行气之中药治疗。共选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隔药灸脐疗法治疗本病有明显效果,优于西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针刺“鼻胃”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并引起组织损害,而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胸骨后不适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笔者采用针刺"鼻胃"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2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6例患者均来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6例,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19例和隔淀粉灸脐组17例。观察治疗前后月经综合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综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隔药灸脐组与隔淀粉灸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隔药灸脐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明显优于隔淀粉灸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麦粒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跟痛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大钟穴及阿是穴穴位注射结合麦粒灸治疗,每3 d 1次,共10次;对照组只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对治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临床治愈患者在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麦粒灸治疗跟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探索一种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的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腹痛贴外敷神阙穴并用艾灸,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结果:两组在近期总有效率、远期总有效率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探索一种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的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腹痛贴外敷神阙穴并用艾灸,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结果:两组在近期总有效率、远期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隔药灸法配合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灸+药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配合隔药灸法,穴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百会用直接灸法,其余穴位采用隔药灸;药物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点数量及直观模拟标尺评分(VAS)和汉密尔顿(HAMD)抑郁指数的变化.结果:灸+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6.7%,灸+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灸+药组VAS、HAMD评分和痛点数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药物组HAMD评分和痛点数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灸+药组HAMD评分及痛点数量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1);VAS评分治疗后药物组和灸+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灸组患者取阿是穴、太溪穴、昆仑穴和女膝穴,予针刺和艾炷直接灸治疗,每周5次。药物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骨康胶囊3粒/次,3次/d。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c Gill疼痛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Mc Gill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c Gill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艾炷直接灸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