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中药辅助治疗对慢性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血液透析并出现皮肤瘙痒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皮肤透析辅助治疗,在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积分,血磷、甲状旁腺素的水平变化,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慢性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联合中药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降低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的水平,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联合痰热清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易善复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易善复口服联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善复联合痰热清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易善复联合熊去氧胆酸口服,并且不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肝脏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治疗后的变化特点。方法:将5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熊去氧胆酸胶囊0.25g/次,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IL-4、IL-6、TNF-a、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418-1419
目的探讨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LT肝病治疗仪联合心理护理治疗慢性肝病可明显改善使患者的肝功能及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UDCA+ GSH)和对照组(GSH)各32例.结果 治疗组应用UDCA和GSH 4周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胆红素和肝酶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DCA联合GSH治疗各种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BP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ERCP取石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周炎症因子与肝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6/60)较对照组(28.33%,17/6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8,P<0.05)。结论ERCP取石术用于治疗ABP患者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赛肤润治疗黄疸引起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68例胆汁淤积性黄疸引起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治疗,观察组给予赛肤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赛肤润组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引起皮肤瘙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中药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中药治疗后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中药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两组的PASI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PASI评分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的恐惧、焦虑、紧张、失眠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上述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上述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中药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皮肤瘙痒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肌酐、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和磷水平的变化及治疗8周后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皮肤瘙痒发生率观察组为28.0%(7/25),对照组为72.0%(18/25),观察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后血清肌酐、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和磷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清除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大、中分子物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是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皮肤瘙痒安全、有效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董真真  周学士 《全科护理》2022,20(6):774-777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工肝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肝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应用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性痛性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均予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56.0%(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性痛性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就医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中药熏蒸治疗的基础上,采取NB-UVB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7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NB-UVB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瑶族地区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瑶族地区尿毒症患者50例,依据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与皮肤瘙痒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清指标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及皮肤瘙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及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血磷及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瑶族地区尿毒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提升临床恢复有效率,缩短皮肤瘙痒时间,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TBIL、ALT、GGT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个性化饮食及运动指导在肥胖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肥胖性脂肪肝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配合个性化饮食及运动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脂指标、体质指数(BMI)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乏力、食欲缺乏、腹胀、肝区隐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BMI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个性化饮食及运动指导在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度调适中药皮肤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规律血液透析并皮肤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予常规中药皮肤透析。观察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予温度调适中药皮肤透析。观察两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度调适中药皮肤透析,可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颈椎病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配合中医正骨手法及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促进颈椎病患者早期康复,缓解其疼痛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硫普罗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肝功能、血酯等指标水平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项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ALT、AST等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并可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其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指标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升高(P<0.05),同时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症状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改善肝脏微循环,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协同药物治疗作用,促进肝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