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AEOC)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复发后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了自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经系统首次治疗后复发的AEOC患者167例进行再次治疗的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影响缓解期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中位年龄51岁(26-71岁)。60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中残留癌直径≤1cm;107例进行再次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影响AEOC复发的因素有年龄,首次术后残留癌直径,一线化疗,先期化疗。二次肿瘤细胞减灭后残留癌直径≤1cm,残留癌直径>1cm和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10,13个月(x^2=16.41,P=0.0003),经两两比较发现,残留癌直径≤1cm和化疗患者均比残留癌直径>1cm患者预后好,并且残留癌直径≤1c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化疗患者(x^2=3.97,P=0.0462)。二线化疗和未行二线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1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86,P=0.0494)。结论 年龄,首次术后残留癌直径,一线化疗,先期化疗等是影响AEOC复发的主要因素,二线化闻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是AEOC复发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卵巢上皮性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1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行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6%和 41% (P <0 0 1)。对于早期和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或黏液性癌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P <0 0 1)。卵巢浆液性癌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3 1% (P<0 0 1)。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与否及术后化疗的疗程数 ,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对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的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可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二探术时残余肿瘤直径≤0.5cm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腔内注射α干扰素的疗效及毒性反应做下述研究。 列入研究患者条件:肿瘤局限于腹腔,包括腹膜后病灶。首次化疗部分缓解或未完全缓解,化疗后行二探术能达到残余肿瘤最大直径≤0.5cm者45例;首次化疗完全缓解,疑为肿瘤复发二探时残余肿瘤最大直径≤0.5cm者45例。腹腔内注射α干扰素的剂量为5000万U,每周1次,共12周。若患者  相似文献   

4.
透明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如果术中有癌组织残留.预后极差。同期别的透明细胞癌较浆液性腺癌预后明显不良。所以,手术疗法对卵巢透明细胞癌尤为重要。通常.Ⅲ和Ⅳ期卵巢癌细胞减灭使残存肿瘤也cm。可改善预后:最近又有〈1cm可更大程度改善预后的报道。据研究,Ⅲ和Ⅳ期透明细胞癌残留1cm和超过1cm的肿瘤预后几乎相同。所以.透明细胞癌必须将肿瘤细胞清除至0.即要切除极少残留肿瘤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 FIGO 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 5年存活率 ,近年来手术切尽率增加 ,主要表现为肠切除率增加 ,而且范围越来越广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 期卵巢上皮性癌有无肠道受累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 1985~ 1994年经剖腹探查术确诊的 194例FIGO 期卵巢上皮性癌病例。全部病例均接受了全子宫加附件加大网膜切除术 ,以及盆腔和 /或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残留灶大小分为三类 :1R0 (无残留病灶 ) ;2 R1(残留灶直径 <2 cm) ;3R2 (残留灶直径 >2 cm)。根据肠道受累情况分为 :1直肠、乙状结肠 ;2大肠 (除外直肠、乙状结肠 )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 2 1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复发、生存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初次手术后残留癌灶直径≤ 2cm组与残留癌灶直径 >2cm组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 2 8 9个月和 1 4 8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初次手术后进行C (A)P方案化疗与TP方案化疗的复发比例分别为 1 4 6 9(2 0 2 9% )和 7 1 8(38 89% ) ;初次手术 1年内化疗≥ 6疗程者与 <6疗程者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 2 3 1个月和1 5个月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及仅接受化疗的复发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 3个月和 1 9个月 ;2年生存率分别为 71 4 %和 2 8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初次手术后残留癌灶的大小、初次手术 1年内化疗疗程是复发的相关因素。复发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与单纯化疗相比 ,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Zang R  Cai S  Zhang Z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38-74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意义及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自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收治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348例,根据残留癌直径的大小分为切净组(残留癌直径≤1cm)和未切净组(残留癌直径>1cm),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远期分别为46个月和3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χ^2=7.39,P=0.0065);未切净组患者术后静脉化疗>6个疗程与≤6个疗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2个月和1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χ^2=4.31,P=0.038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净组患者的预后与术后腹腔化疗有关;而未切净组患者的预后则与术后静脉化疗,术前化疗(P<0.01),和病理分级(P<0.05)有关,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远期疗效主要与残留癌直径(P<0.01),术后腹腔化疗(P<0.05),病理分级(P<0.05)有关,结论:术后给予>6个疗程的静脉化疗改善了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未切净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无明显改善,腹腔化疗与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关,邮切净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的新分期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宫颈癌分期进行了更新,2010年中国版和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先后采用了FIGO的新分期.新分期中,两处做了重要更新:一是删除了0期宫颈癌(原位癌)称谓;二是根据宫颈原发肿瘤大小,将原来笼统的ⅡA期分成ⅡA1期(肿瘤直径≤4 cm)和ⅡA2期(肿瘤直径>4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在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基本手术方式为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部分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腹腔内转移灶切除术,以残留灶直径≤2 cm者为手术满意.评价晚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效果(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67、51、36例),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肉眼无残留灶者23例,残留灶直径≤2 cm者42例,残留灶直径>2 cm者13例,手术满意率为83%(65/78).患者1年生存率为91%(61/67),3年生存率为55%(28/51),5年生存率为28%(10/3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及范围、有无腹水、术后残留灶大小、术后化疗疗程数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而病理类型、有无术后放疗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手术治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应提倡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而放疗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个体化、分阶段综合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的疗效 ,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70例卵巢癌分两个阶段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为诱导缓解治疗阶段 ,即对铂类药物敏感患者选用紫杉醇 顺铂 (TP)或卡铂 环磷酰胺 (CP)方案进行化疗 ;对铂类药物耐药患者选用紫杉醇 丝裂霉素 (TM)或足叶乙甙 丝裂霉素 (VM)二线药物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后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使残留癌灶直径≤ 1cm。对经化疗或合并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 ,进行残留癌灶局部放疗。第二阶段为巩固治疗阶段 ,即对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采用间断、小剂量化疗 ,在化放疗期间选用干扰素等免疫治疗。结果  70例患者的 1~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 7%、5 1%、4 5 %、38%、32 % ,中位生存期为 38 5 7个月 ;1~ 3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 4 1%、37%、2 4 % ,中位无癌生存期为 12 0 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中位停用铂类药物治疗时间 (P <0 0 5 )、Karnofsky评分 (P <0 0 1)、残留癌灶大小 (P <0 0 1)及化疗次数 (P <0 0 5 )等 ,是卵巢癌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而残留癌灶大小 (P <0 0 5 )及化疗次数 (P <0 0 1) ,是卵巢癌复发后无癌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个体化、分阶段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复发的预防和治疗问题6300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卞度宏卵巢上皮性场手术切除后如无肉眼所见残留癌组织,或残留癌最大直径≤2cm者,术后辅以化疗,预后多较良好,当术后患者癌肿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CA125血清值<35u/ml,或腹腔镜检,特...  相似文献   

12.
637例直径≤5cm卵巢肿块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直径≤5cm卵巢肿块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剔除且经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直径≤5cm卵巢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卵巢肿瘤323例(50.71%),其中,良性肿瘤297例(46.62%),恶性肿瘤23例(3.61%),交界性肿瘤3例(0.47%)。瘤样病变314例(49.29%)。结论:直径≤5cm卵巢肿块中卵巢肿瘤和卵巢瘤样病变占绝大多数,卵巢瘤样病变中黄体囊肿、黄素囊肿、滤泡囊肿、卵巢冠囊肿、卵泡囊肿和包涵囊肿等占44.27%,可不必处理,但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8月9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9 NCCN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这是NCCN首次公布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目前,NCCN与妇癌相关的指南有外阴癌、宫颈癌、子宫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腹膜癌)和妊娠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粘液性上皮内癌的诊断意义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以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2例卵巢粘液性上皮内癌(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和预后,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0.0岁。肿瘤均为单侧,肿瘤最大直径的中位数19.0cm(8.0~55.0cm)。ⅠA期8例,ⅠC期4例。1例行肿物剔除术,5例行附件切除术,3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3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平均随诊38.8个月,无1例复发或死亡。结论:卵巢粘液性上皮内癌属卵巢粘液性交界瘤范畴,可能是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年轻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预后较好,与同期别的粘液性交界瘤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孕早期(孕12周以前)联合妊娠黄体平均直径和孕囊平均直径与胚芽最大长度之间的差值,对不同年龄孕早期妇女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313例孕早期的妇女,按年龄分为17~29岁组(184例)、30~39岁组(96例)和≥40岁组(33例),并将各组中满足妊娠黄体平均直径≤1.5cm且孕囊平均直径和胚芽最大长度之间的差值≥1.8cm的归为A组;其余的归为B组,对不同年龄组中A组和B组孕妇胚胎存活和凋亡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13例孕妇中A组总的胚胎凋亡率(50.00%)高于B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0,P<0.001);3个年龄组中分别对A组和B组的胚胎凋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χ2=32.69;χ2=15.35,P<0.001)。313例中B组共10例发生胚胎凋亡,其中妊娠黄体直径介于1.6~1.7cm或孕囊平均直径和胚芽最大长度之间的差值介于1.5~1.7cm出现胚胎凋亡达6例。结论:妊娠黄体平均直径≤1.5cm且孕囊平均直径和胚芽最大长度之间的差值≥1.8cm可作为判别胚胎凋亡风险的指标临界值,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妊娠黄体直径介于1.6~1.7cm或孕囊平均直径和胚芽最大长度之间的差值介于1.5~1.7cm时,有出现胚胎凋亡的风险,临床上应高度警惕并根据病情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输卵管癌很罕见,年发病率约为3.6/100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0.31%~1.11%,预后差,总生存率与上皮性卵巢癌相似。为探讨含紫杉醇的联合化疗对经初次减瘤术后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疗效,回顾性分析在1993~1994年间24例确诊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核实病理诊断、临床分期及肿瘤分级,并统计生存率。 24例患者平均年龄63(44~76)岁,临床分期:4例(17%)Ⅰ期、3例(12%)Ⅱ期、16例(67%)Ⅲ期,1例(4%)Ⅳ期,肿瘤分级:4例2级、20例3级。初次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晚期病例加行减瘤术。16例(67%)初次手术时即达到理想减瘤效果,残留灶<1cm,其中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Ⅰ~Ⅱ期宫颈癌局部肿瘤直径2cm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BM、VIP及CNKI等数据库,收集近10年Ⅰ~Ⅱ期宫颈癌局部肿瘤大小(以2cm为界)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10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Ⅰ~Ⅱ期宫颈癌局部肿瘤直径2cm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局部肿瘤2cm者(合并OR=0.07,95%CI为0.04~0.13,P0.00001)。结论:肿瘤直径2cm是早期宫颈癌保守治疗复发的高危因素,不建议此类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若患者有强烈生育要求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术后应加强随访,但不能代替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和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直径≤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行Ⅰ型全子宫切除术及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结局和长期肿瘤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因Ⅰb1期宫颈癌(肿瘤直径≤2cm)行腹腔镜下Ⅰ型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组70例,Ⅲ型组577例。根据肿瘤复发危险因素配对两组患者,再通过贪婪算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长期肿瘤学结局。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价。结果:70对患者形成配对(Ⅰ型组:Ⅲ型组),Ⅰ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27~168月),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26~170月)。两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98.6%vs 97.1%,P=0.56)和总体生存率(100.0%vs 98.5%,P=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Ⅲ型组比较,Ⅰ型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天数更短。结论:肿瘤直径≤2cm的Ⅰb1期宫颈癌选用Ⅰ型全子宫切除术和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相同,且Ⅰ型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选择低危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条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6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和手术后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子宫下段受累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LVSI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4.77,P=0.000)。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LVSI阳性、淋巴结转移、子宫下段受累、肿瘤中低分化的发生率更高。在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当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时,淋巴结转移、LVSI阳性、子宫下段受累、肿瘤中低分化的发生率更高。结论: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间质深度是选择低危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肝转移的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价值,回顾性分析37例经根治手术的Ⅳ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资料。 3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38~8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达到理想减瘤术,残余肿瘤<2cm者占43%(16/37例),<1cm占16.2%(6/37例)。31例(84%)行全子宫、双输卵管、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