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切除淋巴结数和转移数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或)电话随访,收集1976年至2002年来自于食管癌高发区、单纯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量、转移数及生存状况资料,随访共1573例,随访期均超过10a,评估淋巴结切除数量和转移数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将1573例按淋巴结切除数1~6、7~12、≥13枚分组,3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9,P<0.001);将1573例按淋巴结转移数0、1~2、3~6、≥7枚分组,4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82,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后,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加仍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加则会明显降低生存期(P<0.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加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加是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 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  结论  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然而目前对于胃癌肝转移尚无规范化治疗体系。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尚存在争议。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自1995至20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同时性胃癌肝转移且无肝外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42.1%, 17.2%, 10.6%,中位生存期11个月。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清扫范围(D) (P<0.001), N (P<0.001), 肝转移程度(H) (P=0.008), 脉管癌栓(P=0.002) 为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对胃癌原发病灶给予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同时给予肝转移灶切除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个月和12个月,P<0.001);然而在对胃原发病灶行D1或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结果:61例(18.60%)患者25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3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数为1~2枚组和≥3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和21.4%(P=0.018);单组淋巴结转移与多组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26.8%(P=0.02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细胞分化程度,受浸润淋巴结个数和组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CM  Lin BJ  Lu HS  Zhang XF  Li P  Xie J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9):1327-1330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底贲门癌镜检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3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D2根治术,根据镜检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进行分组,分析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术后5年生存率、复发率间的关系.结果 23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7.5%.转移阴性淋巴结的数目与清扫淋巴结总数呈正相关(P<0.05).同一病期,转移阴性淋巴结的数目越多,术后5年生存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预测,随着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的增加,术后生存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Ⅲ期和Ⅳ期的回归系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年总体复发率为61.0%,Ⅲ期、Ⅳ期患者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越多,术后复发率越低,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可反映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和预后.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在施行D2根治术时,应积极争取清扫足够的转移阴性淋巴结,以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确定微转移灶的存在及其与肿瘤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2007年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经过根治性手术(肺叶或全肺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常规病理检查证实为Ⅰ期NSCLC患者33例的246枚淋巴结。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均有详细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本次研究采用LSAB免疫组化VEGF染色,进行光镜病理学检查。结果33例患者246枚淋巴结中有10例(30.3%)患者的12枚(4.9%)淋巴结中VEGF阳性表达。有或无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vs26.1%,χ^2=7.015,P=0.016),VEGF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VEGF阴性表达者(21个月vs.60个月,P=0.016);Cox单因素风险模型(P=0.004)和多因素风险模型(P=0.004)均显示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Ⅰ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结论VEG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与Ⅰ期NSCLC复发转移相关,有助于更加精确的分期,可以作为Ⅰ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的一个预后指标,并为其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 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1(A组,n =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 (P =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 4.67,95% CI1 ~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 T3~4或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中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术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0年之间确定诊断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切除的结果。结果972例总的生存期与10~14组比较分析显示,7~9组外科切除淋巴结数目中等度增加,生存期明显增加,而5~6组、1~4组淋巴结检测,其生存期也进一步增加,其中3~4组淋巴结检测生存期增加最高,达95个月。结论术中淋巴结数目与术后存活期之间存在相关性,很可能与错误分期的减少,检测淋巴结数目增加,遗漏阳性淋巴结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节(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23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SLN阳性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223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均进一步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SLN平均取出(4.1±3.1)枚,其中平均(1.7±1.2)枚阳性。其中89例患者的腋窝NSLN可见转移,转移率为39.91%。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腋窝淋巴结超声状态、肿瘤大小、SLN阳性数目与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超声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肿瘤>2 cm及SLN阳性个数(≥3枚)为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SLN阳性的情况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超声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肿瘤>2 cm及SLN阳性个数≥3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腋窝NSLN转移。当患者出现以上危险因素时,患者更容易从腋窝淋巴结清扫中获益,建议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3月在该院经胸行食管癌根治术,并且有随访资料的1 006例患者,分析术后淋巴结状态,应用SPSS软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淋巴结状态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全组共检出淋巴结9 794个,转移淋巴结1 283个,总体转移度0.13;1 006例患者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44.4%,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目为10.2个.全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74.5%和55.9%.中位生存时间为82.0个月(95% CI 51.5~112.5).影响预后的淋巴结状态为淋巴结清扫数目(负相关P =0.03),淋巴结转移数目(P=0.00),转移淋巴结区数(p=0.00),和淋巴结转移度无明显相关(P =0.33).结论 影响经胸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影响食管癌的预后,2009年第7版的AJCC分期中基于淋巴结转移数目的新法N分期标准能更好地反映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变化;过度的淋巴结清扫无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on palpation of axillary nodes is described and used to highlight the defects of staging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by this method. A plea is made for a more rational method to be employed in thi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5.
Theamyloidosisoflymphnodesmayoccurindependentlybyitsdistributioninotherorgans Sevendocumentedcasesofisolatedamyloidosisoflymphnodeshavebeenreported1 7 andonlyintwocasescervicallymphnodeswereinvolved Mackenzie (1963) 1  mentionedasimilarcase,whichwasincomp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切除的淋巴结数目(1ymph nodes number,LNN)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数目。故探讨评价LNN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LNN不同,将行全乳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449例分为:A组(LNN〈10)123例,B组(LNN≥10)326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survival,DF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A组的pNl、高淋巴结阳性比例和辅助放疗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平均随访:A组43.59个月,B组41.34个月,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HER-2、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LNN、淋巴结阳性比例、辅助化疗方案和辅助放疗是影响DFS的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在A组中,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的DFS明显优于不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不进行辅助放疗的DFS,而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B组的DFS无明显影响。结论LNN的减少可能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选择。LNN是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DFS的一个经济、有效因子。使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和进行辅助放疗可弥补LNN不足对DFS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在小鼠肠系膜和外周淋巴结表达的分布,探讨Aire在外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阐明淋巴结表达Aire在维持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LB/c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中Air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BALB/c小鼠淋巴结基质和非基质组分中Aire mRNA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淋巴结基质细胞中Aire的表达情况。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均有Aire mRNA和蛋白的表达,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基质与非基质组分均检测到Aire mRNA的表达,其中Aire mRNA在非基质组分的表达水平高于基质组分(P<0.05)。成功分离培养淋巴结基质细胞,即上皮细胞(EPIs)与纤维原网状细胞(FRCs),阳性率约为70%; Aire mRNA及蛋白在EPIs与FRCs中均有表达,且在EPIs中的表达强于FRCs。 结论:Aire可表达于小鼠肠系膜和外周淋巴结以及淋巴结基质细胞中,提示Aire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共同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19.
胸部淋巴结的影像学检出既重要又难 ,诊断思路主要围绕检出、定位及定性 ,而其重要前提之一是确定正常淋巴结的大小 .1 胸部淋巴结分组2 0世纪 90年代Naruke提出了胸部淋巴结分组的修改方案 ,1 996年 ,美国癌期划分联合委员会 (AmericanJointCommissionforCancerStaging ,AJCC)和国际癌症防治联合会 (InernatinalUnionContreleCancer,UICC)均正式采用此方案 ,其分类方法之间并无大的差异 ,本质上基本相同[1] .新AJCC分区与旧分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按淋巴结与纵隔胸膜的关系分为N1组和N2 组 ,新分组中肺门淋巴结是指胸膜折返线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