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366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86例和对照组180例,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血栓栓塞程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9.68%,而对照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x2值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程度轻度发生率为83.33%,中重度发生率为16.67%,而对照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程度轻度发生率为44.44%,中重度发生率为55.56%,两组比较,x2值为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易掌握,为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减轻血栓栓塞程度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素钠联合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7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7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压力泵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15.58%),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PT及APT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能够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把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4d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个人行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时间为10d。结果治疗后10d时试验组的疼痛分数为2.26±0.78、肿胀指数为5.66±2.06、凝血综合指数为2.36±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疼痛分数为2.98±1.87、肿胀指数为6.98±1.99、凝血综合指数为3.18±1.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试验组疼痛分数、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徐卫娟 《全科护理》2013,(29):2695-26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2011年6—8月收治的180例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11月收治的1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55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55例住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h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2次/d,共治疗7d。比较术前和术后7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提高结直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在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我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试验组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采取压力抗栓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共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57%,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患者在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金晖 《全科护理》2012,10(26):2408-2409
[目的]防止脑出血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将10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帮助病人早期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测定两组病人术后6h血压、心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7d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进行分析,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6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7d血流峰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辅助脑出血病人加强下肢被动运动并鼓励病人早日进行主动运动,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栓压力泵对预防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3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早期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栓压力泵治疗,每天两次,每次30min。7d后行彩超检查评定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总疗效。【结果】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DVT,观察组1例发生下肢DVT,对照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栓压力泵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开胸术后应用艾灸涌泉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开胸术后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患者开胸术后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加以艾灸涌泉穴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30%;观察组治疗后膝上15 cm周径差、膝下10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及双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涌泉穴对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佳,应用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入院后第1天至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28例,未行抗凝措施.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d,7d和14d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入院后1d,7d复查头颅CT,评估是否发生颅内再出血.结果观察组32例,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28.6%),其中6例(21.4%)发生在瘫痪侧,7例(25.0%)发生在腘静脉以下,有症状者2例(7.1%),经治疗后好转;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3.6%).两组发生颅内出血各1例,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稳定.两组间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栓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28.6%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在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恢复期、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方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prini评估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ICU患者3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Caprini评估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进行物理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rini评估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可有效降低ICU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新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24-3127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抗凝治疗,治疗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并联合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经插管溶栓或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按血管通畅度评价,治疗组血管通畅度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P<0.01).溶栓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效,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