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A组)与血尿酸升高组(B组),每组45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分成C组56例、D组34例, C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00μg/min, D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为20~200μg/min,比较患者的病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A组、B组与C组、D组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可以检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146例T2DM患者行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86例)和异常白蛋白尿组(60例,包括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检测,并对2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尿(MAU)以及大量白蛋白尿3组间颈动脉IMT的差异.结果:病程、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三酰甘油、颈动脉IMT和血肌酐是2型糖尿病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病程长、三酰甘油高、颈动脉IMT增厚、血肌酐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5、1.528、12.781和1.029).3组间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是白蛋白尿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IMT无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1组、对照1组,研究2组和对照2组,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病程、BUA、FBG、TG、TC、LDL、HDL、UAER、颈动脉IMT变化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所测得的BUA、UAER进行比较,其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具有相关性,而BUA、UREA水平变化是其主要测得指标,如异常需马上治疗,防止患者出现颈动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重度牙周炎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76例,牙周炎组41例,对照组35例.分别用血管超声评估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值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明显减低[牙周炎组:(0.2±0.1)mm,对照组:(0.3±0.1)mm,P<0.01].而在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方面,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炎组:(0.8±0.4) mm,对照组:(0.7±0.3) mm,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牙周炎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也明显增厚[牙周炎组:(1.1±0.4) mm,对照组:(0.9±0.4) mm,P<0.05].结论 牙周炎的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其颈动脉内膜中层也较对照组增厚,这些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罗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00-280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颈动脉IMT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Hcy的测定并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Hcy水平为(24.77土10.17)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95±2.60) μmol/L(P <0.05).IMT增厚组Hcy水平为(19.80±4.97) μmol/L,显著高于非IMT增厚组的(15.00±4.83)μmol/L(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IMT增厚呈正相关(r=0.6384,P <0.05).结论 高Hcy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30~300 mg/24 h, 40例)、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300 mg/24 h, 68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尿肌酐水平,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比较四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比较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分别为(8.02±1.05)μmol/L、(0.78±0.08)mg/L、(1.40±0.84)mg/g,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14.26±1.44)μmol/L、(2.70±0.66)mg/L、(47.80±8.18)m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①血脂指标:观察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2.41±0.31 vs 3.42±0.58,1.26±0.32 vs 2.24±0.52,1.62±0.42 vs 2.55±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49±0.41 vs 1.17±0.22)mmol/L;②颈动脉内膜情况: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0.81±0.18 vs 1.22±0.22)mm,(21.55±3.13 vs 32.03±4.32)mm2],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5.26±0.69 vs 4.18±0.48)mm;③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组(D1-D0)/D0高于对照组(12.52±1.52 vs 6.32±1.14)%。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斑块面积和内膜中层厚度、改善内皮功能,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12例作为脑梗死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24.89±1.9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2.34) μmol/L](P<0.01)、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79±2.35) μg/L和(228.67±114.75) 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2.64) μg/L和(320.53±154.78) ng/L](P<0.01);脑梗死组IMT[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1.12±0.25) mm、右颈总动脉叉处(1.09±0.28) mm、左颈内动脉(1.18±0.23) mm、右颈内动脉(1.03±0.24)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0.65±0.18)mm、右颈总动脉叉处(0.61 ±0.24) mm、左颈内动脉(0.58±0.22)mm、右颈内动脉(0.61 ±0.19)mm] (P <0.05).对照组血浆HCY与IMT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81,P>0.05),脑梗死组HCY与IMT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34,P<0.01).结论 血浆HCY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初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脑梗死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T2DM)伴有不同程度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于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检测意义.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C水平,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RBP.同时检测T2DM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选择性分成两组,即UAER<30 mg/24 h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组,对照组为正常体检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组Scr(99.84±23.97)μmol/L,RBC(61.27±13.80)mg/L,CysC(1.70±0.49)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CysC阳性率分别为28.12%、68%.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理想标志物,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将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9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分为对照组(不存在早期肾损伤)及实验组(存在早期肾损伤),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水平,实验组单独检验及联合检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17.30±3.05)mg/L,尿糖水平为(2.07±0.74)mmol/L;实验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32.59±4.12)mg/L,尿糖水平为(4.02±0.62)mmol/L。实验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091、13.5498,P<0.05)。联合检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尿糖及单独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3、13.1408,P<0.05);单独尿糖检验与单独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7,P>0.05)。结论将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具有理想效果,其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可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23-3523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血栓通15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0天;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降血糖;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为(30.1±9.6)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5.3±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甘舒霖30R与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甘舒霖30R组(30例)和口服降糖药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后,甘舒霖30R组餐后2 h血糖(7.8±1.5)mmol/L、尿微量白蛋白(22.5±1.6)mg/L,与对照组(11.5±2.2)mmol/L、(41.5±3.1)mg/L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轻微,经治疗好转。结论甘舒霖30R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璎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125例(T2DM组)及55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血清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浆内皮素1(ET-1)(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测定).结果 T2DM组HCY为(16.3±3.7)μmol/L、ET-1(1.23±0.39)pg/ml、IMT(1.03±0.36)m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与ET-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HCY、ET-1及收缩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CY和ET-1水平可有助于判断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A组,4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7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C组).测定三组血浆P-选择素、空腹血糖、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与C组相比,A、B两组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升高(P<0.01),而A组的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又高于B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血浆P-选择素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64-67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和格华止口服,共24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GP)、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I、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除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外,还可改善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内膜病变分为观察组(55例)与参考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B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C、TG、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A、UAER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之间有着显著关系,可作为病情观察的有效指标,一旦出现异常,需要考虑为颈动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 42例糖尿病非肾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 42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对比三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统计尿糖单独检验、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验及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诊断结果。对比尿糖单独检验、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验及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8±0.45)mmol/L、(36.53±6.15)mg/L;对照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91±0.36)mmol/L、(24.85±4.73)mg/L;健康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5±0.28)mmol/L、(14.13±2.84)mg/L;观察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对照组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单独检验检出阳性72例,阴性54例;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验检出阳性34例,阴性92例;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检出阳性40例,阴性86例;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2例,阴性84例。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验及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特异性、准确率显著高于尿糖单独检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敏感性、准确率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指标,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效果良好,显著优于单独检验,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发糖尿病肾病(DKD)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衡阳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308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分组,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 mg/24 h纳入DKD组,UAER<30 mg/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