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脊液 (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 -BB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我院已确诊的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 (BM)、 2 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SF中AST、LDH、CK的含量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 -BB ,同时选取 3 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对照。结果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CSF中AST、LDH、CK、CK -BB值明显增高 ,其均值分别为 3 0U/L、 69U/L、 3 9U/L、 3U/L ,阳性率分别为 91 2 %、97 0 %、 85 3 %、 10 0 0 % ;而病毒性脑膜炎 (VE)组患儿CSF中上述各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两组阳性率及酶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中AST、LDH、CK、CK -BB测定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制片收集脑脊液细胞,瑞-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159例脑脊液标本中细胞学检查有62例发现不同比例的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s,NG);脑脊液标本中发现NG可以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并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以均匀分布的NG为主,比例大多数为90%以上,平均为87.88±8.22%;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NG比例大多数在10%-80%,平均为35.57±22.95%;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很少出现NG,并且NG为0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57.7%。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发现NG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在临床应用中,对于鉴别病脑、化脑和结脑的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erebrospinalfluid cytology,CSFC)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常规腰椎穿刺,将得到的脑脊液应用FMU-5细胞玻片离心仪直接进行离心制片,然后进行MGG 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进行阅片和细胞分类,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检查,在这46例患者中,患有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有29例,其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为(12~38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占比为58%~87%,单核细胞的占比为10%~40%,可见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其占比为0%~2%,部分病例可见浆细胞,其占比为0.5%;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有8例,其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为(256~93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最高可占93%,随着抗菌素的使用,中性粒细胞的占比会逐渐降低,单核-吞噬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进入恢复期后,单核-吞噬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逐渐消失;患有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有5例,其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总数(24~245)×106/L,含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混合细胞;患有脑膜癌的患者有1例,可见大小不一、核增多、增大、深染、核膜增厚、不规则的肿瘤细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2例,其中1例出血早期患者的脑脊液中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另外1例出血第5天患者的的脑脊液中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通过特殊的收集方法最大程度地收集脑脊液细胞,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对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FN放免药盒测定20例化脓性脑膜炎、23例病毒性脑炎及21例对照组患儿脑脊液TNF浓度。结果:化脑组脑脊液TNF的阳性率显高于病脑组,化脑组脑脊液TNF升高的平均浓度显高于病脑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病脑组脑脊液TN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测定脑脊液TNF有助于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并与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病毒性脑炎惠儿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病毒性脑炎患儿43例,其中重症组26例,轻症组17例,对照组1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脑脊液IL-8含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 轻症组度重症组脑脊液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组脑脊液IL-8水平又明显高于轻症组(P〈0.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8含量明显升高,以重症组升高明显,提示IL-8在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病毒性脑炎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衡量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蛋白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不同蛋白质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等测定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微量总蛋白(m-TP),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C4一系列蛋白质指标,并与非感染组对照。结果 非感染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组脑膜炎m-TP、m-ALB、I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增加更明显,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以IgM升高更明显,结核性脑膜炎组以IgG升高最明显。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补体C3、C4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脑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各种蛋白成分的检测对三种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26例结核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5例隐球菌脑膜炎、2例细菌性脑膜炎和19例对照组CSF LZM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其它组间LZM浓度有明显差异,其它组均低于0.71μg/ml(P<0.001)。即使经抗痨治疗1周后,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仍可达上值。研究表明,脑脊液中LZM浓度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和病变进展中的作用备受重视[1] 。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进行了检测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共 6 3例 ,男 39例 ,女 2 4例 ,年龄 6天~ 13岁。其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PM)2 1例 ,经CSF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及抗生素治疗有效而确诊。病毒性脑膜炎 (VM)或脑炎 (VE) 43例 ,根据CSF常规、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作出临床诊断。对照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为临床上有腰穿指征后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β2-微球蛋白(β2-M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患儿脑脊液中的变化,作者以血象正常的外科手术患儿及ALL不伴CNSL患儿为对照,观察了26例ALL伴CNSL  相似文献   

10.
对2组患儿脑脊液尿酸测定,结果表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故此项指标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组)、2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B组)和2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组)的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浓度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经治疗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并且可以作为监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95-97
目的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行脑脊液乳酸水平监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次及第2次脑脊液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乳酸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GCS评分低于病毒性脑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乳酸与GCS评分存在相关性,第2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存在相关性(P0.05)。第1次脑脊液乳酸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第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初次检查结果,需要及早进行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还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病毒性脑(膜)炎(VME)患儿43例,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20例,结核性脑膜炎(TM)患儿12例,对照组16例.用放射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脑脊液SICAM-1含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各组脑脊液(CSF)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VME组脑脊液SICAM-1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细菌感染组(PM、TM)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SICAM-1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SF SICAM-1可作为临床诊断、衡量病情轻重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唾液酸(sialicacid,SA)是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主要成分。它与神经酰胺,低聚糖一起组成神经节苷脂,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体液及分泌物中[1]。为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SA水平变化,作者测定了24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20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者脑脊液中SA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结脑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0~53岁,平均42岁。病程10d~1a。出现头痛20例,发热24例,呕吐12例,脑膜刺激征9例,视乳头水肿1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组)分为昏迷组和无昏迷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选择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腰麻术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BM组和对照组均于发病后1~6天首次采集脑脊液,以后每隔5~7天采集1次,共5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不同病程脑膜炎S100B、IL-1β含量.结果 15例发生昏迷(昏迷组),28例未发生昏迷(无昏迷组).昏迷组和无昏迷组S100B、IL-1β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昏迷组较无昏迷组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含量增高明显.随时间的延长,S100B维持于较高水平,而IL-1β的含量不断下降.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IL-1β对治疗反应更灵敏.  相似文献   

17.
<正>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组威胁生命的疾患,不应掉以轻心。在应用现代疗法以前,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研究,大都是学究式的。随着有效抗菌药物和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工作者以前所面临的无希望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可是,尽管有这些治疗学上的进展,而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素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30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4.52—76.55g/L),26例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仅轻度升高(0.10—1.32g/L),p〈0.0001。而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鉴别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采集的8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行白细胞计数,采用常规的离心玻片法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5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为(43~430)×106/L,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阳性者54例,阳性检测率达94.7%。2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数均增多(570~8750)×106/L,均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阳性者25例,阳性检测率达89.3%。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学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脑脊液白蛋白(ALB)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和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6例癫痫、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的白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化脑组和病脑组CSF中的AL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CSF中的ALB水平可以作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