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讨论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2.8岁,平均病程为20.6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2.5%)、垂体功能紊乱(55%)、视功能障碍(32%)等。CT及MR检查发现鞍区囊性肿物。3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2例采用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仅为7例,术后随诊3月至8年,头痛病人的症状全部缓解,垂体功能紊乱病人55%得到改善,视功能障碍病人75%得到改善。41例病人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检查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者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讨论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2.8岁,平均病程为20.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2.5%)。垂体功能紊乱(55%),视功能障碍(32%)等。CT及MRI检查发现鞍区囊性肿物。3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2例采用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 术前正确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仅为7例。术后随诊3月至8年,头痛患的症状全部缓解,垂体功能紊乱患55%得到改善,视功能障碍患75%得到改善,41例患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高密度垂体Rathke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1 104例垂体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Rathke囊肿186例,而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CT为高密度的Rathke囊肿9例。结果 9例CT呈高密度的垂体Rathke囊肿中,垂体柄上型5例,垂体柄下型4例;MRI T1像呈等信号6例、高信号3例,T2像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2例、高信号2例;垂体柄上型囊肿囊壁未见强化,垂体柄下型囊肿周围呈现明显的环形强化征。结论 CT呈高密度的垂体Rathke囊肿可分为垂体柄上型和垂体柄下型,以前者多见;该类囊肿MRI平扫缺乏恒定的影像学信号,动态增强影像显示垂体柄上型囊壁无明显增强,垂体下型囊壁呈现明显的环形强化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伴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病例资料。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经翼点入路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垂体腺瘤合并Rathke囊肿。1例术后随访13个月复查MRI示未见肿瘤及囊肿复发,1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结论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鞍区MRI提示垂体腺瘤旁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临床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于压迫症状明显且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全切9例,次全切除2例,囊肿均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8~52个月,术前视力下降的7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中6例患者视力恢复正常,3例月经紊乱患者月经恢复,1例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消失。术后复查垂体磁共振未见肿瘤或囊肿复发。结论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临床罕见,垂体MRI提示肿瘤内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的存在,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Rathke囊肿蛋白小体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Rathke囊肿蛋白小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12例含有蛋白小体的垂体Rathke囊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术前影像学特点。结果 75%的含有蛋白小体的Rathke囊肿CT呈高密度,平均CT值(58.45±11.62)Hu;蛋白小体最大直径平均(4.53±1.62)mm。蛋白小体MRI平扫T1相中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T2相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依据形态,蛋白小体可分球体型、块状型和干涸型。蛋白小体在Rathke囊肿内的位置可以分为悬浮型和贴壁型。结论 蛋白小体为Rathke囊肿内一种特有的内容物,CT和MRI具有多元的影像学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Rathke囊肿的精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并通过病检确诊为垂体Rathke囊肿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术前诊断、手术技巧和术后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囊肿完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率84.6%(11/13)。术后患者头痛及视觉障碍全部得到改善;7例术前有内分泌症状者中,6例恢复正常;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月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垂体Rathke囊肿在临床上易与垂体腺瘤、囊性颅咽管瘤等混淆,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Rathke囊肿(Rathke cleft cysts)是一种良性的、由上皮细胞排列而成的囊肿,术前难以确诊。尸体解剖发现13%~22%的正常垂体可以发现非症状性Rathke囊肿,但症状性Rathke囊肿相对少见。作者遇到1例Rathke囊肿,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组织发生、临床表现、影像学、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并发Rathke囊肿较少见,所见报道多为个案报道.垂体腺瘤并发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多变,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报道催乳素细胞型垂体腺瘤并发Rathke囊肿1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 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因"月经紊乱7年,发现双侧泌乳6年",于201 1年7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7月起出现月经周期延迟,经量正常,无明显痛经.外院查血清催乳素:280.9 ng/ml,头颅MRI(平扫+增强)示:鞍区占位,考虑垂体腺瘤.予口服溴隐亭12.5 mg,每日三次,月经周期规律并怀孕,于2005年7月产后月经即未再来,并出现双侧泌乳现象.  相似文献   

10.
Rathke囊肿(附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检查、手术疗效及病理结果 ,探讨其特点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Rathke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Rathke囊肿女性多发(男:女=1∶1.5).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障碍为主.蝶鞍X线检查扩大者3例,其余正常.MRI检查T1WI可为高、低、等信号,T2WI 71.2%为高信号,部分病例增强后囊壁强化.术后33例头痛症状、25例视力视野障碍、6例内分泌障碍症状缓解.术后垂体功能低下者2例,一过性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7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诊断困难.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症状性囊肿应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