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十字缝合技术在肠造口还纳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接受双腔造口还纳手术22例,采用十字缝合技术。距离造口边缘0.2 cm横行连续缝合皮肤,关闭造口;游离肠管,行肠吻合后,肠管还纳入腹腔,连续缝合腹直肌鞘;可吸收缝线环形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打结时保留1 cm孔隙;标记0、3、6、9点4个位点,将4个位点造口边缘皮肤提拉到造口中心,在提拉后的皮肤上标记提拉前皮肤边缘的所处位置,三角形切除标记点到造口边缘的皮肤,可吸收缝线缝合皮肤边缘4个点的皮下组织,收紧打结,中央保留0.5 cm小孔,放置引流条。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切口。结果平均术中失血量20 ml(10~40 ml),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60~90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天(5~8天)。22例病人中,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4.5%。切口愈合平均时间17天(14~22天)。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10~21个月),病人对切口美容效果平均满意度9分(6~10分)。结论十字缝合技术能够降低切口张力,缩短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术后美容效果满意,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可安全、有效用于肠造口还纳。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口还纳术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造口还纳术的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 对1983-1999年4月51例结肠造口还纳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袢式造口还纳术28例,结肠或直肠吻合术23例,手术时间1-5.5小时,平均2.1小时,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结论造口还纳术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准备充分,合理选择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结肠造口和末端回肠造口是外科很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一般手术后3-6个月行造口还纳,但手术后伤口感染率可高达18.3%。自2006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采用一种新的造口还纳手术.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造口还纳术病人的临床特征,从而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131例小肠造口还纳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既往有无严重腹腔感染、腹腔放化疗、多次腹部手术史等高危因素,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低危组96例,高危组35例。病人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胸腹部增强CT、心电图、电子肠镜、消化道造影、心脏彩超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凝血、血气分析及降钙素原等检查。病人入院后给予适当全身支持治疗,根据术前评估情况,切口选择经造瘘口处或腹部正中切口等部位进入,术后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切口换药、腹带包扎、腹腔冲洗等处理。高危组均于小肠造口术后6个月以上接受还纳手术,低危组2~6个月内接受手术。结果低危组住院时间为(8.08±0.98)d,高危组为(12.34±7.55)d。小肠造口还纳术高危组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疝气、肠瘘等并发症较低危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死率较低危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运动试验阳性的病人比阴性病人并发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危因素的小肠造口还纳术是一个具有极高风险的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常合并不可避免的多处肠管损伤或肠切除,术后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切口疝发生率高,恢复慢,费用高。  相似文献   

5.
正回肠及结肠预防性造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常须择期予以还纳。传统造口还纳术多选用扩大造口周边腹壁,从皮肤向腹腔内游离,因视野受限及深在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易发生副损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0%[1-2]。本研究通过观察腹腔镜造口还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8月中日友好医院行腹腔镜回肠与横结肠造口还纳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4例回肠造口和4例横结肠造口。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为53.0(28~7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2  相似文献   

6.
为了间断缝合皮肤时降低切口张力以及切口愈合平整,肠造口还纳术一般采用梭形皮肤切口,但这种做法扩大了手术视野,增加了感染风险,术后切口瘢痕也较长.我们结合其他作者介绍的方法,采用双荷包缝合方法缝合肠造口还纳术后皮肤切口,初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造口是将肠道直接引出腹壁而使肠内容物能排出体外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将导致排便途径的改变,给患者的排便方式带来明显影响[1]。提高造口手术水平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肠造口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为造口适应证选择不正确、造口方式不合理、术中造口位置选择不正确及由低年资医师完成造口等。现就常见的问题介绍如下。1造口适应证肠造口主要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结直肠梗阻,如病情允许,二期手术处理病灶,可及时恢复肠道通畅性,避免肠扩张、坏死,解除梗阻。(2)左半结肠、直肠梗阻一期吻合或损伤后修补时瘘的预防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结肠镜致肠穿孔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4月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行结肠镜检查致肠穿孔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并发结肠穿孔4例,均为诊断性穿孔,其中1例穿孔部在横结肠盲端,3例在乙状结肠。4例患者均发现不同程度结直肠炎症表现,造口存在时间6-12个月,其中2例患者接受过结直肠肿瘤术后不同剂量的放疗。结论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患者,由于长期结肠旷置,且部分患者有放疗史,极容易形成旷置性肠炎和放射性肠炎,电子结肠镜检查容易导致肠穿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我院6例乙状结肠造口行腹腔镜下还纳术,沿造口边缘切开皮肤,将造口的肠管自腹壁分离,包埋吻合器抵钉座,将肠管放回腹腔内,将10 mmtrocar通过原造口处切口置入腹腔内,缝合固定.通过此trocar建立CO2气腹和视镜通道,腹腔镜直视下于脐部及右侧下腹分别放置5 mm或10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游离降结肠,使两肠管断端相靠无张力.在腹腔镜监视下自肛门插入吻合器机身,在适当的位置穿出中心杆与抵钉座镶嵌,旋紧击发,完成吻合.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2~30 h,平均24 h;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6.5d.造口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技术用于乙状结肠造口还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针法回肠造口在后期回肠造口还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剔除未行造口还纳手术病人14例,最终入组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行一针法回肠造口设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肠造1:3还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间44例行结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牢59.1%;其中手术切口感染26例(59.1%).大便失禁5例(11.4%).吻合口瘘2例(4.5%),切口疝2例(4.5%),直肠膀胱瘘1例(2.3%)。术后吻合口瘘及直肠膀胱瘘者,行再次结肠造口;其余并发症经引流、局部换药、生物反馈及手术治疗后均获得好转。结论结肠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后还纳术的手术时机、术式及技巧。方法 对1989~2000年8月38例结肠造口还纳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袢式造口还纳手术16例,肠切除吻合术22例,平均手术时间2.1 h,并发症发生率10.5%,无死亡。结论 造瘘口还纳手术时机应个体化,术前充分准备、合理选择术式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肠造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造口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根治性的永久性治疗措施。它既是挽救患者生命所需要,也可成为患者永久生活的一个保证。肠造口按肠管、造口部位及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小肠或结肠造口、腹部或会阴造口以及临时性或永久性造口,下面作一简要介绍。一、临时性肠道腹壁造口术1.临时性不完全转流性肠道腹壁造口术犤1,2犦:多用于结肠疾病,如急性结肠的梗阻、坏死和穿孔,创伤或战伤所引起的结肠损伤和破裂伴全腹膜炎及休克者,尤其是年老者。方法:急症手术进腹、吸尽腹腔内的粪便与脓液,将破孔缝合,然后把破孔近侧游离的肠段(也可将破孔或有肿瘤的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并肠造口还纳修补的治疗体会,探讨存在污染风险切口一期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腹壁巨大切口疝并肠道单腔造口患者7例,均行一期肠造口还纳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置入补片4例。结果术后均3~5天排气,原造口处切口感染2例,排便不规律6例,术后半年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原造口处皮肤凹陷5例,均无肠瘘、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2±5)天,现随访1年,均诉满意。结论肠造口还纳并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手术安全可行,有一定污染风险的切口并不是一期疝修补以及补片应用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暂时性肠造口手术是治疗严重结直肠损伤和梗阻性结直肠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待原有病情得到满意控制后,实施肠造口还纳是使患者告别肠造口疾病状态、完全康复的关键步骤。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肠造口还纳术决不是一个简单手术,因为该手术可并发包括吻合瘘、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因此,减少肠造口还纳的手术中意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述荷包缝合法、"瞄准器"状皮肤缝合法、双荷包缝合法、封闭式造口肠段切除法、线性造口法5种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皮肤切口的处理技术,肠造口还纳术后皮肤切口处理的新技术要优于传统的直接缝合,伤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瘢痕减轻,提高了腹部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开放式肠造口旁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30例肠造口旁疝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原位腹腔内造口疝修补术和移位造口疝修补术各有1例复发.移位造口疝修补术后有1例皮下积液.原位腹膜前造口疝修补术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未发生肠坏死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原位腹腔内和腹膜前造口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0~14 d,移位造口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8~21 d.结论 肠造口旁疝修补术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开放式肠造口旁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30例肠造口旁疝病人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原位腹腔内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和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各有1例复发。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有1例皮下积液。原位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未发生肠坏死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原位腹腔内和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0~14d,移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住院时间18~21d。结论 肠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造口方式对还纳手术的影响及造口还纳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肠造口还纳手术的患者90例,统计分析造口原因、造口肠段和方法、造口方式、还纳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端式造口59例(其中单腔造口39例,双腔造口20例),袢式造口31例(其中改进式袢式造口18例),端式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袢式造口还纳手术(P<0.05)。手法吻合72例,吻合器吻合18例;端端吻合50例,端侧吻合40例;共发生近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8.9%,是否使用器械与使用不同吻合方式其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结论暂时性肠造口应尽量选择袢式造口,尤其是改进式袢式造口;肠造口还纳术前应充分检查排除远端肠道狭窄或损伤处未愈合,造口术后3~6个月可行还纳手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端端或端侧吻合、手法或吻合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