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是怖曲霉菌病中最严重的类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除肺部病变外,尚可合并曲霉菌败血症和其他器官受累。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器官移植和肿瘤放、化疗的广泛开展及艾滋病的流行造成IPA的危险因素增加[1],糖尿病造成免疫妥协易继发多种感染,曲霉菌病也不例外,糖尿病应作为IPA的危险因素引起医师的重视[2]。  相似文献   

2.
孟立波  张影  洪艳丽  潘颖丽 《护理研究》2012,26(28):2655-2656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是肺曲霉菌病中最严重的类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除肺部病变外,尚可合并曲霉菌败血症和其他器官受累.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器官移植和肿瘤放、化疗的广泛开展及艾滋病的流行造成IPA的危险因素增加[1],糖尿病造成免疫妥协易继发多种感染,曲霉菌病也不例外,糖尿病应作为IPA的危险因素引起医师的重视[2].IPA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病人,预后差,病死率达50%~100%[3].这对有效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呼吸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IPA住院病人11例,经过系统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洁  赵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232-3233
对8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患者实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和护理,结果除1例患者死亡外,7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提示治疗肺曲霉菌感染,伏立康唑为新出现的首选药,其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任增花  徐凌 《中国临床医学》2018,25(6):1009-1015
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致死率高。由于曲霉菌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被吸入,IA中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最常见。然而,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金标准即病理学依据获得困难,IPA的诊断仍具挑战性,尤其是在疾病早期阶段。因此,寻找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IPA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肾移植患者人数的增加,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使得术后的急性排斥发生率显著降低,移植肾的一年存活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使条件致病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nvas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 发生率为0.5%~2.2%,如果不及时诊治,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死亡率高达50%~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例IPA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11例IPA患者确诊2例,临床诊断9例。3例患者无特殊病史,其余8例均有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咯血、胸闷和气喘。痰涂片3例、痰培养1例、肺泡灌洗液1例、胸水1例均查见曲霉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阳性6例。1例支气管镜活检、1例经皮肺活检病理形态学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曲霉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11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目前仍在治疗中2例,7例随诊,失访2例。6例选用伏立康唑、3例选用伊曲康唑、2例选用卡泊芬净作为初始治疗,均有疗效。结论 IPA与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诊断有赖于病理学及病原微生学结果,但随着高分辨率CT及G试验与GM实验在临床中的开展,使早期拟诊成为可能,早期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明显提高IPA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深部真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曲霉菌是仅次于念珠菌的常见病原菌。侵袭性肺曲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为院内感染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对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住的1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咳嗽性晕厥是指发生于咳嗽之后暂时的意识丧失,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1])。大多发生于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旦发生咳嗽性晕厥,便会反复发作,容易发生摔伤~([2,3])。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感染或吸入曲霉菌属抗原所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疾病,病程时间长,治愈率低,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等症状。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咳嗽晕厥报道较少。2015年9月本科收治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为COPD合并IP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8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COPD合并IPA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痛、咳嗽、咳痰、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炎性渗出、实变、结节、空洞等。治疗有效16例,无效32例。结论 COPD合并IPA早期诊断、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特点及其诊断和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某些导管的长期体内留置等原因,导致免疫缺陷群体急剧增加,致使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而且文献中所报告的资料因漏诊、误诊,存在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估的问题.据报道,289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尸体解剖结果表明,IPA是漏诊的主要原因[1].ICU中IPA的归因病死率为18.9%[2],说明IPA在重症患者中同样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抗曲霉菌药物的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IPA日益成为特定患者群体的主要危害和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男,61岁,2004年冬季开始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量较多,偶有痰中带血丝,未治疗。之后咳嗽持续存在,间断痰中带血。2007年4月12日下午4时许,患者出现右侧胸痛,呈持续性锐痛,咯血,10h咯血量约150ml,伴有胸闷、气喘于2007年4月13日4:0收住院。体温:36.8℃、[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在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COPD患者合并IPA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1年3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17篇,共4 2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COPD严重程度3、4级(OR=4.82,95%CI:1.38~16.84)、血清白蛋白水平(MD= -7.70,95%CI:-8.21~-7.19)、低白蛋白血症(OR=4.93,95%CI:3.04~7.99)、合并糖尿病(OR=6.78,95%CI:2.59~17.79)、合并呼吸衰竭(OR=6.09,95%CI:3.19~11.63)、合并肾功能不全(OR=2.97,95%CI:1.23~7.18)、合并心功能不全(OR=3.26,95%CI:1.38~7.68)、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3.96,95%CI:2.30~6.83)、糖皮质激素使用史(OR=6.73,95%CI:3.34~13.56)、应用抗菌药物时间(MD= 8.25,95%CI:6.93~9.58)、机械通气(OR=10.60,95%CI:6.18~18.15)、侵入性操作(OR=7.95,95%CI:3.74~16.92)、入住ICU(OR= 4.49,95%CI:3.02~6.67)。性别、吸烟史、合并肝功能不全与COPD并发IPA无关。结论:COPD患者并发IPA的危险因素众多,我们需尽早识别其危险因素,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预防、诊断COPD合并IPA提供了循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1年3月,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8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42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个危险因素,分别是COPD严重程度3、4级(OR=4.82,95%CI:1.38~16.84)、血清白蛋白水平(MD=-7.70,95%CI:-8.21~-7.19)、低白蛋白血症(OR=4.93,95%CI:3.04~7.99)、合并糖尿病(OR=6.78,95%CI:2.59~17.79)、合并呼吸衰竭(OR=6.09,95%CI:3.19~11.63)、合并肾功能不全(OR=2.97,95%CI:1.23~7.18)、合并心功能不全(OR=3.26,95%CI:1.38~7.68)、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3.96,95%CI:2.30~6.83)、糖皮质激素使用史(OR=6.73,95%CI:3.34~13.56)、应用抗菌药物时间(MD=8.25,95%CI:6.93~9.58)、机械通气(OR=10.60,95%CI:6.18~18.15)、侵入性操作(OR=7.95,95%CI:3.74~16.92)、入住ICU(OR=4.49,95%CI:3.02~6.67)。性别、吸烟史、合并肝功能不全与COPD并发IPA无关。结论 COPD患者并发IPA的危险因素众多,我们需尽早识别其危险因素,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预防、诊断COPD合并IPA提供循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动物模型,为阐明IP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方法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双侧鼻孔滴入烟曲霉菌孢子,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通过肺组织病理、肺组织真菌培养确定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结果 IPA模型组的组织培养可见烟曲霉菌,病理切片模型组小鼠72 h时可见较严重的出血和充血;96 h时肺内有菌丝,肺泡间隔增宽,组织坏死。正常状态感染烟曲霉小鼠72 h可见充血,肺泡弹性纤维被破坏;96 h仅表现为炎症和出血,未见菌丝。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IPA动物模型,为研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痰曲霉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因COPD急性加重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49例患者。收集患者常规痰液真菌培养后剩余的痰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曲霉菌。同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49例患者中18例诊断为IPA,多见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该病确诊较困难,多依赖临床诊断,荧光定量PCR检测痰液中曲霉菌在COPD患者合并IP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87.1%。 结论:COPD患者发生IPA并不少见,荧光定量PCR检测痰中曲霉菌对其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糖尿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护理上给予严密观察病情,控制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等对症支持护理,重视对药物治疗的监测及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入院32d病情好转,转到血液科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资料 1.1 患者病史 患者男性,60 岁,因"咳嗽伴发热6 d,加重2 d"来院诊治.患者入院6 d 前(2019年2 月23 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有明显咽干、咽痛及四肢乏力,头重脚轻,稍有咳嗽,咳白黏痰.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5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由于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无特异性,痰培养的阳性率低于10%,血清学检查又不够可靠,因而以往确诊常依赖于有创的肺活检。随着薄层、高分辨CT扫描的广泛应用,IPA的CT表现更趋特征性。作者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15例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IPA患者的CT表现,旨在寻求该病的CT表现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肺曲霉菌病的诊治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肺曲霉菌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10~2001.06外科手术治疗43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曲霉菌病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43例中6例无原发病,有原发病37例。术前误诊17例,误诊率39.5%(17/43),误诊时间为6个月到84个月。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24a,无肺曲霉菌复发。结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程度,熟悉其影像学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外科手术治疗行病变肺叶切除是根治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曲霉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肺部是最常见的靶器官,临床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病情进展快,对机体破坏严重,病死率高,有报道可达30%∽90%[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12例重症侵袭性曲霉菌病例临床特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