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方法:将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大椎穴处硬脊膜外穿刺,测量硬膜外深度,即大椎穴安全深度.结果: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至硬膜外腔,深度约36~75 mm,平均深度为54.6 mm.结论:建议大椎穴针刺深度应控制在36 mm以内.  相似文献   

2.
针刺大椎穴治疗颈椎病12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刺大椎穴治疗颈椎病126例王太刚梁清华(山东省嘉祥县第二人民医院272404)图书分类号R246.9关键词颈椎病/针刺疗法拔罐疗法大椎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独取大椎穴针刺治疗本病12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  相似文献   

3.
刘映川  舒适  钱小路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63-1065
中医学认为大椎穴和发热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大椎穴的历史沿革,总结大椎穴对各种类型的发热的临床疗效和进展显示,利用大椎穴退热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发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4,(7):896-897
目的:观察经穴离子导入合针刺对中风软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软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针刺组,针刺组采用头针合体针做常规针刺;综合治疗组采用经穴离子导入合针刺。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经穴离子导入合针刺对中风软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余丽娥 《新中医》2001,33(7):42
采用针刺大椎穴行透天凉手法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原因不明长期低热30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认为透天凉手法针刺大椎穴有清热除蒸、补虚扶正、调和阴阳之功,对长期不明原因之低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推穴出《素问·气府论》。别名百劳、上杼。有解表清热、调整阴阳、畅达气血的作用,临床常用治疗寒热喘咳、疟疾、项强、癫病、喉痹、小儿惊风、骨蒸劳热、虚汗等症。取穴方法: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推棘突之间,俯首时以项部隆起于其骨下走穴。笔者现将临证4例介绍如下:亚外感高热王某某,男,32岁。1995年1月Ic日来诊。该患感冒头痛发热4日.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浮数。体温39.6℃。治法:取大推穴、三棱针刺络放血,随后拔罐15分钟。每日2次,l日病减,2日痊愈。2咽喉肿痛张某某,男,20岁。1994年12月17日来诊。自诉咽喉肿痛,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门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扬刺大椎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相慧  李冬剑 《中国针灸》2004,24(7):455-456
目的:探寻治疗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7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扬刺大椎穴为主治疗组、针刺颈夹脊穴为主对照1组、牵引按摩对照2组各260例,观察治疗2个疗程的疗效及停止治疗1年后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扬刺大椎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最佳,针刺疗效优于牵引按摩.  相似文献   

9.
10.
大椎穴临床应用举隅261400山东省莱州市妇幼保健所郝书江261417山东省莱州市过西医院郝秋美1、颈椎病:邱某,女,64岁。1993年10月8日初诊。患者以头晕,颈部沉重酸痛,伴上肢麻木至手指。曾做颈椎拍片检查:X线显示:3~7椎体间隙变窄,5~7...  相似文献   

11.
艾霞  于远望 《陕西中医》2013,34(8):1049-105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口阿奇霉素,治疗3个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 7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针刺治疗痤疮有解毒通络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皮肤结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曼华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95-595
外感久咳是临床常见病证,多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急性感染后引起,临床上表现为咳嗽迁延不止,干咳,少痰或痰多,咽痒等。笔者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10月,运用针刺大椎、身柱治疗该病62例,并与对照组5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穴在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穴在刺入0. 5~0. 8寸,承山穴在刺入2. 0~3. 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拔罐疗法对穴位局部组织氧分压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对能量代谢影响的机理。方法该试验运用自制复合式氧分压传感器及智能型四通道氧分压测试仪进行动态连续实时监测,观察健康人体大椎穴拔罐前后对左肺俞及其旁开非经穴的氧分压变化的影响。结果左肺俞的氧分压从起罐5 min开始至20 min各时间点与基础5 min、拔罐5 min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旁开非经穴的氧分压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基础5 min与拔罐5 min时,左肺俞的氧分压与旁开非经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罐大椎穴5 min后,左肺俞处组织随时间变化氧分压下降,起罐20 min时略有回升。大椎穴拔罐可能致使左肺俞处组织耗氧增多,能量代谢加快。旁开非经穴处组织,氧分压变化随时间变化无明显差异;生理状态下,左肺俞的含氧量可能高于旁开非经穴。拔罐后左肺俞处能量代谢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为督脉之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能宣通诸阳,为调整全身机能的重要穴位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颇广,具有止痛、止痒、止痉、止咳、止泻、平喘、利水消肿、镇静安神、清脑明目、调和营卫的作用,又可治疗五劳虚损、阴虚盗汗,并有强壮机体的功效。大椎穴是临床上治疗要穴,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治疗咳嗽、高热、颈椎病、面瘫、神经衰弱等的效果尤为明显。现结合  相似文献   

16.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别名“百劳”,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经交会处,为督脉要穴之一。督脉为阳脉之海,《针灸大成》曰:“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古籍记载,大椎穴有解表清热、调整阴阳、畅达气血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可以用其治疗很多疾病。取穴方法:于第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和单纯西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罐组(70例)和西药组(69例)。针罐组针刺风池(双侧)、大椎、肩井(双侧)和颈夹脊穴(双侧,取风池和大椎穴连线的中点)。得气后,双侧风池和肩井接电针,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期间配合T DP灯照射,针刺后予以局部拔罐。隔日治疗1次,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西药组予口服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次7.5 mg,每日1次,饭后用水或流质送服,20 d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2.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针罐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美洛昔康片。  相似文献   

18.
张振诚  杜社成 《陕西中医》2013,34(8):1045-104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大椎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60例予以颈夹脊、风池、天柱、百会、四神聪针刺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大椎放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大椎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曲马多联合按压大椎穴治疗剖宫产患者寒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探讨。方法:选择剖宫产发生寒战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食指按压大椎穴联合曲马多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曲马多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为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寒战消失时间治疗组为(1.62±0.53)min,对照组为(4.13±0.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结论:曲马多联合按压大椎穴治疗剖宫产患者寒战快速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